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麻黄

木贼麻黄

共 135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5:40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ser. 6 (Sci. Nat.) 7: 501. 1851; Stapf in Denkschr. Math.-Nat. Kl. Abad. Wiss. Wien 56(2): 81. T. 3. t. 21. f. 1-4. 1889; Skan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538. 1902; Rehd. in Journ. Arn. Arb. 4: 128. 1923, Man. Cult. Trees and Shrubs 68. 1927, ed. 2. 70. 1940, et Bibliogr. 65. 1949; 胡先骕、陈焕镛, 中国植物图谱 2: 5. t. 55. 1929; Bobrov in Kom. Fl. URSS 1: 203. 1934; 郝景盛, 中国裸子植物志 130. 1945, 再版 108. 1951; 郑万钧等, 中国树木学 1: 293. 196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336. 图672. 1972. ——Ephedra shennungiana Tang in Journ Amer. Pharm. Assoc. 17: 339. f. 1-2. 1928; 郝景盛, 同上。

直立小灌木,高达1米,木质茎粗长,直立,稀部分匍匐状,基部径达1-1.5厘米,中部茎枝一般径3-4毫米;小枝细,径约1毫米,节间短,长1-3.5厘米,多为1:5-2.5厘米,纵槽纹细浅不明显,常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叶2裂,长1.5-2毫米,褐色,大部合生,上部约1/4分离,裂片短三角形,先端钝。雄球花单生或3-4个集生于节上,无梗或开花时有短梗,卵圆形或窄卵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苞片3-4对,基部约1/3合生,假花被近圆形,雄蕊6-8,花丝全部合生,微外露,花药2室,稀3室;雌球花常2个对生于节上,窄卵圆形或窄菱形,苞片3对,菱形或卵状菱形,最上一对苞片约2/3合生,雌花1-2,珠被管长达2毫米,稍弯曲。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长卵圆形或卵圆形,长8-10毫米,径4-5毫米,具短梗;种子通常1粒,窄长卵圆形,长约7毫米,径2.5-3毫米, 顶端窄缩成颈柱状,基部渐窄圆,具明显的点状种脐与种阜。花期6-7月,种子8-9月成熟。

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西部、甘肃及新疆等省区。生于干旱地区的山脊、山顶及岩壁等处。蒙古、苏联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

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的含量较其他种类为高,为提制麻黄碱的重要原料。

本种的木质茎较高大,在外形上与树状麻黄 E. procera Fisch. et Mey. 及南欧麻黄 E. nebrodensis Tineo 极为相似,在分类工作中因之也常有合并、分开及误定的情况。后二者也常被认为是一种。它们与木贼麻黄的区别是:小枝极细,径仅1毫米左右,雌球花苞片多为2对,最上一对常只1/3合生,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中亚至喜马拉雅山区。在我国现时所见的标本都是木贼麻黄,西藏南部究竟有无上述二种,尚待进一步调查。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