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粗榧

西双版纳粗榧

共 113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3:40

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 in Lloydia 16 (3): 164. 1953;陈焕镛等, 海南植物志1: 220. 1964; Dallimore and Jackson, rev. Harrison, Handb. Conif. and Ginkgo. ed. 4. 151. 1966. ——Cephalotaxus drupacea Sieb. et Zucc. var. sinensis auct. non Rehd. et Wils. : Merr in Lingnan Sci. Journ. 5: 22. 1927; Masam. Fl. Kainantensis 38. 1943.——Cephalotaxus harringtonia auct. non Koch; S. Y. Hu in Taiwania 10: 28. 1964, pro parte.

乔木,通常高10-20米,胸径30-50厘米、稀达110厘米;树皮通常浅褐色或褐色,稀黄褐色或红紫色,裂成片状脱落。叶条形,排成两列, 通常质地较薄,向上微弯或直,长2-4厘米,宽2.5-3.5毫米,基部圆截形,稀圆形,先端微急尖、急尖或近渐尖,干后边缘向下反曲,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的总梗长约4毫米。种子通常微扁,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长2.2-2.8厘米,顶端有凸起的小尖头,成熟前假种皮绿色,熟后常呈红色。

产于广东海南岛(五指山、尖峰岭、黎母岭)及信宜、广西容县、云南东南部(富宁、广南、麻栗坡)及西部(龙陵)、西藏东南部(墨脱)。散生于林中。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岛五指山。

木材坚实,纹理细密,可供建筑、家具、器具及农具等用材。枝、叶、种子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的疗效。

本种近粗榧C. sinensis. (Rehd. et. Wils.) Li,区别在于海南粗榧之叶的质地通常较薄,边缘微向下反曲,基部多呈圆截形,先端通常微急尖或急尖;种子通常微扁,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圆形;能长成胸径达1米以上的大乔木。植物碱的成分亦与粗榧不同。胡秀英将海南粗榧与C. griffithii Hook. f. (分布于印度及中南半岛) 归并为C. harringtonia(Forbes) Koch(见Taiwania 10: 28-29. 1964)。由于我们所见标本有限,尚难判断三者是否同种。但从已有的文献标本及其分布看来,海南粗榧与C. griffithii很有可能同属一种。在目前未见后者标本及不了解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仍将分布于我国海南岛至西藏的这种粗榧鉴定为C. hainanensis Li。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