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富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8:23

简介

周仲富,男,汉族,原名富棍,字仲富,号莲园主人,是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广东省民协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致公书画院院长、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委员会专家、汕尾市城区第三届政协委员,汕尾捷胜书画社社长。他出生于原海丰县捷胜城内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受到当地传统民间文化的熏陶,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少年时就以“清水作墨,红地砖当纸”,练习书法,临池不辍。绘画从素描、色彩入手,刻苦学习,练好基本功。他勤于思考、善于领会,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青年时代起,对泥塑和木雕更加痴迷,致力于各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他经过长期的历练、实践和创作,雕塑艺术水平不断提高。1994年,他为汕尾凤山祖庙塑造了50多尊泥塑像,其中艺术效果最突出的是“天后阁”正殿的妈祖塑像。他将妈祖“丰神秀逸、雍容华贵、典雅慧中、慈祥和平”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两侧的诸尊塑像,无论从人物造型体态,还是神情气韵,每个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得到大家异口同声的赞誉。厦门大学美术院雕塑系教授李维祀评价:神情逼真,关键部位表现细致。其作品艺术造诣,可与学院派的雕塑作品相媲美!周仲富从事民间工艺美术创作40多年,不但在雕塑艺术上成果显著,而且在古建筑、嵌硗、贝雕、摄影、绘画、书法、篆刻、戏剧面谱、园艺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是一位精通民间艺术的“多面手”,艺名远播。他制作的《海陆丰稀有剧种面谱》,入选“广东省与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会”展览,并同其泥塑作品《观音》荣获第二、三、四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银奖;泥塑作品《飞天》被广东省文化厅收藏;他的许多雕塑作品,广为深圳、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机构或个人收藏。其书法于正、行、草、篆、隶诸体均有涉足,隶书最具功力:宏浑厚重,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展,并获奖;作品入编《中国现代书法篆刻家作品集》等十多部辞典;并受国内外人士的钟爱和收藏。由于周仲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创作成就卓越,他的雕塑艺术创作事迹,由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南方卫视联合拍制入大型记录片及画册《世纪传承——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故事》中,并于南方卫视2台播出。周仲富在四十多年的民间艺术创作生涯中,已获得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生命。他的艺术追求坚守民间文化本色,开辟民间传统艺术创新之路。他的作品充分表达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各种语言、意韵,彰显了民间技艺的独特形态、神韵和活力。他将那份精神追求,不断转化成艺术智慧的源泉,凝聚在那勤劳、利索和灵巧的双手,创作出更多、更新的民间工艺精品,为传承和弘扬汕尾市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出贡献。

解读作品

解读周仲富先生的造像艺术,可了解他的心灵和追求。他能将蕴藏的传统民间艺术精神深入理解,结合现代雕塑的各种语言和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风格,进行构思并加以创新,塑造出各种不同的神韵形像。周仲富先生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坚守民间雕塑艺术、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辛勤耕耘,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泉,是周仲富先生充分展示才华的广阔天地和舞台。我们坚信周仲富先生一定能在民间文化艺术的领域中创造出自己辉煌灿烂的未来。

