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民国时期将领)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39

人物生平

1900年9月,汤恩伯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汤村。1912年,入武义县壶山小学读书。1916年,高小毕业,入省立金华第七中学就读。1917年,转入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学习。1918年,与永康籍马阿谦结婚。1919年,浙江体专毕业,留校任教。后入援闽浙军讲武堂学习。1920年,讲武堂毕业,任浙军第1师排长,是陈仪的部下。浙军溃败后回乡,任东皋警察所巡官。1921年,与武义巨富之子童维梓东渡日本。1922年3月,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主修政治经济学。1924年5月,辍学,回国筹集求学经费。经陈仪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步兵科学习。1926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教陈仪部第一师少校参谋。与王竟白结婚。1927年,任南京国民革命军第19军中校副团长,后任总司令部参谋处中校参谋,嗣后升任作战科科长。1928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12月升任该校第七期第一总队教育处少将教育长。在校期间著《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博得蒋介石赏识。1929年,任军校军官教育连副连长,连长,军官教育团步兵营营长。1930年任中央军校教导第二师第一旅少将旅长,部队改编后任陆军第四师副师长兼第十旅旅长。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中将师长。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9师师长,后兼第四师师长。1933年,任“剿共”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回乡祭祖,巧理纠纷后重修岭下汤恩伯祖坟,蒋介石为其墓碑题词“中山发祥”。1934年初,率89师由江西进攻福建人民政府,1月13日攻入福州,2月任赣粤闽鄂“剿共”军东路军第五路军第十纵队总指挥兼第四师师长,夏,接连击败红军,攻克苏区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石城县,11月,汤恩伯部陈大庆旅率先突入中央苏区首都瑞金。1935年,任陆军第十三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4月8日晋升为陆军中将。1936年,兼任陕北剿共善后办事处主任。率部驻绥远省集宁县,抗击伪蒙勾结日伪进犯。1937年8月,任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指挥所部第13军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予敌重创。9月任第20军团军团长兼第13军军长。10月在河北漳河南岸阻击日军,掩护河北国军转移。10月底率第13军驰援晋绥第二战区,参加子洪口战役。1938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获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嘉奖,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6月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随后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5月,参加随枣会战。春夏兼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年底参加冬季攻势,斩获颇丰。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冬,任鲁苏豫皖边区党政分会主任兼边区总司令、第31集团军总司令。1941年1、2月间,参加豫南会战,重创日军。会战结束后,华北日军对汤恩伯衔恨甚深,以汤恩伯部为天字第一号大敌。1943年,汤恩伯发动军民抢修黄泛堤防。2月当选为三青团中央委员会干事。1944年4月,在豫湘桂战役中溃败。因为贵州方面的张发奎不断告急,11月蒋介石调其出任黔桂边区总司令。12月初独山县陷落,陪都震动,急调汤恩伯部孙元良29军由四川入贵州解围。1945年3月,任陆军第3方面军司令官,兼任滇黔战区前线总指挥,率部参加桂柳会战。4、5月份以一部参加湘西会战。5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5~7月在广西发动华南大反攻。9月抵上海,主持京沪地区日军受降。1946年2月,加上将衔,任京沪卫戍区总司令加上将衔。7月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1947年3月,兼第1兵团司令官,率部参加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月孟良崮战役所部整编第74师被全歼。汤恩伯被撤职查办。7月代理陆军总司令。1948年8月,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12月升任京沪警备总司令。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凭借长江天险固守京沪杭地区。4—5月,所部主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中被歼,残部溃退厦门,5月任国防部厦门指挥所主任。7月任金门县厦门防卫部主任,8月任福建省主席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主任。10月参与指挥金门战役,月底由金门去台湾,任台湾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年,任台北总统府战略顾问。赋闲在家。1954年汤恩伯丧礼家属围在棺木旁1953年1月,率中国国民党军事代表团访问日本。1954年5月,赴日本医治胃病。6月29日在日本东京都庆应义塾大学医院去世,一说是被日本医生谋杀。后军衔被追赠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7月15日,汤恩伯灵柩自殡仪馆送往台北县南宫壶山下葬,何应钦、陈良、胡宗南、蒋经国为其送葬。后迁葬于五指山公墓。

