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蜈蚣草

石蜈蚣草

共 129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8:15

Scutellaria sessilifolia Hemsl. in Journ. Lin. Soc. Bot. 26: 297. 1890; Dunn in Notes Bot. Gard. Edinburgh 6: 174. 1915 p. p.; Kudo in Mem. Fac. Sci. Agr. Taihoku Univ. 2: 270. 1929 p. p.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密生多数须状不定根,在节上生匍匐枝。茎上升,下部常伏地,高约50厘米,纤细,四棱形,微具翅,无毛,常不分枝,下部常无叶,节间约为叶长之半。叶无柄或几无柄,卵圆形,长1.9-3.5厘米,宽0.9-2厘米,先端急尖至尾状渐尖,基部圆形,心脏形而微抱茎或截形,边缘近全缘,或每侧具3-4不明显的浅圆齿,或具疏离的锐锯齿,近革质,上面橄榄绿色,几无毛,或被稀疏萎软状的具节糙伏毛,下面淡绿色或紫色,无毛,侧脉3-4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斜向上升,在叶缘之内网结。花序总状,3-7花,顶生或腋生,纤细,长度几为叶长的二倍,常生在茎中部叶腋内,间或生于茎顶或侧枝及再分枝的末端上,均偏于一侧而下垂;序轴四棱形,具槽,被具腺微柔毛;花梗长2.5毫米,中部有一对微小线形的小苞片;苞片小,卵圆状钻形,与花梗均被具腺短柔毛。花萼开花时长约2毫米,略被具腺短柔毛,盾片高约1.5毫米,果时花萼增大,长约3.5毫米,盾片高达3.5毫米。花冠基部白色,上部淡紫至紫红,长约18毫米,外疏被具腺微柔毛,内无毛;冠筒近基部前方有长达2毫米向下延伸的囊距,下部宽1.7毫米,中部以下渐宽,至喉部宽达3.5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先端圆形,长宽约5毫米。雄蕊4,前对较长,微露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药室裂口具髯毛;花丝扁平。花柱丝状,先端锐尖,微裂。花盘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后对裂片较大。花期6-8月,果期8-9月。

产四川西南部(峨眉、马边、屏山、宜宾等地);生于亚热带沟谷林下,灌丛中或潮湿的石山上,海拔800-26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全草入药,性凉、味苦、涩、无毒,能散风寒,除热毒;治风热目雾,感冒头昏,肾寒缩阴,肝热耳鸣及消痛肿毒(见《四川中药志》)。

从花序着生的部位及叶的特征来看,本种似可分为三个变型。一、原变型 f. sessilifolia,花序生在茎中部叶腋内,叶先端急尖,基部心脏形而微微抱茎或截形,边缘每侧具3-4不明显的浅圆齿,背面淡绿色,产四川峨眉。二、顶序变型 f. terminalis C. Y. Wu et S. Chow in Addenda 585.1977,花序生于茎顶,上部叶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疏离的锐锯齿,背面带紫色,产四川马边。三、枝花变型 f. xamiflora C. Y. Wu et S. Chow in Addenda 585. 1977,茎上部腋出侧枝发达,花序生于侧枝及再分枝的末端,部分叶近全缘,叶背面带紫色,产四川屏山、宜宾。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