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房荚蒾

伞房荚蒾

共 116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8:40

Viburnum corymbiflorum Hsu et S. C. Hsu in Acta Phytotax. Siaica 11 (1): 73, t. 12. 1966.

Viburnum corymbiflorum Hsu et S. C. Hsu subsp. corymbiflorum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枝和小枝黄白色,无毛或近无毛。冬芽有1对鳞片。叶皮纸质,很少亚革质,干后变榄绿色,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10 (-13) 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边缘离基部1/3以上疏生外弯的尖锯齿,无毛或初时脉上有极稀疏簇状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4-6对,大部直达齿端,连同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长约1厘米,初时有疏毛,后变近无毛。圆锥花序因主轴缩短而成圆顶的伞房状,生于具1对叶的短枝之顶,长 (1.5) 3-4厘米,直径 (3-) 4-5.5 (-6) 厘米,疏被簇状短柔毛,总花梗长2-4.5厘米;花芳香,生于序轴的第三级分枝上,有长梗;萼筒筒状,长约2毫米,无毛或几无毛,常有少数腺体,萼齿狭卵形,长约1毫米,顶钝形;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8毫米,筒长不足1毫米,裂片矩圆形,长约3毫米,顶圆形,雄蕊长约1.5毫米;花药黄色;柱头头状,高出萼齿。果实红色,椭圆形,长7-8 (-10) 毫米,直径5-6毫米;核倒卵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约6毫米,直径约4毫米,有1条深腹沟。花期4月,果熟期6-7月。

产浙江南部、江西西南部、福建北部、湖北(咸丰)、湖南西北部和西南部、广东北部(仁化)、广西、四川东南部至西南部(南川)、贵州东北部和中部及云南东南部。生于山谷和山坡密林或灌丛中湿润地,海拔1000-1800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清镇九龙山。

本种与短序荚蒾 V. brachybotryum Hemsl. 和巴东荚蒾 V. henryi Hemsl. 都有关联,但前者的聚伞花序为尖塔形圆锥式,苞片和小苞片宿存,花无梗或有短梗,萼筒和花冠,外面均被簇状毛,叶多少革质,后者的小枝深褐色或褐色,叶的侧脉7-9对,下面脉腋有趾蹼状小孔,聚伞花序圆锥状,均易与本种区别。

本种四川省的标本与其他省所产者有下列不同点:叶干后变黑色,脉腋集聚簇状毛,萼筒有明显的簇状短毛和多数腺体,萼齿外被簇状短毛和宿存的缘毛。

Viburnum corymbiflorum Hsu et S. C. Hsu subsp. malifolium Hsu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11 (1): 74. 1966.

小枝淡灰褐色;叶椭圆形至倒卵形,较短,长5-9.5厘米,下面脉腋集聚簇状毛。

特产云南中部。生于沟谷或山坡疏林中,海拔1700-2380米。模式标本采自双柏。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