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履鸿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9:21

基本内容

张履鸿(1924年6月16—2002年1月30日),昆虫学家,原籍南京市江宁区龙都镇杨柳村。张履鸿于1944年考取上海临时大学医学院(现上海医学院);1946年因病休学;1947年考取金陵大学农学院昆虫专业;1951年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任助教;1954年月任农学系讲师;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8月-1959年8月在前苏联列宁格勒农学院学习;1959年9月-1962年3月任农学系讲师、党总支委员、副系主任;1962年3月任农学系讲师、党总支委员、副系主任;1962年4月任副教授、党总支委员、副系主任;1966年6月-1976年10月被免去行政职务,其中有3年(1973年到1975年)恢复了行政职务,后又被免去;1976年10月恢复党总支委员、副系主任职务;1980年7月任教授、党总支委员、副系主任;1982年4月任教授、党总支委员、系主任(任职到1983年12月);1980年12月-1985年12月任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6年-1990年任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学会特聘顾问;1993年退休,退休后仍带研究生数年。解放前,学生时代的张履鸿受鲁迅、矛盾等进步作家的影响,酷爱文学,以兰秋木笔名在《新申报》副刊《北斗》、《千叶》上发表了十余首新体诗和文章。解放后,张履鸿在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工作,仅三年就任讲师,三十八岁任副教授,是当时仅有的两个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1980年晋升教授后,其社会影响和学术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学科带头人,获国家特殊津贴,长期担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农业昆虫专业委员会负责人;黑龙江省昆虫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一届理事长);黑龙江省农学会常务理事。1954年张履鸿主持完成的“黑龙江省农作物害虫区系调查”,是对黑龙江省农业害虫区系的首次系统研究,这项研究成果被讨论我国害虫区系分布的重要著作所引用;1959年国内首次引进苏云金杆菌,开创了以菌治虫的生态昆虫研究,还成功预测了草地螟的爆发;组建了昆虫标本室收藏昆虫25个目3000多种,10余万昆虫标本。文革后期继续研究苏云金杆菌和细菌农药等课题;参加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昆虫卷的编写,为分支副主编;经常到外省讲学和担任培训班主讲。共发表学术论文、译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书籍20余本;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长期任国家和省自然科学金基金评审专家;1986年到澳大利亚考察旱作农业;1991年到俄罗斯参加国际昆虫研讨会。在《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农业科学和生物学中对其工作均有论述。部分文章和著作常见害虫及防治 著者:张履鸿中国东北地区危害人参的金针虫种类研究 张丽坤 张履鸿中国东北地区危害人参的金针虫种类研究 张丽坤 张履鸿大豆叶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a NPV)的超微结构及形态发生 何力 张履鸿农业经济昆虫学 作者:张履鸿感染苏云金杆菌后印度谷螟血细胞的病态变化 王亚洲 张履鸿红棕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王义 张履鸿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