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堂大药房

联合创作 · 2024-02-26 03:11

溯源1795

公元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北京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为山东道士孙振兰,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孙老道以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为主,经多年的苦心经营积攒了些钱财,乾隆五十五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置了间铺房,挂上了“长春堂”的字号,形成了前店后厂(自制成药,加工药材和饮片),固定经营的方式,北京长春堂成立。

“北京长春堂”开山立派之日起,就定下了“品味虽贵,不惜重金;炮制之术,必求其精”十六字堂训,这十六字浓缩了中华传统中医药德商之精髓,彰显了国药精品之魂。

公元1800年,“北京长春堂”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内的长巷头条北口设立前店后厂,先后推出宫廷御医秘方名药,如专门用于解毒、消肿的“三黄宝蜡丸等”。

清宣统年间推出的“麻杏石甘汤”,是在药王孙思邈秘方之基础上,进行潜心研究、加味炮制而成的解热镇咳的药品,“北京长春堂”一举名扬京城。

抵制日货爱国行动之先驱

1932年,日本铁蹄践踏中国,大量日货充斥着旧北京,很多建筑物墙面上、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仁丹”、“清凉油”日货产品的大字广告。为了抵制日货,振兴国药,“北京长春堂”初次使用“老君炉”商标,研制推出了秘方精品“无极丹”、“太上避瘟散”和“老虎牌清凉油”等药品。

为了和日本的“仁丹”争夺市场,北京长春堂的“太上避瘟散”还特意以孙老道像为图标,并配有道教八卦图,并装在一个八角形的锡制小扁盒内,一时间,北京市民争相购买,当时曾流传一段顺口溜:“暑热天,您别慌,快买暑药长春堂,抹进鼻孔通肺腑,消暑祛火保安康”。长春堂名振京城,闻名海内外,长春堂也开始为清皇宫供应药材及秘制御药。

“伪满皇宫”的“御药房”

九一八事变后,末代皇帝溥仪迫于日寇的铁蹄,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定都长春,改称“新京”。

溥仪效仿北京紫禁城建立太医院,在溥仪贴身御太医徐思允的“筹划”下,1934年冬季,“新京长春堂”在长春南关大马路与新民胡同的交汇处开张。“北京长春堂”的“堂训、炮制工艺、秘方一同由“新京长春堂”传承下来,“老君炉”商标也成为“新京长春堂”的专属商标,“新京长春堂”成为“伪满皇宫”的“御药房”。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中有载。

新中国成立后,“伪满皇宫”的“御药房”回归到人民怀抱,经过大量的整理、挖掘,“新京长春堂”的炮制工艺、宫廷秘方、独特验方等真正为人民所有,为人民所用,由人民药业传承下来。

长春堂大药房成立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及中医药产业振兴的推进,人民药业集团、吉林省金佰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大健康分享经济+万店联盟”创新模式,2017年9月,吉林省长春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