家庭生活

汤恩伯祖父是汤李乾,祖母是群妹,父亲是武义县地主汤家彩,母亲是林秀凤。汤恩伯第一任妻子是马阿谦,后汤恩伯给其300银元与之离婚,两人育有长子汤建元,第二任妻子是陈仪的义女王竟白,两人育有长女汤国梅、次女汤国兰、三女汤国芳、四女汤国丽和幼子汤建平。1950年陈仪被处决后,王竟白对汤恩伯产生怨恨,除四女汤国丽留在台湾外,与其余三女一子前往美国定居。汤恩伯孙女有汤晓娟,另有胞弟汤恩华和侄子汤建宏。

抗战生涯

绥远抗战绥远位于中国北部,是日本扩张侵略野心,征服中国乃至称霸世界努力争取的战略要地之一。1936年春,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伪满军侵占中国察北6县。与此同时派遣大量日军军官担任伪军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指挥,补给伪军大批军需品,令附敌的蒙族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所部驻嘉卜寺,李守信部驻张北及庙滩,王英部驻尚义,伪蒙古军第七师驻百灵庙,并抽调伪满骑兵5000人由热河东部开驻察北多伦、平定堡地区,企图集中兵力侵占绥远。6月,日本派关东军参谋长坂垣征四郎“访问”绥远。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在省政府接见坂垣。坂垣征四郎要傅“改善”日、华关系,并表示日本将给予全力支持。傅作义正告坂垣说:华北是中国的领土,绝不许任何人出来搞一个独立局面。内蒙和绥远都是中国的领土,不许任何人来分割独立,也不许任何人来侵占蹂躏。坂垣的离间阴谋未能得逞,第二天只得扫兴而去。8月7日,伪蒙军李守信部约2万人进犯绥东陶林。8月10日,日军由热河开抵张北。8月14日,毛泽东致电傅作义,指出:“迩者李信卓什海(卓什海即卓特马札普,当时任伪蒙古军副司令—引者)向绥远进迫,德王帝不啻溥仪,蒙古傀儡国之出演,咄咄逼人。日本帝国主义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他还指出:“近日红军渐次集中,力量加厚,先生如能联魏毅然抗战,弟等决为后援。”毛泽东希望能互派代表,速定抗日救亡大计。傅作义得此信后,益加坚定了抗日救亡的决心。8月15日,伪军进犯集宁,遭到傅作义部的坚决反击。南口战役1937年8月中国守军在居庸关附近进行的南口战役,迄今已过去了70年。70年,是一段并不短暂的岁月,然而这次英勇悲壮的战役,在14年抗战史上,仍闪耀着无比光辉,它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永远是那么的深刻、难忘和激动人心,当年那些在战场上慷慨悲歌、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先烈们,他们的鲜活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今天,我们再次回顾南口战役,为的是要我们的后世子孙永远不要忘却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永远不要忘却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并借此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无限怀念与深刻的敬意。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为了灭亡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沿津浦路进攻,为的是策应对上海、华东等地的侵犯;沿平汉路南下,为的是夺取中原,进逼华中、长江;沿平绥路西进,为的是占领山西,进而控制整个华北。蒋介石这时已看清对日妥协无望,遂决心抗战,对日寇的三路进犯,都做了相应的战斗部署,在平绥路方面,组织了著名的南口战役。台儿庄大捷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3月中旬,历时一个月,是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对日抗战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日本侵略军在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连贯南北战场,占领我国抗战中心城市武汉,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决定调集所谓“铁军”的矶谷、板垣师团,分别由津浦线南段、北段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夹击徐州,在侦察到日军战略意图后,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军遂制订了台儿庄作战计划,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也积极向敌后进军,开辟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密切配合正面战场作战。3月22日,为保卫徐州,李宗仁命令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疯狂进攻。激烈的拉锯战使台儿庄一片火海、满目尸横,连运河水也被染红。4月3日,李宗仁将军指挥第20军团汤恩伯部与孙连仲部会师,形成对台儿庄内外夹攻之势,并发起全线进攻。4月7日,台儿庄中国守军从庄内杀出,与外围部队齐头并进、向北追击,一路打得敌人抱头鼠窜,中国军队经过20余天血战,终于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二万余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徐州撤退此战,中国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此战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有击败日本的能力。