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赫伯特(星云奖得主)

联合创作 · 2023-12-28

人物生平

赫伯特于1920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部港口城市塔科马。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作家。十九岁时,他隐瞒自己的年龄、得到了《格伦达之星报》的一份工作。 但这份工作并没有持续太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赫伯特参加了美国海军,从事战地摄影工作。1941年,赫伯特与弗洛拉帕金森结婚,并与其生有一女,但两人很快在1945年离婚。战争结束后、赫伯特进入华盛顿大学读书。他在一堂写作课上遇见了贝弗莉·安斯图亚特,两人一见倾心,并于1946年6月20日在西雅图结婚,次年,他们的儿子布莱恩出世。在大学期间重新组建了家庭的赫伯特并没有获得大学毕业证,因为他只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没有修完毕业所需的全部课程。大学肄业后,赫伯特重返新闻业,为《西雅图之星报》和《俄勒冈政治家报》工作。同时,他还以作者和编辑的身份为《加里福利亚生活》杂志工作了十年。赫伯特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寻找什么》(Looklng for Sornething?)发表于1952年,随后他的一些短篇小说陆续出现在《惊悚故事》等杂志上。赫伯特的小说家生涯正式开始于1955年,这一年,他的长篇科幻小说《海龙》(The Dragon in the Sea)开始在《惊悚故事》上连载。该作以一艘21世纪的潜艇为舞台,深入探讨了理性与疯狂的问题。这部小说还预见了由石油消费和生产引发的世界冲突,赢得了比较高的评价,但在商业上并不成功。1959年,由于赫伯特的妻子开始从事一份广告文案的全职工作,并且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计,赫伯特得以腾出手来,潜心创造他的“沙丘宇宙”(D une universe)。《沙丘》终于在1965年问世。1963年至1964年,伴随着《沙丘世界》(Dune World)在《惊奇故事》上的连载,赫伯特开始以一名高水平作家的身份崭露头角。1965年发表了《沙丘的先知》(The Prophet of Dune)。同年,这两部连载小说被合并成了单行本,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沙丘》(Dune)。截止1968年,赫伯特已经凭此书获得了20000美元的收入(这比当时绝大多数科幻小说所能得到的版税收入要高得多),并且很快出版了“沙丘系列”的第二部《沙丘救世主》(Dune Messiall,1969)。从1969年到1972年,他为《西雅图邮讯报》撰稿。从1970年到1972年,他在华盛顿大学当讲师。1972年,他以社会学和生态学顾问的身份在越南和巴基斯坦工作。1973年,他成为一个名为《农夫》的电视节目的主摄影师。从1972年开始,赫伯特逐渐转变成了一名全职作家,“沙丘系列”的后续作品《沙丘之子》(children of Dune,1976)和《沙丘神皇》(God Emperor of Dune,1981)陆续出版,大受好评。除“沙丘系列”外,赫伯特的非系列作品《造神者》(The God Makers,1972)、《多塞迪实验》(The Dosadi ExperI rnent,1977)和《白色瘟疫》(Thewhlte Plague,1982)也同样取得了成功。然而,在赢得巨大成功与荣誉的同时,赫伯特的生活中却出现了不祥的阴影。进入80年代后,赫伯特又推出了三部属于沙丘系列的作品:《沙丘的神皇帝》(God Emperor of Dune,1981)、《沙丘的异教徒》(Heretics of Dune,1984)和《沙丘的礼拜堂》(Chapter House Dune ,1985),它们构成了第二伟大的沙丘三部曲(The Second Great Dune Trilogy,1987)。1984年,他的妻子去世;同年,由制片人戴维·林奇拍摄的电影版《沙丘》上映,尽管被大众给予厚望,而且制作经费高昂,但这部影片的国内票房成绩却异常惨淡。不过,在北美之外的地区,比如欧洲和日本,该片在商业上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也就在这一年,赫伯特出版了“沙丘系列”的第五本小说《沙丘的异教徒》(Heretlcs of Dune),此书被众多沙丘爱好者视为可以和《沙丘》相媲美的作品。在这一年的年末,赫伯特终于走出阴影,与里尔莎沙克尔福德结婚,开始了新的生活。1986年,赫伯特出版了《沙丘》系列的第六部作品《沙丘圣殿》(chapterho lise Dune),这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沙丘系列”小说。1986年2月11日,由于身患胰腺癌,赫伯特病逝于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市,终年65岁。赫伯特去世后,留下了大量的手稿资料,内容包括情节上发生于《沙丘》之前的“沙丘宇宙”的历史,以及他计划创作的《沙丘》续集的大纲。在随后的日子里,赫伯特的儿子布莱恩赫伯特和另一位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凯文·J·安德森利用这些资料,共同创作了一系列“沙丘前传”小说,并且还准备创作情节上与《沙丘圣殿》有继承关系的后续作品,即《沙丘猎人》(H unters of Dune)和《沙丘沙虫》(Sarldworms of Dune),这两本书将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出版。

