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中国历史君主)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01

人物生平

幸登帝位

刘志132年生于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原袭爵为蠡吾侯。

东汉中后期屡有外藩入继大统者。原因是汉帝多盛年早崩或无后。当权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新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小皇帝,以便继续控制朝政。刘志居然因此侥幸当上皇帝。

本初元年(146年),皇太后梁纳征蠡吾侯刘志到洛阳城北的夏门亭,准备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但却发生意外,婚礼尚未举行,年仅8岁的汉质帝指责太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是“跋扈将军”,梁冀怀恨在心,竟将汉质帝毒死了。

由于聪明小孩儿汉质帝被“淘汰”,东汉皇帝宝坐再次空了下来。梁冀又跑到禁中跟妹妹梁太后商议立谁家的倒霉孩子做皇帝了。梁太后正在着手张罗一门亲事,准备把自己的妹妹梁女莹嫁给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刘志此时也从封国赶到了洛阳城北的夏门亭,准备迎取媳妇。梁太后一合计,不如干脆就让自己这个准妹夫当皇帝,一来这孩子也才十五岁,还容易控制,二来他马上就要娶自己的妹妹,将来妹妹当了皇后,梁家还可以继续以外戚的身份专权。

事情基本就这么定下来,蠡吾侯刘志看来是对梁家最有利的人选。梁冀决定就立刘志了。可是以太尉李固为首的朝臣们对此不能接受,他们另有人选,就是“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而且他是质帝兄长,血缘最近,。结果梁冀跟群臣在朝堂上一番争论,最后大家都不有说服对方,只好暂时散会,各回各家,寻找更有利于自己的武器,准备在下次辩论的时候击倒对手。

梁冀回到府里,正为如何对付李固的花岗岩脑袋苦想对策之时,一个重要人物前来拜访。此人姓曹,名腾,是宫中的中常侍,当初曾经和梁商一同被张逵陷害过,也算是梁家的“患难之交”了。梁冀一见曹腾来了,连忙向曹腾求问立谁做皇帝适合。梁冀的用意是想借此探明宦官势力对立君之事的态度。此时,外戚与朝臣势均力敌,如果曹腾所代表的宦官势力支持哪一方面,那么哪一方就能胜出了。曹腾的回答很让梁冀长出了一口气。曹腾说 “清河王清正严明,一旦立他为帝,将军难免大祸临头,不如拥立蠡吾侯,可长保宝贵。”于是梁冀决定拥立刘志。

第二天,群臣再次开会继续研究立谁当皇帝的问题。梁冀当即宣布,就立蠡吾侯刘志做皇帝,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大臣中原本反对立刘志的的胡广、赵戒一看梁冀急了,都不敢再坚持己见,连忙改口附和梁冀,说“我们都听大将军的!”,其他大臣也都说“我们都听大将军的!”李固和杜乔还要坚持,梁冀干脆不等他们发言,大吼一声“散会”,说完自己一扭头走了,就这样通过了立刘志做皇帝的决定。随后,梁冀亲自用青盖车将刘志接入洛阳南宫称帝。

因为李固一直跟梁冀作对,梁冀彻底恨上李固了,不久诬陷李固、杜乔谋反,将他们处死。

外戚专权

刘志虽在位21年,但前13年基本是傀儡。当时梁太后临朝听制,梁冀把持朝政,他几乎难以置喙。尽管梁太后在和平元年(150年)曾下诏归政,但梁冀专横跋扈,桓帝还不得不仰其鼻息。只有后面的8年是桓帝真正的亲政期,而在这8年中,发生很多重大事件,即“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诛外臣”。所谓“三断大狱”,一是诛灭梁冀,二是废免邓氏,三是禁锢党人;“一除内嬖”,是抑制宦官;“再诛外臣”,则是诛杀南阳太守成瑶和太原太守刘质。

梁冀在策立桓帝后权力达到顶点。他先是以“灾异”让梁太后策免太尉杜乔,继而又罗织罪名杀了李固和杜乔。加上桓帝对他极尽尊崇,委以朝中大权,甚至规定他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又增封其食邑为四县,类比邓禹;赏赐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甲第数量之多堪比当年的霍光;还封其弟梁不疑为颍阳候、梁蒙为西甲侯、梁蒙之子梁胤为襄邑候、其妻孙寿为襄城君,并加赐赤绂,比长公主。这样一来,梁冀更加专横暴虐。朝中大小政事,无不由他决定。百官的升迁任免都得先到他家里谢恩后才能到尚书台办理手续;地方郡县每年进献的贡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给梁冀,然后才把次等的献给桓帝。结果他“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与”。此外梁冀和妻子孙寿都穷奢极欲,搜刮财富,修建豪宅,残忍贪暴,民愤极大。

厕所政变

虽然桓帝是梁冀的妹夫(桓帝即位后就正式迎娶了梁女莹,并立为皇后),但是梁冀当然不会因此就对桓帝表现得恭顺。因为拥立有功,桓帝时期的梁冀获得了更多的封赏和更大的权势,甚至连梁太后也无力约束他。这也难怪,梁商那么大能耐都搞不定自己的儿子,梁太后一介女流又怎么可能摆得平自己的哥哥呢?所以天下大权,尽归梁冀所有,梁太后可以控制的,除了皇帝妹夫之外,就是一班宦官。所以这一时期宦官的势力,比之从前更加大,成为用来制约梁冀的仅有的武器。

