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稃草

尾稃草

共 115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1-09 08:37

Urochloa reptans (L.) Stapf in Prain, Fl. Trop. Afr. 9: 601. 1920;广州植物志412. 1956: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679. 图624. 1959. ——Panicum reptans L. Syst. Nat. ed 10, 870. 1759. ——Brachiaria reptans (L. ) Gard. et Hubb. in Hook. Icon. Pl. sub. tab. 3363. 1936; Bor, Grass. Burm. Ceyl. Ind. Pakist. 285. 1960; H. B. Gill. et al. Fl. Malaya 3:175. 1971;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165. 图7160. 1976;台湾的禾草487. 图138. 1975, 台湾植物志5: 532. Pl. 1423. 1978.

var. reptans

一年生草本。秆纤细,下部横卧地面,节处生根,向上斜升,高15-5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无毛,边缘一侧密被纤毛;叶舌极短小,具长约1毫米的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3-12毫米,无毛或疏生短硬毛,基部疏被疣基毛,边缘粗糙并常呈波状皱折。圆锥花序由3-6枚总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长0.5-4厘米;主轴具疣毛,棱边粗糙;小穗卵状椭圆形,长2-2.5毫米,通常无毛,孪生,一具长柄,一具短柄,柄长疏生白色长刺毛;第一颖短小,长约0.5毫米,先端钝,截平或中间凹,脉不明显;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具7-9脉;第一外稃与第二颖同形同质,具5脉,内稃膜质;第二外稃椭圆形,长约1.8-2毫米,具横皱纹,顶端具微小尖头,边缘稍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膜质,折叠,具细脉。染色体2n=14(Sharma, Jhuri, 1959) , 18 (Chatterjee, Prakash, 1955)。

产湖南、四川、贵州、台湾、广西、云南;生于草地或田野中。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印度之牙买加。

本种的第一颖离轴而生。而且,叶片的上表皮脉间为壁薄、无波纹或微波纹、有角的长细胞;下表皮脉间为有波纹、壁厚的长细胞,无短细胞或短细胞少见的一些特征,均在尾稃草属的范围内;而非臂形草属(第一颖向轴性,叶片表皮微形态的四种类型中,无上述类型)所有。故赞同Stapf及耿以礼等的处理,置在尾稃草属内。

var. glabra S. L. Chen et Y. X. Jin in Acta Phytotax. Sin. 22(6): 475. 1984.

与原变种主要区别为穗轴及小穗柄无疣基长刺毛。

产云南;生于荒地及草地上。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