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 tientschuanensis

共 959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3:15

Aster tientschuanensis Hand. -Mazz. in Oesterr. Bot. Zeit. 79: 819. 1940;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 302. 1965.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茎直立,高7-18厘米,1或2个生于莲座状叶丛的外侧,纤细,常弯曲,被疏长柔毛,下部常脱毛,下部有密集而上部有疏生的叶。莲座状叶匙形,长2-7厘米,宽0.5-1.5厘米,下部渐狭成楔形具宽翅的柄,上部倒卵圆形,有2-5对疏齿或圆齿,顶端钝或近圆形;茎下部叶在花期生存,长1-1.5厘米,宽约0.3厘米,匙形,无柄或有短柄,顶端有3细齿或全缘;上部叶小,长圆形或线形,或全缘;全部叶质稍厚,两面近无毛,有长缘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2-3对,斜升。头状花序径2-2.7厘米,单生于茎端。总苞半球形,长7毫米,径6-10毫米;总苞片3层,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近等长,或外层有少数较短,宽几达1毫米,无毛或有疏毛,内层边缘多少宽膜质,有时撕裂,顶端尖,草质,带紫红色。舌状花约20个,管部长达2毫米,有短毛,舌片白色,长10-11毫米,宽达2毫米,有3-5脉。管状花长4.5毫米,管部长1.5毫米,有短毛,裂片长不及1毫米。冠毛1层,带红色,长3.5-4.5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糙毛。子房狭长圆形,长2.5毫米,稍扁,被密绢毛。花期5-7月。

产于四川西部(天全、理县)。生于山地林缘及灌丛中。海拔3340米。

植物的体态略似怒江紫菀 (A. salwinensis Onno),花茎也似生于莲座状叶丛的外侧;此两种的叶形和单生的头状花序也相同。但此种的叶质厚,两面近无毛,子房被密绢毛,冠毛1层,带红色,与怒江紫菀显然有别。根据 Handel-Mazzetti,此种可能与川鄂紫菀 (A. moupinensis (Frach.) Hand. -Mazz.) 比较接近,但后者的茎有密生狭长的叶,下部叶远较上部叶为大,头状花序多数,总苞片较宽大。据本种的原始记载,冠毛等长;但经检查模式标本(曲桂龄 2780, A. sinica Chang, ined.),冠毛与管状花近等长而有不等长的糙毛。又据采集记载,管状花青色,叶下面浅绿色。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