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后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之时,她下诏归政于桓帝,并希望桓帝与梁冀都能“好自为之”。这个“好自为之”明显偏坦梁家而对桓帝不公平。

此时的梁家,先后已经出了七位侯、三位皇后(一名死后追封)、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七名诰命夫人和女封君、三名驸马,至于卿、将、尹、校的数量更是多达五人七人之众。真正是权倾朝野,富贵满门。只要梁家不去祸害别人,梁家本身想要“好自为之”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

本来桓帝是抱定“好自为之”的打算的,为此他也花了不少血本。桓帝对梁冀礼遇之优超过了萧何;封地之广超过了邓禹;赏赐之厚超过了霍光。官员上任后都必去拜见梁冀而无需朝见桓帝,桓帝日常的起居反而必须按时报与梁冀。至于梁冀的种种不法暴行,桓帝更是不闻不问。

宛县令吴树将梁冀的一些不法门客按律治了罪。梁冀以升吴树为荆州刺史为由,召他到自己至家里喝酒饯行,然后在吴树喝的酒中置毒。吴树在回家去的车上毒发身亡。

郎中袁著,年仅十九岁,大约是少年气盛,竟然给桓帝写信,建议让梁冀退休,免得因为“功高震主”将来招致大祸。按说袁著还是结合了东汉历代外戚权臣的下场替梁冀做的打算,出发点还是维护梁冀的。可是梁冀知道此事后,马上派人逮捕袁著。袁著吓坏了,一面改名换姓名逃亡,一面假装自己病死,用蒲草结成尸体下葬。结果梁冀还是查清真相,抓到袁著并活活打死。

名士郝絮因为跟袁著是朋友,受到牵连。郝絮起初选择逃亡,后来实在逃不出梁冀在全国布下的情报网,无奈之下,只好叫人抬着棺材,去见梁冀,并在梁冀府门前服毒自尽,以求梁冀放过自己一家。

梁冀喜欢兔子,有位到洛阳经商的西域商人误杀了梁家一只兔子,结果惹怒梁冀,不仅杀了这个商人给自己的兔子偿命,而且大加诛连,最竟然牵连处死了十余人。

梁冀这么折腾,桓帝都忍住不发作,毕竟梁冀还没有要废掉甚至杀害他的念头。直到有一天梁冀把手伸向长安君。这让桓帝无法容忍了,迫使桓帝铤而走险选择第二条“出路”。

长安君是贵人梁猛女的母亲,延熹二年,梁冀和梁太后的妹妹,梁皇后梁女莹,去世了。桓帝就开始宠爱梁猛女,梁猛女的推荐人是梁冀的妻子孙寿。

虽然梁猛女姓梁,其实他的生父是开国太傅邓禹的孙子郎中邓香。邓香死得早,妻子带着女儿邓猛女改嫁孙寿的舅舅梁纪,邓猛女也就成了梁猛女。从孙寿那儿论起来,梁猛女算是梁冀的小姨子,所以梁猛女才得以进宫。但是随着梁猛女受宠,桓帝就对梁猛女的家族格外优待,尤其是梁猛女的母亲被封为长安君,引起了梁冀的嫉恨。梁冀恐怕梁猛女的母亲一族日后会影响自己的专权,就派人去刺杀长安君。长安君就跑到桓帝那里去告发梁冀,这下桓帝再也坐不住了,决定除掉梁冀。正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

汉桓帝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想要“好自为之”就只有两个出路:一是跟梁冀好好“合作”,当好梁冀的傀儡,就跟日本幕府时代的那些天皇一样;二是消灭梁冀,夺回权力。

桓帝当然想选择第二条路,可是这条路实在太难走了,连个帮手都很难找。虽然桓帝已经“亲政”,可是自李固、杜乔被害以后,梁冀以残酷手段打击政敌、清除异己,朝中几乎都是梁冀的人。当然桓帝还可以依靠梁太后生前曾经倚重的——历史上为和帝、顺帝夺回政权起过关键作用的第三方政治势力——宦官。

