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职业)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36

词语释义

官名。《墨子·非攻中》:“昔者晋有六将军。” 孙诒让 间诂:“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 春秋 时通称军将为将军。”战国时期始为武将名。汉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魏晋南北朝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唐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宋 、元 、明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宋、元 、明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清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江宁 、 广州 、成都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太平天囯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草部。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古代将军

中国

历代演变

我国古代的将军,既是高级武官的职位,也用于高级军政官员的称谓,又是军政官员的名誉职衔,甚至作为爵号使用等等。

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置前后左右将军。秦因之。

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汉还有“中将军”,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这些将军都是朝廷重臣,常加朝中官号,参与朝政。另外有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将屯将军、伏波将军等杂号将军,地位稍低,统兵征伐时临时设置,因事立名,事讫而罢。

魏、晋、南朝、北魏、北齐时期,专职武官将军有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及其所领左卫将军、右卫将军、骁骑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等,典掌禁军,各有职司,其余诸号将军名为朝中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虽然也领军兵,但不是专职的军事统帅。其中晋朝有骠骑、车骑、卫将军,有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不开府者秩二品。三品将军秩二千石。见《晋书·职官志》。晋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

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权位不一。西魏、北周时期实行府兵制,各级府兵组织的统帅也带将军号,如柱国大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等。

隋朝十二卫、唐朝十六卫等诸禁卫军都置大将军、将军,分别冠以卫号、军号,统领府兵、禁军。辽朝北面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部族官、属国官、军官中皆置将军,参掌本部军队之政令。

金朝宫中置宿置将军,领亲军,掌宫城及出行禁卫;大宗正府下设诸宗室将军,分治宗室事务;金章宗发兵攻宋时曾设置平南诸号将军,军还而罢。

明朝镇守边防的将领挂将军印,如驻守云南的总兵称征南将军,驻守两广的总兵称征蛮将军,驻守辽东的称征虏前将军,驻守宣府的称镇朔将军,驻守甘肃的称平羌将军,驻守宁夏的称征西将军,驻守交趾的是副将军,驻守延绥的称镇西将军等。

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明朝领兵出征的总兵官临时挂将军印,如平贼将军、平胡将军、平虏将军、征夷将军、征虏将军、讨贼将军、前将军、副将军等,事毕纳印。清朝临时派遣的军事统帅授以靖逆将军、扬威将军等,班师撤回时,军队各归原建制,印信缴还。

作为高级军政官员的将军,在某些朝代设置。汉朝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除典领军队外,也常参政。魏晋南北朝时诸州郡长官加将军名号,可开军府,总领辖区内的军事和民政。清朝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见《通典·职官十·武官上·将军总叙》。这类将军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皆用满人,分别冠以驻防地名,如江南将军、奉天将军、伊犁将军等。后建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等行省,将军改为总督、巡抚。

作为名誉职衔,将军名号的使用尤其广泛。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用于诸王、大臣和地方长官的加官荣衔,将军名号繁多,品秩不等,如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等等。隋朝初期共设翊军、翊师、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内军、镇军、抚军等四十三号自正六品至从九品的散号将军,作为加官。另外还有员外将军。至隋炀帝时全部罢止。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唐朝、宋朝时置云麾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定远将军、宁远将军、游击将军等散阶名号将军,自从三品至从五品,用以代表武职官员的品阶,并置有怀化将军、归德将军等,授予内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唐朝府兵制度消亡后,十六卫将军成为武官虚衔。宋朝将十六卫将军置为环卫官,从四品,无定员,无执掌,以宗室、闲散武官为之,也作为武官赠典。金朝、元朝武职散官置有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军、武节将军、武德将军、武义将军、武略将军,金自正五品至从六品,元自正四品至从五品。明朝置散阶武官骠骑将军、金吾将军、龙虎将军等,自正二品至从五品。清朝置建威将军、振威将军、武显将军、武功将军,自正一品至从二品,用以封赠武职。

清朝还把将军作为宗室爵号之一使用。清朝宗室封爵共分十二等,清制规定第九至十二等分别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此外,太平天国军中职官在指挥以下按炎、水、木、金、土名将军军衔,分正副,如炎正将军、炎副将军、水正将军、水副将军等。出征时总制以下皆听调遣,初期定员一百人。定都天京后,又增加从一至十的排序,如炎一正将军、炎一副将军、炎二正将军、炎二副将军等,依次类推。还设有提船将军、巡守将军(十八员)、恩赏将军、职同将军(无定员)等。

宋朝别称

宋代吴地衙门隶卒小苍头为将军。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七·将军官称》。

日本

古时日本幕府时期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形式上由天皇任命,为日本最高权力者。也称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

近现代

一个时期内出现很多将军的地方,如享有“中国第一将军镇”之美誉的红安县。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