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黄小檗

鲜黄小檗

共 91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3:22

Berberis diaphana Maxin.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3: 309, 1877; et Fl. Tang. 32. pl. 8. f. 1-7. 1887;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c. Bot. 57: 123, 1961; 云南植物志 2: 67, 1997; 秦岭植物志 1 (2): 313, 图 266, 197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768, 1972. ——B. diaphana var. uniflora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c. Bot. 57: 124, 1961. syn. nov.

落叶灌木,高1-3米。幼枝绿色,老枝灰色,具条棱和疣点;茎刺三分叉,粗壮,长1-2厘米,淡黄色。叶坚纸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5-16毫米,先端微钝,基部楔形,边缘具2-12刺齿,偶有全缘,上面暗绿色,侧脉和网脉突起,背面淡绿色,有时微被白粉;具短柄。花2-5朵簇生,偶有单生,黄色;花梗长12-22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近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5.5毫米,内萼片椭圆形,长约9毫米,宽约6毫米;花瓣卵状椭圆形,长6-7毫米,宽5-5.5毫米,先端急尖,锐裂,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4.5毫米,药隔先端平截;胚珠6-10枚。浆果红色,卵状长圆形,长1-1.2厘米,直径6-7毫米,先端略斜弯,有时略被白粉,具明显缩存花柱。花期5-6月,果期7-9月。

产于陕西、甘肃、青海。生于灌丛中、草甸、林缘、坡地或云杉林中。海拔1620-3600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图1535应是B. diaphana var. tachiensis Ahrendt. 此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近总状花序。已将此变种并人B. aemulans Schneid.。

Ahrendt根据花单生而立变种B.diaphana var. uniflora Ahrendt,但其模式标本Wilson 2865间有2-3花簇生。故并入原变种。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