可是梁冀也深知宦官的重要性,当年他就是在跟宦官统一了思想后,才拥刘志为帝的。所以宫中很多重要的宦官,即使不是梁冀的同党,至少也不反对梁冀。甚至很多宦官就是暗中为梁冀监视桓帝一举一动的。而桓帝手上数来数去,也没有什么可用之人。可是桓帝是真的不打算再忍下去了,他想来想去,觉得宦官唐衡还算忠于自己,就准备发展唐衡来帮助自己。但是梁冀在桓帝身边的耳目很多,桓实在找不到什么机会跟唐衡提出自己的意思,只能等机会。有一天,桓帝借口上厕所,让唐衡随从自己服侍。进了厕所,桓帝看看身边确实没其他人偷听,就压低声音问唐衡:“你知道咱们周围的人里,有谁跟梁冀不和的吗?”桓帝这话问得很巧妙,如果唐衡不可靠,那么他可以以关心梁冀的安危随口一问作为掩饰,而如果唐衡可靠,这句话就是合作的激活程序。结果唐衡还真挺可靠,立即回复桓帝“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瑷、左悺,私下里都对梁冀十分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桓帝觉得一下子叫上太多人不方便,就先把单超和左悺叫到自己的密室里。桓帝对他们说:“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内宫和外朝都被梁冀的人控制着,朝中的大臣都是梁冀的人,我想除掉他们,你们看怎么样?”单超和左悺一听这话,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梁冀是国之奸贼,早该除掉了。只是我们这些人没什么智谋,不知道陛下的想法倒底是什么?” 桓帝说:“我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们密谋一下把梁氏消灭掉吧。”单超说:“如果陛下真的要灭梁氏,其实也并不难,我们怕就怕陛下中途又犹豫不决。”桓帝说:“梁冀就是个国贼,理应消灭,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于是又召了具瑷和徐璜来,桓帝用牙咬破了单超的手臂,六个人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五个宦官于是动用一切力量打击梁冀,他们以桓帝的名义召来司隶校尉张彪,调发军队由单超亲自指挥,围攻梁冀的大将军府。梁冀虽然权倾天下,但得罪的人太多,只是从前没有人敢于起来公然的反抗他。单超等人奉着皇帝的名义要除灭他,很多人立即倒向了宦官一方,另一些人持观望态度,真正肯为梁冀卖命的没几个。结果单超很快就拿下梁府,没收梁冀的官印。梁冀知道自己的罪行太大,必死无疑,就和妻子孙寿一起自杀了。梁冀的宗族像卫尉梁叔、河南尹梁胤、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大校尉梁戟等,以及中外宗亲数十人都被处决。太尉胡广被免职。司徒韩縯、司空孙朗被逮捕监狱。故吏宾客被罢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几乎一空,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灰飞烟灭。百姓莫不称庆。

这一年,桓帝已经虚岁二十八岁了,从十五岁的未成年少年,到将近而立的壮年,汉桓帝刘志足足的当了十三年的傀儡。要不是为了梁猛女,还真不知道他要窝囊到什么时候。

宦官当政

桓帝诛灭梁冀以后,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个人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单超任车骑将军,位同三公。大权从此又落入宦官手中。他们倚奉桓帝,滥行淫威,使得“中外服从,上下屏气”,乃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宦官五侯及其亲属的专横,不仅朝中正直官员反对,就连桓帝也开始担忧,所以对四侯又慢慢开始限制。桓帝先是重用宦官侯览等,分夺他们的权力,继而借他们残害人民的暴行,对他们进行打击。延熹八年(165年),司隶校尉韩演奏言左倌罪恶,言其兄太仆南乡侯左称“请托州郡,聚敛为奸,宾客放纵,侵犯吏民”。桓帝立刻准奏,结果左氏兄弟都被迫自杀。韩演又奏具瑗兄具恭贪污罪,桓帝也下令征诣廷尉。具瑷只好上还东武侯印绶,自己向桓帝谢罪。桓帝下诏贬他为都乡侯,后来死在家中。接着,桓帝又下诏单超、徐璜和唐衡的袭封者,都降为乡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这就是所谓的“一除内嬖”。

桓帝对于宦官五侯的抑制,只是为了强化皇权,并不想清除,故而对他们稍加抑制后,还由他们掌握大权。而新被重用的宦官在上台后,也同样残暴专横,鱼肉人民。中常侍候览贪侈奢纵,前后竟强夺民田118顷,住宅318所,并模仿皇宫修建大规模住宅16区,都有楼阁、池塘、苑园。另一方面,由于宦官专权,他们的爪牙被安插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机构,选举不实的情况也更为严重。

卖官鬻爵

统治阶级奢侈成风外加边疆战火又起导致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赤字,汉桓帝一方面对农民加征赋税,如延熹八年令郡国有田者每市交10钱为税;另一方面也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主要就是减借百官俸禄,借王、侯国租税和卖官鬻爵。

桓帝的卖官鬻爵是从延熹四年(161年)开始实行的。这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数民族起义,战火波及到三辅 (今陕西省中部)地区,桓帝为了减轻国库的财政支出,就下诏减发公卿百官的俸禄,借贷王、侯的一半租税,同时下令以不同价钱卖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官爵。卖官鬻爵影响极坏,不仅让贪污合法化,直接败坏了吏治,而且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并为灵帝时更大规模的卖官鬻爵开了先河。

