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马兜铃

共 114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2:42

Aristolochia hainanensis Merr. in Philip. Journ. Sin. 21: 241. 1922, et in Lingnan Sci. Journ. 5:70. 1927;陈焕镛等, 植物分类学报8:261. 1963; 海南植物志1: 328. 1964; 梁畴芬, 植物分类学报13(2) : 17图1 (2) . 1975.——A. carinata Merr. et Chun in Sunyatsenia 2:219. pl. 42. 1936. ——Hocquartia hainanensis (Merr. ) Migo in Journ. Shanghai Sci. Inst. sect. 3. 14:334. 1944.

木质藤本;嫩枝密被褐色短绒毛,有纵棱,老茎有不规则纵裂、增厚的木栓层。叶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长12-20(-30)厘米,宽10-17厘米,顶端短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边全缘,嫩叶两面均密被棕色长绒毛,成长叶上面无毛或仅叶脉有疏长柔毛,榄绿色,下面被浅褐色或苍白色长柔毛;基出脉3条,有时从离基部达一厘米处伸出,侧脉每边5-7条,略弯拱向上,近边缘处彼此连接,在下面隆起,网脉上面扁平,下面明显隆起;叶柄长4-8厘米,密被褐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老茎近基部,有花3-6朵;花梗长3.5-4厘米,密被棕色长柔毛,常向下弯;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且膨大呈囊状,囊长1-3厘米,中部直径1-2.5厘米,管的下部长1-1.5厘米,直径5-8毫米,管的上部较短而狭,外面黄白色,疏生短粗毛,有明显纵脉,内面黄白色,近基部密生腺体状绒毛,最上部渐扩大成极歪斜喇叭状;檐部长圆形,长2-3厘米,直径1.5-2.5厘米,边缘浅3裂;裂片不等大,在上的裂片长圆形,长约1.5-2厘米,在下的裂片阔三角形,长约5毫米,暗紫色,密生乳头状小点;喉部近圆形,直径1-3厘米,无毛,黄色;花药长圆形,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1厘米,6棱,密被棕色绒毛;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边缘外翻,具乳头状突起。蒴果长椭圆形或圆柱形,长7-10厘米,直径2.5-3厘米,顶端具稍弯短喙,基部收狭,密被褐色短茸毛,种子卵形,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暗褐色。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熟期6-7月。

产于广西(上思)和广东(海南岛)。生于海拔800-1200米山谷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岛五指山。

民间用叶煎水洗眼治疗眼病,根有祛风解湿热、消炎之效。

产于喜马拉雅山区东部和中部的袋形马兜铃 Aristolochia saccata Wall.与本种很相似,但那种的叶基深心形与本种不同。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