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假蹄盖蕨

金佛山假蹄盖蕨

共 780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10 01:40

Athyriopsis jinfoshanensis Ching et Z. Y. Liu in Bull. Bot. Res. 4 (3): 11, f. 13. 1984.

夏绿植物。根状茎细长横走,深入土表以下,直径约2.5毫米,暗黑色,先端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叶远生至近生。能育叶长达1米以上;叶柄基部褐色至黑褐色,直径2-3毫米,向上呈禾秆色,长20-60厘米,通体密被浅褐色、披针形至线形、半透明的膜质鳞片,并混生长达3毫米以上的节状长柔毛;叶片长椭圆形或卵形,长25-60厘米,宽20-25厘米,顶部渐尖,基部不缩狭或略缩狭;侧生分离羽片约10对,向上斜展,有时基部1对向后反折,狭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6厘米,宽1-4厘米,顶部渐尖至长渐尖,基部截形、浅心形或阔楔形,无柄或略有短柄,近顶部的贴生,两侧羽状深裂几达羽片中肋;侧生羽片的裂片达20对,近平展,舌状矩圆形或呈略向上弯曲的矩圆形,先端钝圆,边缘有粗钝锯齿;裂片上羽状脉的小脉8对以下,二至三叉或单一。叶草质,干后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或两面均呈浅褐色,上面色略深;叶轴密生大多为2-3行细胞、长2-3毫米、浅褐色、粗筛孔状、透明的细长线形鳞片,并混生少量同样长的浅褐色、透明、常皱缩的粗长节状柔毛,上部鳞片渐少而节毛渐多,中肋下面疏生细而尖的节状柔毛,小脉两面或多或少有细微灰白色节毛,脉间无毛。孢子囊群短线形,通直或略向后弯曲,每裂片1-7对,大多单生于小脉上侧中下部,接近裂片主脉,有时在基部上出小脉双生于上下两侧;囊群盖膜质,背面无毛,成熟时黄褐色,边缘浅撕裂状或啮蚀状,在囊群成熟前大多平展,少数内弯。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半圆形,周壁表面具密的棒状纹饰。

分布于重庆(南川金佛山)、贵州(桐梓)。生于山地阔叶林下,海拔1600-1900米。模式标本采自金佛山。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