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

黄竹

共 225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11-09 04:01

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 Munro in Trans. Linn. Soc. 26: 149. 1868; Kurz, For. Fl. Brit. Burma 2: 560. 1877; Gamble in Ann. Roy. Bot. Gard. Calcutta 7: 81. pl. 71. 1896. et in Hook. f., Fl. Brit. Ind. 7: 404. 1897; Brandis, Ind. Trees 676. 1906; E. G. Camus. Bambus. 153. 1913; E. G. et A. Camus in Lecomte, Fl. Gen. Ind.-Chin. 7: 628. 1923; Hsueh et D. Z. Li in Journ. Bamb. Res. 7(4): 2. 1988; 云南树木图志下册, 1389页, 图648. 1991. ——D. strictus auct. non Nees;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 图53. 1959, pro figura tantum.

f. membranaceus

竿高8-15米(原记载为20-23米),直径7-10厘米,梢端略弯曲,基部第一至第三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2厘米,幼时被白粉;竿环平;箨环强隆起;节内长8毫米;主枝3枝,其余枝条较细,在竿上部者可下垂。箨鞘早落性,厚纸质至革质,通常较其所在的节间为长(变型花竿黄竹和流苏黄竹的可较短于节间),背面有白粉及易落的黑褐色小刺毛;箨耳长5毫米,宽1毫米其上生有长为0.5-1厘米的繸毛数条;箨舌高0.8-1厘米,腹面多毛茸,边缘具粗锯齿;箨片外翻,窄长形,长30-40厘米,宽约2.5厘米,占鞘口之1/2-1/3两面均被棕色小硬毛,尤以腹面的基部处为多。末级小枝具3-6叶;叶鞘具纵肋;叶耳镰形,其上具紫色繸毛数条;叶舌不明显,高仅1毫米,腹面具毛,先端波状浅裂;叶片披针形,质薄,长12.5-25厘米,宽1.2-2厘米,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先端渐窄,最后扭转并具粗糙的长尖头,两面均具柔毛,叶缘具向下的小锯齿而粗糙,次脉4-7对,再次脉7-9条。花枝有大型呈圆锥花序状的分枝,节间长2.5-5厘米,无毛,或上部常具白粉,节上密集丛生多枚假小穗,形成球形的簇团,其直径为2.5-5厘米(原记载则是1.7-2.5厘米);小穗微扁,近于无毛而有光泽,长1-1.3厘米,宽2.5-3毫米,初为黄绿色,干燥后为枯草色,质地较软,含成熟小花2-5朵;颖2片,卵形,先端钝圆或尖锐;外稃与颖相类似而较大,长8-9毫米,宽5-8毫米,质地薄;近于膜质,无毛,惟常在边缘生纤毛,先端具1短芒刺状小尖头,其长约1毫米;内稃亦为膜质,长7-8毫米,宽1.4毫米,下部小花者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3脉,先端钝或为凹头,最上部的小花内稃圆卷而无2脊,或亦具2脊,则脊上无毛;雄蕊成熟后伸出花外,花丝细而长;花药黄色至紫色,长4毫米,先端具短的小尖头;子房卵形,较细长,上部生毛而下部无毛;花柱长5-6毫米,全体被微毛,柱头1,紫色,羽毛状。果实广卵形,基部圆,长5-7.5毫米,一侧具沟槽或微扁,先端具长喙,胚明显。(我国标本尚未见有果实,此处所记述系译自原记载)。

产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四川可能已栽培。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与河谷地区。分布于缅甸、越南、老挝和泰国。原产缅甸。

本种是云南省南方比较习见的野生竹种,长期以来被误订名为牡竹 D. strictus Nees et Arn. 在 J. S. Gamble 1896年的专著中早已指出:“本种容易误认为是牡竹的无毛类型,但其小穗近无毛,叶片薄,基部不很圆,箨鞘有皱折具毛的箨耳,箨片外翻,果实有较长的沟槽等,可以与之相区别。”《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959)一书也将我国云南所产的本种误订名为牡竹。细察其文字描述的主要内容,例如小枝具叶数目和叶片大小均有变化,以及外稃有微毛等都是牡竹的特征。又如文字中未提及叶耳,而在附图上则绘有叶耳及其上的繸毛。所以现在本种的文献引证之末注明,只限于该书附图53是本种的错误鉴定,而不应该泛指该书文字部分亦是错误了的。

竿可用作造纸原料,建筑用材,扁担和劈细做筷子。笋漂洗加工可制作笋丝,据说每年都有大量生产。

f. pilosus Hsueh et D. Z. Li in Journ. Bamb. Res. 7(4): 3. 1988; 云南树木图志下册, 1389页, 1991.

本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的节间被黄褐色贴生小刺毛。

产云南西双版纳。

f. striatus Hsueh et D. Z. Li in Journ. Bamb. Res. 7(4): 3. 1988; 云南树木图志下册, 1390页, 1991.

本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竿节间具黄色纵条纹,又箨鞘有时短于其节间,箨舌先端呈流苏状。

产云南西双版纳。

f. fimbriligulatus Hsueh et D. Z. Li in Journ. Bamb. Res. 7(4): 4. 1988; 云南树木图志下册, 1390页, 1991.

本变型与黄竹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箨鞘短于其节间,箨舌先端深裂作流苏状,其上的繸毛长5-10毫米。

产云南西双版纳。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