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荛花

细叶荛花

共 89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Wikstroemia leptophylla W. W. Smith in Not. Bot. Gard. Edinb. 12: 229. 1920; Hand. -Mazz. Symb. Sin. 7: 586. 1933.

var. leptophylla

灌木,全株无毛,高0.5-1.5米;幼枝四棱形,绿色、纤细,渐老则变为灰色。叶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近无柄,长2-6厘米,宽3-6毫米,先端尖,基部渐狭,边缘在干后反卷,上面绿色,干时多给,下面稍苍白,较平滑,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每边5-6条,不明显。花序顶生,通常由3个总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长约6厘米,通常具10-20花,花序梗长2-3厘米,小花梗具关节仅长1毫米;花黄绿色;花萼长12-13毫米,径约2毫米,狭圆柱形,无毛,顶端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约长1.5毫米,端钝圆;雄蕊10,2列,上列着生在花萼管喉部稍下,下列着生在花萼管中部,花药长约1毫米,远长于花丝;子房长圆形,长约3-4.5毫米,基部稍狭,除先端被疏柔毛外,余部无毛,柱头圆球形,具乳突,花柱短,长约0.5毫米;花盘鳞片1枚,线形,未成熟果绿色。花果期秋冬。

产我国西南部。常见于海拔1770-2850米的石山林阴下及灌丛中或干燥松林内。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W. W. Smith的原描述谓雄蕊8枚,可能有误。在国产种中其花萼裂片5枚者,其雄蕊数均为其萼裂片的2倍。

var. atroviclacea Hand.-Mazz. in Sitzgsanz. Akad. Wiss. Wien. 60: 135. 1923, et Symb. Sin. 7: 586. 1933.

变种与原变种的不同在于花序多分枝,花萼外面为深褐紫色几乎近于黑色,花萼管长10毫米;叶通常互生,较坚硬,叶面在干时黑紫色,脉在两面均明显。

产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中甸(抓慈)。

本变种未见到标本,云南中甸所采的标本,有叶近互生,花萼筒长10毫米,花为紫黄色的(冯国楣2733),但其他特征均更近于W. leptophylla W. W. Smith.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