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枝小檗

疣枝小檗

共 76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3:23

Berberis verruculosa Hemsl. et Wils. in Kew Bull. 1906: 151, 1906; Sprague in Curtis's Bot. Mag. 138: t. 8454, 1912: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c. Bot. 57: 46 fig. 23, 1961; 秦岭植物志 1 (2): 309, 1974; Chamberlaim et Hu in Notes Bot. Gard. Edinb. 42 (3): 536, 1985.

常绿灌木,高0.5-1米。枝棕黄色,密生疣点,圆柱形,幼枝黄绿色,密被柔毛和疣点;茎刺长1-2厘米,淡黄色,腹面具浅槽。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长1-2厘米,宽6-11毫米,先端急尖,具1刺尖头,基部楔形,上面亮暗绿色,中脉凹陷,背面密生乳突,被白粉,后变灰绿色,中脉明显隆起,侧脉3-4对,两面网脉不显,叶缘常波状或稍向背面反卷,每边具2-4硬直刺齿;近无柄。花单生;花梗长4-10毫米,无毛;花黄色;萼片3轮,外萼片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中萼片卵形,长约6毫米,宽约5毫米,内萼片倒卵形,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5-6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缺裂或微凹,裂片先端圆形,基部楔形,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3.5毫米,药隔稍延伸,先端圆钝;胚珠4-6枚。浆果长圆状卵形,长10-12毫米,直径6-7毫米,顶端不具宿存花柱,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生于林下、山坡灌丛中或山谷岩石上及林下。海拔1900-3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根在民间用作清热退火药。根部含小檗碱1.05%,此外还含巴马亭,药根碱,小檗胺等生物碱。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