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enolfia yunnanensis

Egenolfia yunnanensis

共 874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5:38

Egenolfia yunnanensis Ching et Chiu ex Ching et C. H. Wang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21: 216. 1983.

植株长达1米。根状茎横走,粗1-1.5厘米,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深棕色,贴生。叶近生;不育叶叶柄长约25厘米,基部粗约3.5毫米,禾秆色,上面有沟,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椭圆披针形,长50-65厘米,基部宽约20厘米,先端延长成鞭状,近顶部有一大芽胞,二回羽状半裂;羽片约20对,斜展,互生,间隔1-1. 5厘米,下部的柄长3-4毫米,披针形,长20-22厘米,宽达3厘米,先端长尾尖,近顶部有一小芽胞,基部阔楔形,羽裂深达1/2;裂片22-2对,斜展,间隔约1毫米,椭圆形,长8-12毫米,宽5-6毫米,圆钝头,全缘或先端稍呈波状,缺刻底部有一由小脉延伸成的长尖刺;小脉5-6对,羽状,单一,中部裂片的基部一对小脉有时联结成三角形的网眼,其余的小脉分离;叶纸质,干后褐绿色,光滑;叶轴禾秆色,上部两侧有狭翅。能育叶较短,叶柄长约35厘米,叶片长约20厘米;羽片披针形,长4-6厘米,宽6-9毫米,全缘,钝头,有短柄。孢子囊群满布能育羽片下面。

产云南西南部及南部 (西双版纳) (模式标本产地) 。生沟谷密林下,海拔850米。也产于泰国。

本种似为本属与实蕨属的属间杂交种,根据E. Hennipman意见,是多羽实蕨Bol-bitis angustipinna (Hayata) H. Ito与中华刺蕨Egenolfia sinensis (Bak.) Maxon的杂交种,作者认为从形态上看中华刺蕨可能是本杂交种的亲本之一,至于另一亲本是否多羽实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杂交种与中华刺蕨的主要区别除羽轴两侧往往有一个网眼外,其余小脉分离,羽片顶端下部羽轴下面都有一个较大的芽胞,而中华刺蕨只部分羽片顶端下部有一较小的芽胞(根据作者观察),植株形体及羽片也较大。由于本杂交种主要形态性状和刺蕨属一致,所以将它归入本属。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