党锢之祸

桓帝经历过没有实权的痛苦,因此一旦大权在握,桓帝就将其牢牢的抓住,不肯轻易放开。为了保证权力最大限度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桓帝尽可能的使用所谓的“旧故恩私”,其中最得桓帝信任和器重的,就是宦官。桓帝重用宦官,不仅因为宦官在他夺取实权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宦官的一切权势都直接来自皇帝,而不是他们的背景。因此,相对于拥有强大的自身实力的外戚和士大夫,桓帝更愿意使用宦官,如果宦官不令他满意,他可以随时换掉他们,而不必顾及他们的“家族背景”和“地方声望”。而在信任和重用宦官的同时,桓帝对于在历次事件中都没有发挥任何实质作用的士大夫们,持一种极度的不信任的态度。其实也难怪桓帝不信任士大夫,他们也确实拿不出像样的成绩让桓帝信服。梁冀专权的时候,除了李固等少数几人对梁冀进行了失败的抵抗之外,绝大多数朝臣,都充当了梁冀的走狗。以至于在清除梁冀的余党后朝廷竟然为之一空。因此桓帝认为,士大夫是最靠不住的一群人,他们要么当叛徒,要么当烈士,总之他们干不成任何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这样一来危及到外戚和士大夫们的权益。而以权谋私、卖官鬻爵等各种弊政使桓帝时期的朝政糟糕至极。为了维护东汉王朝,也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太学生及郡国士人就联合起来发起“清议”。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在舆论上对宦官集团进行猛烈抨击。同时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也着手打击宦官势力。

最先发难的是南阳太守成晋逮捕了与宦官关系很好的当地富商张汜,结果正遇上桓帝宣布大赦,而成晋为了打击宦官,竟置朝廷法律于不顾,不仅杀了张汜本人,还杀了张的宗族以及宾客200多人,然后成晋才以英雄者的姿态向桓帝上奏。几乎在同一时期,同样性质的案件也发生在汝南。汝南太守刘质逮捕了小黄门赵津,然后也是不顾朝廷的赦令,先将赵津拷打至死,然后才向朝廷上报。

这两件大案从表面上看,有两大特点,首先两位太守的行为是非法的,其次是这两次案件的处理对象,确实犯有大罪。而究其根本,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案的当事人,都从属于宦官势力集团。所以这两个案件本质上,就是士大夫集团,打着正义的旗号,以牺牲法律的尊严为代价,打击宦官集团。士大夫们发起的这次“攻击”,从最表层看,是正义的,至少是符合儒家思想中的正义的;但从深层看,是非法的,是对朝廷赦令的无然无视;而从本质上看,就是一次政治斗争。

既然是斗争,而且士大夫们已经“非法”在先,而所谓的宦官们本来也不在乎自己在士大夫心中的“道德形象”,因此宦官毫不客气的展开了“反击”。纷纷向桓帝提出申诉,同时又鼓动张汜的妻子上诛。桓帝闻知此事,索然大怒,因为在桓帝看来,这根本就是地方执政者公然对抗中央,这是要独立啊。桓帝当即下诏,将成晋、刘质一并逮捕,按律处斩。

可是士大夫们却没有就此屈服,当时襄城(今河南方城)人、司隶校尉李膺是反对宦官集团斗争的领袖。他任河南尹时,因打击阉党而被下狱,司隶校尉应奉上书为他求情,又被赦免,后来即任司隶校尉。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任野王令张朔是宦官常侍张让的弟弟,他性情残暴,有一次杀了一位孕妇,畏罪躲在张让家中。李膺知道后,即率吏卒到张让家将张朔搜出处死。因此很多宦官都怕李膺,以致休假时不敢走出宫门。李膺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名声越来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认为是极大的荣誉,称之为“登龙门”,他与太尉陈蕃、南阳太守王畅都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敬重。这激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交结太学生、都国生徒“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桓帝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个“党人”。有的党人逃走,桓帝就悬金购赏。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第二年,尚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共同上表为党人求情,桓帝的怒气才稍稍缓解,下诏释放党人们回家,但仍对其实施终生禁锢。并且将党人的名字记录在案。这就是著名的“党锢”。

桓帝通过党锢打击士大夫的同时,也打击了正义;强化皇权的同时也使得宦官集团势力坐大。最终弊大于利,为东汉王朝最后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三立皇后

桓帝不仅改元多,宫女也多,就连皇后也立了三位。桓帝生活相当腐朽,后宫宫女多达万人,尽管他曾接受光禄勋陈蕃的建议,放出宫女500余人,但这仍远远低于所留宫女的数量。他在位的21年间所封贵人就有十几人之多,才女更是无数。而且除了众多的嫔妃,他还先后册立了3个皇后:一个是梁皇后、一个是邓皇后,还有一个是窦皇后。

梁皇后名女莹,是梁太后之妹,桓帝初为蠡吾侯,太后征桓帝到洛阳,准备把她嫁给桓帝。尚未成婚,桓帝被梁冀策立为帝。第二年,即建和元年(147年),有关部门上奏梁太后称:应具备礼章,按婚礼规定的时间纳彩。于是按惠帝时娶张皇后规格,聘黄金两万斤,其他彩礼仍旧。这样,梁女莹于六月入宫,到八月即立为皇后。

