Ophiorrhiza humilis
共 676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6:44
Ophiorrhiza humilis Tseng in Fl. Hainanica 3: 583, 309, fig. 737. 1974; Lo in Bull. Bot. Res. 10 (2): 55. 1990.
矮小草本,高4-6厘米或稍过之;茎纤细,直立或下部匍匐生根,幼嫩部分被黄褐色皱曲柔毛,老则无毛。叶薄纸质,椭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5-25毫米或稍过之,宽4-12毫米,顶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圆或阔楔形,边缘浅波状,干时上面绿色,近无毛或被稀疏、紧贴的短硬毛,下面变红色,沿脉上被短柔毛;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每边5-6条,弧状上升,网状脉通常不明显;叶柄长1-5毫米或稍过之,被短柔毛;托叶钻形,长2-3毫米;花序顶生,少花,通常2-5朵,总花梗长3-5毫米,被短柔毛;小苞片小而早落或无小苞片;花萼被疏柔毛,萼管陀螺状,长2.5毫米,宽稍过之,萼裂片5,卵形,长不超过1毫米,近短尖;花冠管状,长4-6毫米,喉部稍膨大,里面被稀疏长柔毛,裂片5,长圆形,顶部圆钝;雄蕊5,着生在冠管的近基部,花丝长约1.8毫米,花药长圆形,长0.7毫米;花盘2全裂;花柱长2.5-3毫米,柱头深2裂,裂片外展,长1-1.3毫米。蒴果倒心状,长约2毫米,宽约5-6毫米,被疏柔毛。花、果期冬末至春初。
我国特有,产于海南琼中;生于溪边潮湿石上。
本种与变红蛇根草 O. subrubescens Drake 极相似,不同之点只是植株、叶和花果等各部分均比较小,很可能是变红蛇根草生长于贫瘠生境(如溪边石上)的植株。唯目前材料甚少,故暂不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