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梣

多花梣

共 150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3-11-09 05:56

Fraxinus floribunda Wall. ex Roxb. Fl. Ind. 1: 150. 1820; D. Don, Prodr. Fl. Nepal. 106. 1825;DC. Prodr. 8:275. 1844; C. B.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3: 605. 1882; Lingelsh. in Engl. Pflanzenr. 72 (IV-243): 20. 1920; Gagnep.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3:1065. 1953; Hara, Fl. E. Himal. 251. 196. et 2nd. rep. 105. 1971; 西藏植物志3: 874. 1986; 云南植物志4: 608. 1986.——Ornus florsbunda G. Don, Gen. Hist. Dichlam. Pl. 4:57. 1837. ——F. urophylla Wall. ex DC. Prodr. 8: 275. 1844.

落叶大乔木,高25米;树皮灰黑色,平滑。顶芽三角状圆锥形,密被褐色短绒毛,内鳞片被棕色茸毛。小枝黑褐色,皮孔小而凸起。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叶柄细长,长5-8厘米,基部稍增厚;叶轴圆柱形,上面具窄沟或平坦,小叶着生处具关节,密被棕色糠秕状毛,后秃净,变黑色;小叶7-9枚,薄革质,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8-12(-15)厘米,宽3-4(-6)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歪斜,叶缘具整齐的弯曲锐锯齿,齿尖胼胝状,有时下部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疏散柔毛和淡黄色毡毛以及红色糠秕状毛,渐秃净,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侧脉10-12对,达叶缘网结,细脉在两面均明显凸起,末端网结成蜂窝状,并有红色微细腺点;上方侧生小叶近无柄,下方各对小叶柄通常顺序递长(0.5-)11-1.5厘米,关节处密被棕色茸毛。圆锥花序顶生,大而伸展,多花,长20-30厘米;花序梗扁平,粗短,密被糠秕状毛;花在叶后开放;花梗细而密,丝状,长3-4毫米;花萼杯状,长1.5毫米,萼齿短,呈阔三角形,尖头至钝圆;花冠白色,裂片长圆形,长(2-)3-4毫米,宽1-1.5毫米,先端钝;雄蕊伸出花冠外,花药长1.5毫米,顶端具短尖,花丝细;雌蕊较短,柱头长圆形,花柱稍短,易脱落。翅果线形,长2-4厘米,宽3.5-4.5毫米,近中部最宽,先端微凹或急尖,密被红色糠秕状毛,渐稀疏而脱落。翅下延至坚果上中部,坚果扁平,长1.2厘米。花期2-4月,果期7-10月。

产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生山谷密林中,海拔30-2 600米。尼泊尔、不丹、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也有分布。

J. D. Hook. er在《印度植物志》(1882)中认为本种只分布在克什米尔地区、不丹和印度北部。采自中国的标本均定为苦枥木 F. insularis Hemsl.(F. retusa Champ.)而Lingelsheim 则把云南产的标本都定为本种。由于这两个种在形态上多变,又十分相近,有些学者主张归并,而另一些学者则赞同G. Bentham的观点,确认两个种是独立存在的。从国内标本室的材料看来,在云南南部采自大乔木的标本应属典型的多花梣,而东南各省的大乔木标本则显然不同,应属典型的苦枥木,两者各自起源于不同的地理区系。至于在较广泛的地理范围内两个种交叉分布,有些标本的性状虽相互混淆,但根据检索特征还是可以区别的。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