武汉会战随着徐州作战的进行,日军决定于1938年4月上旬进行武汉作战。他们认为:“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决定实施攻占武汉的作战。日军攻占武汉的方针和部署是:以一部沿长江西进,以主力在陇海铁路以南沿淮河流域西进,切断平汉线,尔后南下攻取武汉;另以华北方面军一部向郑州方面进行牵制作战。由于黄河决堤,淮河泛滥,日军遂改变计划,以一部沿大别山北麓西进,主力沿长江两岸西进,合围武汉。武汉地处长江、汉水交汇处,连接平汉、粤汉两条铁路,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为华中之战略要地。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的许多领导机构迁至武汉。中国共产党也在这里设立了长江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创办了《新华日报》。国共两党要员汇聚武汉,武汉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徐州会战结束后,保卫武汉的问题即突出出来。1938年7月5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武汉成为敌人急切觊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胜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1937年12月13日制定的《军事委员会第三期作战计划》中,就决定以确保武汉为核心,持久抗战。1938年6月中旬至7月初,又制定和完善了武汉保卫战的作战计划,其作战指导方针是:“以聚歼敌军于武汉附近之目的,应努力保持现在态势,消耗敌军兵力,最后须确保大别山、黄、麻间主阵地,及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各要线,先摧破敌包围之企图,尔后以集结之有力部队由南北两方向沿江夹击突进之敌。”其具体作战方针是:在武汉外围布置主力军,利用鄱阳湖和大别山以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等有利地形进行持久战,特别把重点放在外线和翼侧,争取行动上的自由,预期与敌人的主力作战4至6个月,予敌以最大之消耗,粉碎其继续进攻之能力。与此相应的部署是:编组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于九江、马头镇、马当等要点阻击日军溯江而上;从徐州方面撤退的第五战区部队(7月中旬以后至会战后期,因李宗仁生病由白崇禧代理司令长官),分别于大别山之东麓、北麓阻敌前进,一部于黄梅、广济一带防守和进行机动作战。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80多年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秀美南岳被抗日烽火点燃。1938年10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撤守武汉前夕,蒋介石主持召开华中地区高级将领会议,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的朱德向蒋介石提议,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发展敌后游击战,并建议国共两党合作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面对战争的严峻形势,蒋介石满口答应。1938年11月,蒋介石主持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正式决定在南岳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并请中共中央派人来任教官,讲授游击战。随即,中共中央派出由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任团长,30多名教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往南岳,参与训练班创办和教学工作。毛泽东鼓励叶剑英:“去吧,去讲我们的一篇道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由蒋介石兼任主任,白崇禧和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训练班所在的南岳圣经学校位于衡山集贤峰白龙潭上方的山谷里,坐拥峡谷飞瀑,风景优美。1939年2月15日,训练班第一期在这里正式开学,共有学员1119人。随枣会战1939年4月底,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投入三个师团和一个骑兵旅团共11.3万人的兵力,发动奔袭,企图将中国第五战区军队主力消灭在湖北随县、枣阳一带。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集了约22万人的兵力,编成左集团军、右集团军、江防军、游击部队及第二线兵团,依照“长久保持桐柏、大洪两山地带,以攻为守,予敌以打击”的方针,进行防御作战。会战初期,日军依仗飞机、坦克的支援,并多次施放毒气,很快便突破了中国军队的防线,先后攻占枣阳、随县、桐柏等地,但未捕捉到中国军队的主力。中国第五战区为改变战场形势,决定反守为攻,派遣主力部队会同第一战区部队从豫西南下,将日军大部反包围于襄东平原地区,同时向枣阳攻击,其余部队牵制日军后方。苦战至5月24日,中国军队先后收复枣阳、桐柏等地,日军仅据有随县,余部退回钟祥、应山等原驻地,双方基本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随枣会战中,中方第五战区战略战术灵活机动,不仅打破了日军围歼我军主力的作战计划,而且达到了消耗与牵制敌军的目的。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至6月18日,侵华日军集结20万人的兵力,以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为主力,发动枣宜会战。