相关报道

赋吾莲魂魄 艺苑任神游——记“莲园主人”周仲富一个人的品位大概可以从他居住的环境看出点端倪,因为对居住环境的营造能折射出主人的精神追求和性情爱好。明朝的周敦颐酷爱莲,他的名文《爱莲说》至今仍被人常常提及。周仲富也极爱莲花,他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莲园”。这一点不知道是否受到先人的影响。“不枝不蔓不争妍,净植莲塘别有天。身出污泥无点染,却将香气沁莲园。”这首《咏莲园》,大概就是他的自况吧。“莲园”由周仲富自己设计建造。全园以莲为主题,大致可分二部分:前半部分叫“园”,后半部分称“屋”。徜徉园内,莲池假山分布其间,瓜果花草点缀其中。莲池里的荷花袅袅盛开,大眼金鱼嬉戏荷下,一静一动,相得益彰。最引人驻足的是从荷池里升腾而起的一尊观音菩萨塑雕像,塑像通身洁白,面目慈祥,手持银瓶,脚踩莲花,韵味无穷。“莲园”格调高雅,虽无苏州园林巧夺天工,却不乏江南人家清丽简约之情趣。周仲富和家人居住的地方是一栋二层小楼房,顶层为居家之用,底层中间为会客室,墙上挂着荷花图及咏荷诗。侧间摆挂着他创作的艺术品,琳琅满目,是名副其实的展览“室”。整个“莲园”,弥漫着荷花和樟木的清香。周仲富的泥塑、木雕、篆刻、古建筑匠心独具,诗词、书法、绘画、摄影亦各具特色,完全够得上“通才”二字,其泥塑、木雕、书法之技艺更为超群。凤山妈祖庙供奉的50多尊神像是他的代表作。这群神塑形象各异、神形兼备,揉合了现代人体写真的艺术手法,把民间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广为人们所称誉,其中艺术效果最为显著的正殿的妈祖坐像。妈祖是沿海各省乃至南洋诸国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和平女神,并已形成了她特定的文化内涵。如何塑造一个能让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资质的群众共同心仪的偶像,这是一道难题。周仲富凭着他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人文阅历,加上对妈祖文化的深入了解,终于以雕塑的形式,将妈祖端肃慈慧、厚德载物、内秀外美的形象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述。得到了海内外善男信女、游人、行家们的赞誉。香港一位知名人士参观了凤山祖庙塑像群像后握着老周的手激动地说:“周艺人您有二条生命:一是肉身的生命,二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的生命是不朽的。”厦门美术学院李维祀教授(凤山妈祖石雕立体设计者)对他作品的评价是:“神情逼真,手法大度,并键部位表现细致,是自学成才的民间艺术家。”广东卫视和汕尾电视台曾拍摄了他的专题片,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位民间艺术家的追求和情怀。周仲富在书法方面临池数十年。正草篆隶均有涉足,其隶书最具功力:宗法汉隶,萃取汉简,汲众家之长;其用笔方圆并举,雄浑厚重,古朴典雅、别具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赛获奖,并入编十多种大型书画册。故乡的庙宇、园林多见其书法作品制成的摩崖碑刻、楹联。他的墨迹广为多方人士钟爱,求字者络绎不绝。几十个春秋的历练,既造就了他的艺术境界,也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如今的周仲富,已是春华秋实、硕果满树。他常说:“一个人的成功三分天资加七分努力。”周仲富和艺术历程正是对这条公式的充分演绎。他幼年便潜心学艺,临摹名家碑贴,观摩古今名迹,并钻研书法理论,因家贫无钱置办纸墨,他便蘸着清水在大方砖练字。他勤勉刻苦,亦工亦文,稍有闲暇便致力于平生所酷爱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善于汲取前人的经验的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经过反复锤炼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习惯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取创作灵感,精心提炼、升华,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在艺苑中耕耘不辍的他,有着如其书风一样纯朴浑厚的人品,这使他得以广结墨缘。他以弘扬古城文化、奖掖后进为己任,1998年5月他与同道创建了捷胜书画社,现已将书画社发展至60多人,并与汕尾地区兄弟书画组织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该社每年元月都在该镇举办迎春笔会、出版书画报、举办书画作品展,特别是2003年12月30日成功承办了“古城风”捷胜诗书画作品展,社会反响极好。(梁水良 刘耿文)编后絮语开设这样一个栏目,我们选择从周仲富开始。实际上,将周仲富定位为“民间艺人”,我们是有些不情愿的,至少也是委屈了他吧。解读他的那份精神追求,解读他作品中的那份蕴涵,即使拿来与受过正规、系统的专业训练的学院派艺术家相比,也不见得逊色多少,遑论那些平日里喜好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实则浅尝辄止的看似很正统的文人了。南京美术学院的教授和学生的一番话,大概能够支持我们的这一看法,他们说:“周仲富的雕塑艺术,足以美学院那种写实、逼真、流美的艺术境界。我们不相信出于民间艺人的手法。”这里面有一个生命潜质的问题,也有一个在艺术追求、精神追求上去伪存真的问题。艺术即生活,生活中见艺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的是:周仲富的艺术创造,业已成为他的一种平凡的生活常态,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生命状态。于是,我们完全能够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民俗的,如果因为有了像周仲富这样的艺术家高品位的追求和高水准的表现,就完全可的跻身于“精英文化”的行列。艺术境界的提升和跨越,不论出身,不靠世袭,主要取决于自身精神素质的修炼。这是一条基本常识。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