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紫草属
共 102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6:43
L. Sp. Pl. ed. 2. 1: 196. 1762, et Gen. Pl. ed. 6. 76. 1764.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半灌木,粗糙。叶为单叶,基生或同时茎生,全缘,具柄或无柄。镰状聚伞花序单生茎顶,或生茎顶及腋生枝条先端呈圆锥状,通常在果期伸长,具苞片;花辐射对称,具梗或近无梗;花萼分裂至基部、中部或稍下,裂片5,等大,通常在开花后增大;花冠蓝色、黄色,稀白色或红色,筒状钟形或倒圆锥状,稀壶状,通常从基部向上逐渐扩张,稀从中部突然扩张,内面基部有腺体,腺体环状或不规则浅裂,具毛或无毛,喉部无附属物,裂片小,直立或下弯;花药侧面结合成筒或仅基部连合,先端不育,微缺,通常透明,花丝短或长,着生花冠筒下部、中部或上部;子房4裂,花柱内藏或稍伸出,柱头头状;雌蕊基平。小坚果4,直立,卵状三角形,长宽略等,腹面通常具肋稜,背面稍外凸,着生面位于基部。
约150种,集中分布于伊朗,向西到叙利亚及土耳其,向北到苏联中亚、西伯利亚,向东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缅甸及我国。我国有30种3变种,集中分布于西南部的云南、西藏、四川,个别种类分布到甘肃南部及陕西,新疆也有少量分布。
本属植物的根入药,性寒、味甘、咸、用于清热凉血,解毒透疹。外用治疗烧烫伤、冻伤、下肢溃疡、痈肿及湿疹;内服可防治麻疹痘毒,急、慢性肝炎,绒毛膜上皮癌及便秘等症。根由于富含色素,通常是暗红色或紫红色,外层系多层栓皮组成,故易剥落,根据报道,在不同地区不同种的根可代紫草入药。
本属植物与紫草属Lithospermum L.及软紫草属Arnebia Forsk. 有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同为紫草族植物,共同特征:小坚果直立,着生面居果的基部,近子叶一端;雌蕊基平。这些特征在整个紫草亚科的进化中是比较原始的特征,但滇紫草属在花的结构上又有与紫草属及假紫草属不具备的特化性状-花冠基部腺体的存在与花药的结合。它们的绝大多数种类花药结合成筒状,好像菊科植物的聚药雄蕊,这一特征是适应异花传粉的高级形式,巧妙的廻避了自花受粉,以获得更有生活力的后代,因此滇紫草属花药的结合,在整个演进过程中是进化的现象。在它们不同的种群之间可分为两大类型:花药仅基部结合,侧面分离是原始的类型;花药侧面结合成筒是进化的类型,又在花药内藏或伸出程度的不同上,也展现了它们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从低等到高等的渐进步伐,因而在不同的种群之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