梁皇后被立以后,由于其姐姐临朝听制和哥哥专权,桓帝对她极尽宠爱。和平元年 (150年)三月,梁太后病逝,桓帝对她的态度就开始转变。梁皇后虽得到桓帝数年宠幸,却一直无子,桓帝对她慢慢疏远。这使她对桓帝嫔妃暗怀怨忌,凡妊娠者,无不设法使她们堕胎。桓帝由于畏惧梁冀,对梁皇后暂时还不敢谴责,但对她更加疏远,很少再与她恩爱。到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后终于因忧愤而病死,死后葬懿陵,谥“懿献皇后”。同年,桓帝诛灭梁冀,此后就下诏追废懿陵为贵人冢。

邓皇后名猛女,是和熹皇后邓绥从侄邓香之女。其母名宣,先嫁给郎中邓香,生邓皇后,后因丈夫早死且邓氏遭难,改嫁梁冀的妻子孙寿之舅梁纪。邓皇后因幼年随母亲生活,即改姓梁氏。长大后,孙寿看她容貌姣美,在永兴年间(153年—154年)把她送入宫中。当时为采女,为桓帝所“绝幸”。因此,第二年桓帝就封她哥哥邓演为南顿侯。邓演死后,其子邓康嗣侯。到梁皇后病死后,桓帝诛灭梁冀,即立为皇后。当时桓帝由于厌恶梁氏,便把她改姓为薄,并封她母亲宣为长安君。后来到延熹四年(161年),有人指出邓皇后本是邓香女儿,不应该改易他姓,桓帝又让她重新改姓邓氏,并且追封邓香车骑将军、安阳侯,更封宣、康大县,赏赐以巨万计。不久,其母宣去世,桓帝又特加优待,葬礼均照皇后之母的规格举行,并以邓康弟邓统封昆阳侯、邓统从兄邓会袭封宗阳侯、邓统弟邓秉为清阳侯,其他邓氏宗族也都位列校尉、郎将等。

由于邓皇后无子,桓帝对她的宠爱也没有持续多久。后来桓帝对郭贵人宠幸,邓皇后自恃位尊,骄横忌妒,与郭贵人在桓帝面前互相谮告。这使桓帝对邓皇后非常不满,到延熹八年(165年)下诏废黜,送暴室管制。邓皇后忧愤而死,为皇后7年,死后葬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东北),其兄也都受到制裁。

窦皇后名妙,是章德皇后从祖的孙女,父亲郎中窦武。延熹八年,桓帝废邓皇后,窦皇后被选入宫中,立为贵人。当时,桓帝对采女田圣特别宠爱,想立田圣为皇后,但朝臣以田圣出身微贱而强烈反对。桓帝无奈,只好策立窦妙为皇后,封窦武为槐里侯、特进,拜城门校尉。但尽管如此,桓帝对窦皇后仍不甚宠幸,所爱还是田圣等女。永康元年(167年),桓帝病重,就封田圣等九女皆为贵人。

由于桓帝的薄情,窦皇后对田圣等人一直有气。桓帝去世,窦皇后称皇太后,即与父亲窦武临朝定策,迎立解犊亭侯刘宏,是为灵帝。临朝听制后,窦太后立即发难,桓帝的棺材尚在前殿,就派人杀了田圣,并且还想把其他桓帝的贵人全都杀掉。在中常侍管霸、苏康的苦谏下,方才作罢。不久,窦武和陈蕃等人谋诛宦官事露,中常侍曹节等矫诏杀死窦武,即把太后迁于南宫云台,其家属迁于比景(今越南南部)。灵帝念及太后曾援立自己,对窦太后比较照顾。建宁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曾率领群臣朝见太后,并亲自为她祝酒。以后又听从黄门令董萌的劝告,增加太后的供养。但太后心中悲愤,熹平元年(172年),终因母亲死在比景,感伤而死。死后与桓帝合葬宣陵,谥“桓思皇后”。

荒淫无度

或许是因为长期受到压抑,冷不丁获得了无上权力的汉桓帝,有点“权力暴发户”的感觉。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娶了好多好多的老婆。过去因为要讨好梁氏家族,所以桓帝在梁太后在世时只是专宠梁皇后一人。梁太后去世后桓帝的胆子大了些,但是也非常有限,梁皇后去世以后,他就专宠梁猛女。因为实在讨厌梁这个姓氏,就给梁猛女改姓“薄”,希望猛女像西汉时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那样贤惠,后来查清猛女的生父是邓香,就命猛女恢复邓姓,称为邓猛女,并立邓猛女为皇后。

到此时为止,桓帝在男女之事上,还不算出格,一位钟情的皇后,少数几名宠妃,与大多数皇帝并无差别。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邓皇后渐渐人老珠黄,青春不再。而桓帝在消灭梁氏集团以后,亲掌天下大权,正且值而立之年的大好时光。从前长期压抑的心情一旦被激活,便开始以无尽的欲望寻求加倍的弥补。桓帝的心思开始不再专一的放在邓皇后身上了。邓皇后当然会不爽了,以前那么受宠,甚至为了自己都敢去杀梁冀,怎么突然间就失宠了呢?邓皇后不干了,就把干涉桓帝宠幸其他妃子,这下麻烦大了。

本来桓帝只是略微的释放一下被捆得太久的手脚,并没有太过份出格,最多算是压抑后的自由反弹,折腾一阵子也就好了。邓皇后这么一限制他,使他一下子觉得邓皇后成了已被消灭掉的梁氏家族的“影子”,自然立即施以“报复性反抗”。作为报复,桓帝拿出除灭梁冀时的魄力。首先,一道诏书,废掉邓皇后打入冷宫直至死去。而后,桓帝开始大规模征召美女入宫,他的后宫一下子成了嫔妃的海洋,数量高达五六千人,创造了当时的吉尼斯纪录!