主要作品

小说作品

别名:Dune

名称:《沙丘》

时间:1965年


别名:Dune Messiah

名称:《沙丘救世主》

时间:1969年


别名:Children of Dune

名称:《沙丘的後代》

时间:1976年


别名:The God Emperor of Dune

名称:《沙丘神皇》

时间:1981年


别名:Heretics of Dune

名称:《沙丘异教徒》

时间:1984年


别名:Chapter House:Dune

名称:《沙丘牧师会》

时间:1985年


其他作品

从1965年起,建造沙丘世界就成了赫伯特最主要的事业,但与此同时他还写了很多非沙丘系列作品,它们展现了赫伯特在题材开拓方面的才华,同样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其中,《初级智慧》(The Green Brain,1966)涉及了进化为拥有社会组织能力的变异昆虫。《目标:太空》(Destination: Void,1966)涉及了人工脑科学的主题,焦点集中在在一艘太空船上一个人工智能的建造上。《天堂制造者》(The Heaven Makers,1968)展现了长生不死主题。《斯陶嘎关口》(The Santaroga Barrier,1968)描写一个高级智慧在一个孤立状态下的进化。

赫伯特的长篇作品还有很多,代表性的有《替罪之星》(Whipping Star,1970)、《创造上帝的人》(The God Makers,1972)和《赫你斯特罗姆的蜂箱》(Hellstorm`s Hive,1973)等等。除了独立创作之外,赫伯特还与另外一位科幻作家比尔.罗萨姆合作出版了《耶稣事件》(The Jesus Incident,1979)等作品。应读者的要求,他们甚至合作编辑了一部《图解沙丘》(1978)对沙丘世界的生态、社会结构、历史等所有方面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诠释,由此也可看出沙丘系列受欢迎的程度。

弗兰克的作品阅读起来并不轻松。他的真正的意图是表达一种概念――不是科幻小说中常出现的那种装饰性概念,只是它们体现在过度复杂的情节和散文化的文体之中,而且这种文体往往不能与他思考的深度相比,这是他的作品有些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不过,异常充实的内容所带有的吸引力有时会使读者放弃对外在的表现形式的苛求,至少,在赫伯特的小说是这种情况的特例。

荣誉记录

赫伯特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三部长篇小说和五部短篇小说集,其中最成功的便是沙丘系列小说。其中头三部“《沙丘》、《沙丘救世主》和《沙丘之子》”三部长篇构成的“伟大沙丘三部曲”曾被翻拍成电影并引起巨大轰动。他的《沙丘》(Dune)一举囊括了1965年的星云奖和1966年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奖,并且分别于1975年、1987年和1998年三次荣登《轨迹》杂志评选的“经典最佳长篇”榜首。而根据他的这部不朽名著改编的同名游戏,更是奠定了最具魔力的即时战略游戏的基本模式,风靡世界。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