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子麻黄
共 129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5:46
Ephedra regeliana Florin in Svensk. Vet. Akad. Handl. ser. 3. 12 (1): 17. t. 3. f. 2. 1933. ——Ephedra monosperma Gmel. ex Mey. β. disperma Regel in Acta Hort. Petrop. 6: 479. 1882. ——Ephedra fedtschenkoi auct. non Pauls.: Bobrov in Kom. Fl. URSS 1: 203 1934.
草本状小灌木,高5-15厘米,地上部分木质茎不明显,仅基部有数枝长约1-2厘米、呈节结状的木质枝;主枝常不明显,明显时径约1.5毫米;小枝假轮生,通常向上直伸, 较细短,节间通常长1-2厘米,稀达3厘米,径约1毫米。叶2片对生,膜质鞘状,下部约1/2合生,裂片宽三角形,黄白色,基部常带褐红色。雄球花生于小枝上部,常单生侧枝顶端,椭圆形,长3-5毫米,径2-4毫米,苞片4-6对,稀达8对,基部苞片近卵圆形,上部者较窄,中肋绿色稍厚成条带状,两侧膜质部分较宽,苞片约1/2合生,假花被较苞片为长,倒卵状楔形,雄蕊6-7,伸出苞片之外甚多,花丝合生,先端分离,使中央的花药有明显的短梗,但外侧部分花丝分离不多,花药近于无梗;雌球花在节上对生,或数个成丛生于枝顶,苞片通常3对,下面2对约1/2以下合生,最上一对大部合生,仅先端微裂,雌花2,胚珠的珠被管短直,通常长不及1毫米,稀稍长而微曲。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约5毫米,径3-4毫米,上部苞片约4/5合生;种子通常2粒,稀1粒,藏于苞片内,窄卵圆形,长2-4毫米,径1.5-2毫米,有光泽,背部中央具棱状突起。
产于新疆。天山南北麓较多,北由乌鲁木齐向西至伊宁海拔700-900米地带,南由和硕向西至阿克苏,其垂直分布较高,可达海拔2500米地带。常生于多沙砾石地区或石缝中。苏联、巴基斯坦、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帕米尔。
本种与单子麻黄E. monosperma Gmel. ex Mey.相近似,E. Regel曾把它作为单子麻黄的变种(见上列文献)。O. Stapf也曾把它混入单子麻黄(见前列文献的73页)。R. Florin 1937年把它作为独立的种。其主要区别在于细子麻黄的种子通常2粒,形小,窄卵圆形,常有光泽,包藏于苞片内;雄球花苞片较多,可达8对,花丝先端分离,花药有明显的短梗;雌球花最上一对苞片几全部合生,仅先端微裂,珠被管通常短直。Bobrov在《苏联植物志》中说它应并入雌雄麻黄E. fedtschenkoae Pauls.,但后者除雌雄同株外,种子也较大,与本种易于区别。郝景盛在《中国裸子植物志》中将本种并入矮麻黄E. minuta Florin, 并未叙述归并理由。但在其对矮麻黄的描述中说明种子较长,约6毫米;而本种的种子较小,通常长不超过4毫米。同时矮麻黄的小枝较粗壮,纵槽纹明显,雌雄同株,雄球花苞片3-4对,种子长达7-8毫米,均与本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