五千名美女,桓帝就算一天换一个,他还得换13年呢,哪里还会有什么快乐可言?更谈不到感情了。所以事实上桓帝根本不是好色,更不是多情,他就是变态,是以纵情声色来添补自己心理的空虚。

桓帝在玩弄女性方面,大大超越了之前的帝王。一次他兴头上来,竟然把数千嫔妃全都集中起来,脱光衣服,让自己的宠臣们跟她们做最亲密接触。桓帝本人,一边喝酒,一边瞪着充血的眼睛看,时不时还放声狂笑。

虽然桓帝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嫔妃大军,但按封建礼法,只有皇后才算是他真正意义上的老婆。邓皇后被废后不久就愤恨而死,桓帝很快立了一位新皇后,就是大司空安丰侯窦融的曾孙女,城门校尉窦武的女儿窦妙。我们不知道窦妙有没有参加过那次令桓帝兴奋不已的五千人天体大会,但有一点可以知道,桓帝其实压根不喜欢她。窦妙虽然对此有十二万分的不满,但也只能把满肚子的沉醋封起来不敢泄露出一点酸味儿,唯恐成为猛女二代。

桓帝就这么不顾一切的放纵自己,他的健康也被迅速的透支着,到了永康元年(167年)三十六岁的桓帝终于一病不起,不久就死掉了。建宁元年(168年)二月十三日,葬于宣陵,上谥曰孝桓皇帝,庙号威宗。

直到这个时候,一个问题摆在了东汉王朝的面前,这个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妻子的男人,竟然没有生下一个儿子。之后上台的是比他更差劲的灵帝,东汉往不归路上狂奔。

桓帝虽然没有儿子但有三个女儿。长女刘华,延熹元年(158年)封为阳安长公主,嫁不其侯辅国将军伏完;次女刘坚,延熹七年封为颍阳长公主;小女刘修,延熹九年封为阳翟长公主。

初平元年(190年)有司奏请,和帝穆宗、安帝恭宗、顺帝敬宗、桓帝威宗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皇后、敬隐皇后、恭愍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都请撤除尊号。献帝诏令说:“可以。”

主要成就

政治

铲除外戚

刘志统治前期,梁冀掌权。后来,刘志发动政变,为防止梁冀狗急跳墙,派人坚守中枢机构,又派人将梁冀的住宅包围了起来。梁冀没想到刘志这次会动手。梁冀认为自己军权在手,刘志就不敢乱来。还没等梁冀反应过来,梁冀的大将军印绶就被收了。梁冀知道大势已去,没过几天便与妻子一同自尽。

党锢之祸

刘志统治后期,清谈之风兴起。李膺与太尉陈蕃、南阳太守王畅都受到士大夫阶层的敬重。这激怒了当权的宦官集团。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等交结太学生、都国生徒互相标榜,结成群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刘志大怒,于是诏令全国,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个“党人”。有的党人逃走,刘志就悬金购赏。一时间,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争遭到严重挫折。这就是著名的“党锢”。刘志通过党锢打击士大夫,强化皇权的同时也使得宦官集团势力坐大。最终弊大于利,为东汉王朝最后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军事

刘志在朝中调节宦官们和士大夫们的纠纷时,边疆战事不断,其北边是鲜卑人不断侵扰,西边则是羌人不断叛乱。刘志把平定羌人的任务交给段颎,把平定鲜卑的任务交给张奂,段颎和张奂军事才能出众,恩威并施,稳定了边疆,使战乱波及的范围没有继续扩大。

平定羌乱

建和二年(148年),白马羌进犯广汉属国,杀长吏。当时西羌与湟中的胡人再度叛乱为寇,益州刺史便率板楯蛮将其讨破,斩首招降二十万人。

永寿元年(155年),刘志任命张访为护羌校尉。张访很有威惠,以至西垂无事。延熹二年(159年)张访去世,刘志又任命中郎将段颎代为护羌校尉。当时烧当羌等八个种族进犯陇右,段颎讨击,最终大破之。

延熹四年(161年),零吾与先零羌及上郡沉氐﹑牢姐诸种联合进犯并州﹑凉州及三辅。当时段颎获罪被贬,刘志便任命胡闳代为校尉。胡闳无威略,寇患转盛。刘志又命中郎将皇甫规出击,最终将其攻破。延熹五年(162年),沉氐诸种再度进犯张掖、酒泉,皇甫规对其进行招降,于是沉氐诸种全部投降。至冬,滇那等五六千人再度攻武威、张掖、酒泉,烧民庐舍。次年,陇西太守孙羌击破之,滇那被斩首或溺死者有三千多人。胡闳病重,刘志再度以段颎为护羌校尉。

