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沙拐枣

共 729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3:29

Calligonum alaschanicum A. Los. in Bull. Jard. Bot. Prin. URSS 26 (1): 600. 1927; 植物分类学报24 (2): 101. 1986.——C. przewalskii A. Los. 1. c. 602. syn. nov.——C. rubescens auct. non Mattei; Сосков в Новости Сист. Высш Раст. 11: 104. 1974. p. p.

灌木,株高1.5-3米。老枝灰色或黄灰色;幼枝灰绿色。花梗细,长2-3毫米;花被片宽卵形或近球形。果(包括刺)宽卵形,少数近球形,通常长18-26毫米,宽17-25毫米;瘦果长卵形,向左或向右扭转,肋极凸起,沟槽明显;刺较细,每肋有2-3行,稠密或较稀疏,比瘦果宽度稍长至长过于2倍,基部微扁平,稍扩大,分离成少数稍连合,中部或中下部2次2-3分叉,顶枝开展,交错或伸直。花果期6-8月。

产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马营坡)。生于流动沙丘和沙地上,海拔500-1500米。

我国特有种。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阿拉善南部腾格里沙漠。1927年A. Los.-Losinsk.根据H. M. Пржельский从内蒙古阿拉善南部腾格里沙漠采集的仅一号标本(1880, VIII. l5. 170号),建立了C. przewalskii A. Los.。原描述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果实的形状和大小,果肋是否明显凸起,刺的长度、疏密和坚软,刺的行数和基部特征,刺分叉的部位及顶叉特点等。根据我们对阿拉善腾里沙漠的大量标本观察,均与本种的特征交叉出现和连续过渡,没有明显界线。故给予归并。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