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老鹳草
共 174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1-09 05:59
Geranium nepalense Sweet, Ceran. 1: tab. 12. 1820-1822; Edgew. et Hook. f. in Hook. f. Fl. Brit. Ind. 1: 430. 1872;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4:454. 1880;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529. 图2788. 1972;西藏植物志3: 5. 1986;云南植物志5: 91. 1991; 横断山区维管植物1: 1026. 1993; H. Koba, S. Akiyama, Y. Endo and H. Ohba, Name List Fl. Pl. Gymnosp. Nepal. 227. 1994.——Geranium fangii R. Knuth in Fedde Repert. sp. nov. 40: 218. 1933, syn nov; 四川植物志 9: 55. 1989.
var. nepalense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为直根,多分枝,纤维状。茎多数,细弱,多分枝,仰卧,被倒生柔毛。叶对生或偶为互生;托叶披针形,棕褐色干膜质,长5-8毫米,外被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为叶片的2-3倍,被开展的倒向柔毛;叶片五角状肾形,茎部心形,掌状5深裂,裂片菱形或菱状卵形,长2-4厘米,宽3-5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圆,基部楔形,中部以上边缘齿状浅裂或缺刻状,表面被疏伏毛,背面被疏柔毛,沿脉被毛较密;上部叶具短柄,叶片较小,通常3裂。总花梗腋生,长于叶,被倒向柔毛,每梗2花,少有1花;苞片披针状钻形,棕褐色干膜质;萼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被疏柔毛,先端锐尖,具短尖头,边缘膜质;花瓣紫红色或淡紫红色,倒卵形,等于或稍长于萼片,先端截平或圆形,基部楔形,雄蕊下部扩大成披针形,具缘毛;花柱不明显,柱头分枝长约1毫米。蒴果长15-17毫米,果瓣被长柔毛,喙被短柔毛。花期4-9月,果期5-10月。
分布于秦岭以南的陕西、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生于山地阔叶林林缘、灌丛、荒山草坡,亦为山地杂草。中南半岛、孟加拉国、锡金、尼泊尔等地皆有分布。
全草入药,具强筋骨、祛风湿、收敛和止泻之效。
本原变种无论花的结构或营养体特征都与鼠掌老鹳草G. sibiricum L相似。但本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和南亚的热带山地,而后者主要分布于欧亚温带地区。两者在我国西南呈现明显的地理替代现象,因此在分布区交界或重叠地区,出现形态特征的过渡,给分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var.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Kudo, Medic. Pl. Hokkaido, pl. 55. 1922; Ohwi, Fl. Japan. 104. 1956; Fl. Taiwan. 430. 1977. ——Geranium thunbergii Sieb. et Zucc. in Abh. Akad. Munch. 4 (2): 136. 1845.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为花瓣长为萼片的1.5倍;叶裂片倒卵形。
分布于湖南、浙江、福建和台湾。生于山地林缘、灌丛和杂草山坡。日本也有分布。
本变种为原变种在中国一日本植物区系的地理宗。但南亚热带山地的种群属于哪一个地理宗尚待进一步研究。
var. oliganthum (Huang) Huang et L. R. Xu, St. nov.——Geranium oliganthum Huang in Act. Phytox. Sin. (2): 161. 1951.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植株丛生,直立;花序短于叶,常生于茎下部叶腋。
分布于北京地区、河北等地。生于低山林缘和杂草坡地。模式标本产地为河北东陵。
本变种的叶形似鼠掌老鹳草G. sibiricum L.,而花序似尼泊尔老鹳草G. nepalense Sweet,但其大丛生长和粗壮的茎又与两者不同。故其分类地位待进一步查明,现只是根据其每梗具2花和紫红色近全缘或微凹的花瓣作为本变种处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