永康元年(168年),东羌的岸尾逼迫族人连寇三辅,中郎将张奂追击,将其攻破,并斩杀了岸尾。当煎羌进犯武威,破羌将军段颎将其攻破并消灭,余众全部投降或散去。

讨击鲜卑

刘志统治期间,鲜卑族在檀石槐的领导下逐渐强盛,尽据匈奴故地,常常侵犯汉朝边境。

延熹元年(158年),鲜卑侵犯北方边境。冬,刘志派遣匈奴中郎将张奂率领南匈奴单于出塞讨击鲜卑,斩首二百级。

延熹九年(166年)夏,鲜卑联合南匈奴、乌桓,聚合数万骑兵攻掠北方九郡;秋,又联结东羌、沈氐、先零等,共攻西北的张掖、酒泉等地。刘志仍任命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监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南匈奴和乌桓听到张奂率兵到前线时,便率众二十万口投降。张奂诛其首恶,对降众采取安抚办法。鲜卑则率众逃回塞外。

平息南蛮叛乱

刘志统治期间,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板楯蛮屡屡反叛,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同时刘志派车骑将军冯绲讨伐,以恩威并施的手段平息了武陵蛮之乱,又委任度尚为荆州刺史,平息了长沙蛮和零陵蛮。巴郡太守赵温则以恩信降伏板楯蛮。

平息西南夷叛乱

永寿二年(156年),蜀郡的少数民族叛乱,杀略吏民。延熹二年(159年),蜀郡三襄夷侵犯蚕陵,杀害官吏。延熹四年(161年),犍为属国夷侵犯犍为郡边界。益州刺史山昱将其击破,斩首1400级,平息叛乱。

击破扶余

永康元年(168年),扶余国国王夫台率领2万余人侵犯东汉玄菟郡,玄菟太守公孙域将其击破,斩首千余级。

对西域

刘志统治期间,西域逐渐不稳。元嘉元年(151年),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国病死,与于阗王建有隙的拘弥王成国告诉赵评的儿子说赵评是被于阗王建毒死的。赵评之子信以为真,告知敦煌太守马达。元嘉二年(152年),王敬被任命为西域长史,马达让他暗中调查事态,成国又怂恿王敬杀死建,王敬想要建功立业,便同意杀建。但他在宴会上要求行动时,吏士不想杀建,最后建被成国的主簿秦牧斩杀。于阗侯将输僰起兵攻打王敬,王敬拿着建的头上楼宣称是刘志授权他杀死建,输僰就焚毁营舍,烧杀吏士,并杀了王敬,立建之子安国为王。马达想要出兵攻打于阗,但刘志反对,并召还马达,改任宋亮为敦煌太守,宋亮要求于阗杀了输僰,此时输僰已死,于阗就把输僰尸体的头颅交到敦煌。宋亮后来得知实情,但汉朝仍按兵不动。于阗有恃无恐,对汉朝日益骄慢。

元嘉元年(151年),北匈奴呼衍王率三千余众侵犯伊吾,伊吾司马毛恺派遣吏兵五百人于蒲类海东与呼衍王作战,全军覆没,伊吾屯城遂被呼衍王攻破。同年夏,刘志派遣敦煌太守司马达率敦煌、酒泉、张掖属国吏士四千余人解救伊吾,出塞至蒲类海,呼衍王闻而引去,汉军无功而还。永兴元年(153年),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和,于是起兵反叛,围攻汉屯田且固城,杀伤吏士。后来因部将降汉,阿罗多逃到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立后部故王军就质子卑君为车师后部王。后来阿罗多又从北匈奴回来,与卑君争国。戊校尉阎详担心阿罗多招引北匈奴人,将乱西域,便同意立阿罗多为王,召还卑君至敦煌。由于汉朝对其“曾莫惩革”,所以“自此浸以疏慢矣”。

经济

借粮赈灾

永寿元年(155年)二月,司隶与冀州饥荒,刘志命令州郡救济贫弱百姓,如果王侯吏民有储存的谷物,就向他们借十分之三的粮食用于赈灾。借百姓吏民之粮要向其付款,借王侯之粮就抵偿他们的租税。

同年六月,洛水泛滥,冲毁了鸿德苑,南阳也遭大水。刘志下诏免除太山、琅琊地区遭遇贼寇的百姓三年的租、赋、更、算。又下诏因水灾而死亡或流亡而尸骨无存的人,令郡县寻找他们的尸骨并进行收葬;及所唐突压溺物故,七年以上的人赐二千钱。房屋被毁、遗失谷物粮食,特别贫困的人每人二斛谷物。

减发官员俸禄

延熹四年(161年),由于羌人起义的战火波及到三辅(今陕西省中部)地区,刘志为了减轻国库的财政支出,就下诏减发公卿以下官员的俸禄,借贷王、侯的一半租税,同时下令以不同价钱卖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官爵。

延熹八年(165年),刘志令郡国有田者每市交10钱为税。

文化

编修史书

刘志统治期间,东观修史的工作并未荒废。伏无忌、黄景、崔寔、边韶、延笃等大臣先后在东观修史。他们完成了《诸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南单于传》《西羌传》《地理志》,孝穆、孝崇二皇、顺烈皇后、安思皇后等传,以及《百官表》和顺帝功臣孙程等人的传记。

