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棕

贝叶棕

共 992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3-11-09 03:51

Corypha umbraculifera Linn. Sp. Pl. ed. 3. 1657. 1764; Kunth, Enum. Pl. 3: 236. 1841; Mart. Hist. Nat. Palm. 3: 232. t. 108. 1850; Kurz, For. Fl. Brit. Burma 2: 524. 1877; Becc. et Hook. f. in Hook. f., Fl. Brit. Ind, 6: 428. 1892; Becc. in Ann. Roy. Bot. Gard. Calc. 13: 15. 1931.

植株高大粗壮,乔木状,高达18-25米,直径50-60厘米,最大可达90厘米,具较密的环状叶痕。叶大型,呈扇状深裂,形成近半月形,叶片长1.5-2米,宽约2.5-3.5米,裂片80-100,裂至中部,剑形,先端浅2裂,长60-100厘米,裂片宽7-9厘米;叶柄长2.5-3米,粗壮,宽7-10厘米,上面有沟槽,边缘具短齿,顶端延伸成下弯的中肋状的叶轴,长约70-90厘米。花序顶生、大型、直立,圆锥形,高4-5米或更高,序轴上由多数佛焰苞所包被,起初为纺锤形,后裂开,分枝花序即从裂缝中抽出,约有30-35个分枝花序,由下而上渐短,下部分枝长约3.5米,上部的长约1米,4级分枝,最末一级分枝上螺旋状着生几个长约15-20厘米的小花枝,上面着生花;花小,两性,乳白色,有臭味。果实球形,直径3.2-3.5厘米,干时果皮产生龟裂纹;种子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约1.8-2.0厘米;胚顶生。只开花结果一次后即死去,其生命周期约有35-60年。花期2-4月,果期翌年5-6月。

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它是随着佛教(小乘佛教)的传播而被引入我国的,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零星栽植于缅寺(佛寺)旁边和植物园内。

贝叶棕的引入首先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植物而栽培。另外,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树形美观,是很好的绿化观赏植物;其叶片可代纸作书写材料,在印度和我国云南(傣族)有用贝叶刻写佛经的,俗称“贝叶经”;从花序割取汁液,含有糖分可制棕榈酒或醋或熬制成糖;幼嫩种仁可用糖浆煮成甜食(注意:成熟种仁有毒不能吃!);树干髓心捣碎经水浸提得淀粉,可供食用;根的汁液治腹泻;幼株的水煎剂可治热感冒等。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