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点地梅

小点地梅

共 101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2:19

Androsace gmelinii (Gaertn.) Roem. et Schult. Syst. Veg. 4: 165. 1819; Hand. -Mazz.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15: 272. 1927; Schischk. et Bobr. in Kom., Fl. URSS. 18: 235. 1952; 东北植物检索表274. 图版90, 图5. 1959. ——Cortusa gmelinii Gaertn. Defruet. et Sem. Plant. 1: 232. 1788.

var. gmelinii

一年生小草本。主根细长,具少数支根。叶基生,叶片近圆形或圆肾形,直径4-7毫米,基部心形或深心形,边缘具7-9圆齿,两面疏被贴伏的柔毛;叶柄长2-3厘米,被稍开展的柔毛。花葶柔弱,高3-9厘米,被开展的长柔毛;伞形花序2-3 (5) 花;苞片小,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锐尖;花梗长3-15毫米;花萼钟状或阔钟状,长2.5-3毫米,密被白色长柔毛和稀疏腺毛,分裂约达中部,裂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果期略开张或稍反折;花冠白色,与花萼近等长或稍伸出花萼,裂片长圆形,长约1毫米,宽0.5毫米,先端钝或微凹。蒴果近球形。花期5-6月。

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青山、乌拉山等地。生于河岸湿地、山地沟谷和林缘草甸。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有分布。

var. geophila Hand. -Mazz. in Act. Hort. Gothob. 2: 112. 1926, et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15: 272. 1927. ——Androsace dielsiana R. Knuth in Engl. Jahrb. 68: 626. 1938.

根据原始文献记载,本变种的主要特征为花葶短,高仅达1厘米或近于无;花梗至果期开张,长7-25毫米。据我们的观察,上述性状有变异。在高海拔地区 (4000米) 生长的植株几乎无花葶,而随着海拔高度降低,花葶逐渐增高,以至长于花梗,但叶上毛被较疏,边缘波状圆齿较稀疏以及花梗细长等特征均较稳定,故仍保留作为变种。

产于青海、甘肃和四川西北部。生于山坡草地、阶地和沟谷中,海拔2600-40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松潘。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