供奉浮图

刘志笃信神灵,设立华盖,将佛陀(浮图)和老子一起供奉。受此影响,百姓中也逐渐也信奉佛教者(参见桓帝祠佛)。

设立秘书监

延熹二年(159年),刘志任命大司农黄琼为太尉,光禄大夫祝恬为司徒,大鸿胪盛允为司空,始设秘书监,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

外交

延熹九年(166年),古罗马大秦王安敦(121-180,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刘志,把象牙等礼物送给刘志,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史实。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东西方两大帝国外交关系正式建立,这条路线首次正式打通并延伸到了欧洲。

家庭生活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父辈父亲刘翼平原孝王,桓帝追尊汉崇帝母亲郾明孝崇皇后,桓帝追尊平辈二弟刘硕平原王三弟刘悝渤海王姐妹刘氏长社公主,下嫁耿援刘氏益阳长公主,下嫁寇氏妻子梁女莹懿献皇后邓猛女皇后窦妙桓思皇后妾室郭贵人贵人田圣贵人冯贵人贵人寇氏寇荣孙女子辈长女刘华阳安长公主,下嫁伏完次女刘坚颍阴长公主三女刘脩阳翟长公主

轶事典故

宦官封侯

消灭外戚梁家后,刘志有了大权。但刘志不想把国家管好,只想培养自己的势力,坐稳位子。于是,刘志把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这五个宦官在同一天都封了侯,就是所谓“宦官五侯”。单超又对刘志说:“小黄门刘普、赵忠等也有功劳,应当封赏。”刘志很慷慨,就又封了八个宦官为侯。朝廷上一下子有了“新气象”,从此以后,宦官专权又成了国家的大祸害。

好色天子

延熹二年(159年),刘志第一任皇后梁女莹去世,从此,他专宠梁猛女。因为实在讨厌梁这个姓氏,就给梁猛女改姓“薄”,希望猛女像西汉时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那样贤惠,后来查清猛女的生父是邓香,就命猛女恢复邓姓,称为邓猛女,并立邓猛女为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邓皇后渐渐人老珠黄,青春不再。而刘志在消灭梁氏集团以后,亲掌天下大权,正值而立之年的大好时光。

刘志是一个好色皇帝,除了拥有三宫的女人外,还拥有宫女六千余人。对此,邓皇后很是不满,后来,刘志受许贵人的挑拨,于延熹八年(165年),废了邓皇后,并将邓皇后打入暴室,邓皇后在暴室中郁郁而死。 然而刘志很快就又立了一位新皇后,就是大司空安丰侯窦融的曾孙女,城门校尉窦武的女儿窦妙。

据说刘志在玩弄女性方面,大大超越了之前的帝王。一次他兴头上来,竟然把数千嫔妃全都集中起来,脱光衣服,让自己的宠臣们跟她们做最亲密接触。刘志本人,一边喝酒,一边看,时不时还放声狂笑。

迷信宗教

据史书记载,刘志非常迷信宗教,为了延年祈福,他派人到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祭祀老子,还在宫中祭祀黄老,刘志在濯龙宫中合祭了浮图(屠)和老子。距刘志约百年之前的楚王刘英兼信黄老和浮屠,而刘志仍把浮屠与黄老并行祭祀,把佛教看做是黄老道术的一种。当时的山东学者襄楷到洛阳上疏刘志,说:“又听说宫里边设立黄老和佛教的生祠。这样的做法是清静空虚,可称道之处在于崇尚不作为的治理国家,好修身养性厌恶杀戮。遏制祛除人的欲望和奢靡的恶习。现如今陛下麻木于自己的不良嗜好却不祛除欲望杀戮惩罚超过了法度道理,既然您已经崇尚黄老的治国之术为什么还要反其道而行之呢?”襄楷提倡佛教教义是为了谏诫刘志的胡作非为,但刘志关注的其实是佛教能否同黄老之术一样可以使他长生不老。

史籍记载

范晔《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十三·汉纪四十五·孝桓皇帝》

人物纪念

陵寝墓地汉桓帝宣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经周寨村和周寨村之间,宁村乡东北。其中现存最大的一座墓冢,东西长56米,南北宽55米,高12.2米。夯层明显,每层厚0.35-0.40米,封土完好,基本呈平顶圜丘形,顶部呈圆角方形,东西长25.2米。南北长23.5米,当地人称为最大冢。

人物评价

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范晔: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斯将所谓“听于神”乎!及诛梁冀,奋威怒,天下犹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虞世南:桓帝赫然奋怒,诛灭梁冀,有刚断之节焉。然阉人擅命,党锢事起,非乎乱阶,始於桓帝。周昙:能嫌跋扈斩梁王,宁便荣枯信段张。襄楷忠言谁佞惑,忍教奸祸起萧墙。王夫之:桓帝淫于色,而继嗣不立,汉之大事,孰有切于此者!

艺术形象

年份电视剧饰演者1994年《三国演义》2003年《神医华佗》李亮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