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黄杨

共 348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11-09

Buxus sinica (Rehd. et Wils.) Cheng, stat. nov. —— Buxus sinica (Rehd. et Wils.) Cheng, 南京林学院, 树木学 1: 318. 1962, nom. illeg. ——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sinica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 2: 165. 1914;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637. 1937; 海南植物志 2: 339. 1965; 高等植物图鉴 2: 628, 图2986. 1972. ——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ssp. sinica (Rehd. et Wils.) Hatusima in Journ. Dept. Agr. Kyusyu Univ. 6(6); 326, f. 25, a-p, Pl. 22(7), f. 1. 1942; 云南植物志 1: 146, 图版36, 1-3. 1977. —— Buxus sempervirens auct. non L.: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26: 418. 1894.

ssp. sinica

var. sinica

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节间长0.5-2厘米。叶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大多数长1.5-3.5厘米,宽0.8-2厘米,先端圆或钝,常有小凹口,不尖锐,基部圆或急尖或楔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叶背中脉平坦或稍凸出,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全无侧脉,叶柄长1-2毫米,上面被毛。花序腋生,头状,花密集,花序轴长3-4毫米,被毛,苞片阔卵形.长2-2.5毫米,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约10朵,无花梗,外萼片卵状椭圆形,内萼片近圆形,长2.5-3毫米,无毛,雄蕊连花药长4毫米,不育雌蕊有棒状柄,末端膨大,高2毫米左右(高度约为萼片长度的2/3或和萼片几等长);雌花:萼片长3毫米,子房较花柱稍长,无毛,花柱粗扁,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长6-8(-10)毫米,宿存花柱长2-3毫米。花期3月,果期5-6月。

产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各省区,有部分属于栽培.多生山谷、溪边、林下,海拔1200-26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长阳县。

var. vacciniifolia M. Cheng, 植物分类学报 17(3): 98. 图版7: 3. 1979.

本变种和原变种区别处,在于生长低矮,枝条密集,节间通常长3-6毫米,叶厚革质,圆形或阔椭圆形,稀阔卵形,长9-11(-12)毫米,宽8-10毫米,先端圆,常有小凹口,基部圆,稀急尖,边缘向下强卷曲,叶面表皮极厚,光亮,无侧脉(稀稍有侧脉),干后有皱纹,蒴果卵状球形,长7-8毫米,初期被有短柔毛,后变无毛。

产广东(乳源县)、湖南(宜章县)、江西(庐山五老峰);生向阳处岩石上或灌丛中,海拔1000-18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乳源石韭岭。

四川城口一字梁双坪,海拔1700米,戴天伦100704号标本,叶厚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无侧脉,干后具皱纹,果实密被短柔毛,为本变种的一个变型(图版12:1-5)

var. parvifolia M. Cheng, 植物分类学报 17(3): 98. 图版7: 4. 1979.

本变种和越橘叶黄杨异处,为叶薄革质,阔椭圆形或阔卵形,长7-10毫米,宽5-7毫米,叶面无光或光亮,侧脉明显凸出;蒴果长6-7毫米,无毛(湖北兴山产的,小枝被较长毛,叶往往呈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上面极光亮,其余和上所述相同)。

产安徽(黄山)、浙江(龙塘山)、江西(庐山)、湖北(神农架及兴山);生于岩上,海拔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黄山。

四川城口后坪、冉家坪海拔2300米,戴天伦105667号标本,叶和小叶黄杨相同,但小枝被毛较密,节间长0.8-2厘米,果亦被轻微短柔毛。应否视为另一变种,待再研究。

var. pumila M. Cheng, 植物分类学报 17(3): 98-99. 1979.

本变种和越橘叶黄杨不同处,为叶极小,长5-7(-9)毫米,宽3.5-5(-6)毫米,果无毛。和小叶黄杨异处,为表皮极厚,常无侧脉,有皱纹,蒴果球形,长4毫米,具极短花柱。

产湖北西部巴东等县,生山坡林下,海拔2100米。模式标本采自巴东牛洞湾附近。

本变种亦可能为小叶黄杨的高山型。

var. intermedia (Kanehira) M. Cheng, comb. nov.——Buxus intermedia Kanehira Form. Trees rev. ed. 359, f. 315. 1936.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intermedia (Kanehira) H. L. Li, Wood. Fl. Taiw. 442, f. 170. 1963; in Fl. Taiw. 3: 642. 1977.——Buxus liukiuensis auct. non Makino; Sasaki in Trans. Nat. Hist. Soc. Form. 18: 179. 1928, p. p.

异于原变种处,为不育雌蕊高度和萼片长度为3: 2(据李惠林)。

产我国台湾省。

ssp. aemulans (Rehd. et Wils.) M. Cheng, stat. nov.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aemulans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 2: 169. 1914, p. p. quoad typ. tantum;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 628. 1972.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ssp. sinica var. aemulans (Rehd. et Wils.) Hatusima in Journ. Dept. Agr. Kyusyu Univ. 6(6): 330-331, f. 25, q, Pl. 19(4), f. 2. 1942. ——Buxus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kiangsiensis Hu et Chen 植物分类学报 1(2): 227. 1951, syn. nov.

本亚种常见的为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3.5厘米,宽1-1.3厘米,两端均渐尖,顶尖锐或稍钝,中脉两面均凸出,叶面侧脉多而明显,叶背平滑或干后稍有皱纹。花序及花同原亚种。蒴果一般长了毫米,宿存花柱长3毫米。

产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生溪边岩上或灌丛中,海拔600-200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本亚种的叶变化于菱状卵形至狭披针形之间,差异甚大,不育雌蕊的长短,蒴果被毛与否,亦有变化。尤以湖南南岳,福建武夷山区,安徽黄山,四川金佛山所产,各表示不同的类型。叶有的呈带状披针形,长7-8厘米,有的呈菱形,长4厘米;黄山产的叶长圆状披针形,钝头,不育雌蕊长稍超过萼片;金佛山产的部分植株,蒴果初期显被细短柔毛。尖叶黄杨的形态,如此多种多样,不能以变种概括,以此本文把它升为亚种。

黄杨为东亚黄杨属的代表种,广泛分布,变异很多,且由此派生了几个不同的种,如我国西部产的 B. hebecarpa,西南部产的 B. rugulosa,和黄杨均有密切关系。此外如日本产的 B. japonica Mull.-Arg. ——B. microphylla Sieb. et Zucc.* var. japonica Rehd. et Wils.(此种小枝及叶均无毛)亦无非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同,致有局部的差异。笔者在黄杨的原亚种及尖叶黄杨(亚种)中发觉某些植株的小枝被极少量毛,甚至完全无毛,仅叶柄上面残留有短柔毛,此足证明黄杨又有向 B. japonica 逐渐移变的趋势。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