日军以湖北枣阳和宜昌地区为中心,对中国第五战区展开大规模攻势,企图围歼中国第五战区主力,并攻占宜昌,威胁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中国第五战区调集6个集团军共38万人的兵力,对日军进行防御作战。枣宜会战历时一个半月。由于部队缺乏重武器装备,各部队之间相互策应与协同作战不力,部队通信联络失密,加之军事统帅机关对日军战略企图判断失误,中国军队在会战中遭受重大损失。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枣宜会战中表现的牺牲精神给日军以强烈震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战前告诫部下:“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1940年5月7日,张自忠将军亲率3个团的兵力由宜城渡过襄河,一路奋勇进攻,与日军激战9昼夜。日军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不幸陷入敌军重围,身负重伤,16日在南瓜店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阵亡将士中军衔最高的将领。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湘西会战“日本投降那一天,74军51师正好驻守在湖南省溆浦县龙潭镇。那一天,51师的官兵们对天鸣炮,打了很多发信号弹。信号弹像烟花一样,照亮了夜空。”79岁的吴盛墉老人,坐在溆浦县城的家中,每次回忆起70年前的胜利日,总是满脸的微笑。他还记得日军在龙潭打仗的样子,年幼的他躲在一个茅草棚中,距离荷枪实弹的“东洋鬼子”仅几十米,一颗扑通扑通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感谢打死鬼子的51师,他们及时赶到,我们得救了。”吴盛墉老人说。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彻底溃败,宣布投降。此时,在战火纷飞的中国战场上,华南地区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和“芷江作战”)正在激烈进行,日军两万余人被全副美式装备的中国军队围歼。湖南芷江县是进出贵州、四川,威逼贵阳,迂回重庆的军事要冲地带。而且,当时芷江机场是盟军重要的空军基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P—51“野马式”战斗机,还有B—24、B—25轰炸机和C—43、C—47运输机。日军企图一举捣毁芷江空军基地,解除空中威胁,并伺机进逼四川,威胁重庆,以此挽救失败的命运。为此,中日两军在雪峰山开展了湘西会战,起于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当时,日军以第六方面军第二十军(军部驻衡阳)坂西一郎部及第十一军之三十四师团为主攻部队,共五个师团,另配属三个独立混战旅团,总兵力约8万余众。中国军队以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总指挥,会同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担负正面防御作战;第三方面军汤恩伯部担负桂穗路防务;以第九十军为战役机动兵团,控置于湖南省靖县、绥宁一线,以策应第四方面军右翼作战;第十集团军王敬久部接替湘北防务,原防守湘北之第十八军调湖南省沅陵、辰溪集结,作为第四方面军的机动兵团;新六军廖耀湘部为总预备队(从云南空运到芷江)。空军有第五、二、三等四个大队各一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一部,参战飞机400余架,参战陆军20个师,总兵力20余万人。湘西会战最终以日军彻底溃败而告终。共击毙日军12498人;7737名中国军人为取得会战胜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1945年5月8日,《中央日报》和《大公报》刊登消息:国民党军委会发表战讯:湘西我军全线推进,新宁赛市均告克服,中美空军飞机炸前线敌。刊载捷报的报纸一时间洛阳纸贵,百姓纷纷奔走相告:“日本鬼子的末日快要到了!”洞口县江口镇青岩村的肖岩生老人清晰记得湘西会战大反攻时的情景。他回忆说:“当时战斗特别激烈,双方打得地动山摇。中美空军的飞机一批接着一批地飞过来轰炸日本侵略者。日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被炸得喔喔直叫,山上到处都是被炸得血肉横飞的日军尸体。5月8日下午以后,日军象潮水一样溃败了。我没有想到日本军队逃得这么快。”在抗战历史研究专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萧栋梁的眼中,湘西会战意义非同寻常。“湘西会战的反攻,拉开了中国军队战略总反攻的序幕。中国人民的8年抗战,开始大规模收复失地,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也雄辩地证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更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有记者1945年5月22日从中国作战指挥部发出的一则新闻稿将“湘西会战”比作中国的“史达林格勒”(即“斯大林格勒”)作战,达成了保卫芷江基地,开展反攻的任务,中国士兵的英勇作战实现了上级的歼敌决心。湘西会战的惨烈程度超乎想像。当时日军4000多人偷袭溆浦县龙潭镇。龙潭位于雪峰山交通要冲,如果龙潭失守,则日军可长驱直入芷江。龙潭战役自4月17日打响,74军51师周志道将军率部迎敌。双方仅鹰形山争夺战就用了二十多天,中国军队牺牲800多人。周志道将军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拉锯争夺,这二十余昼夜,诚有一寸国土一寸血之写照。”“龙潭战役是整个湘西会战中最漂亮的歼灭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和志气。”溆浦县史志专家、《龙潭战役》主编张昌竹介绍,当时天雨路滑,为夺回鹰形山,中国军队先是穿“钉鞋”冲锋,接着穿草鞋冲锋,最后挑选一批湘西籍强壮士兵组成敢死队,赤脚冲上去,和日本兵肉搏,终于将鹰形山拿下。陈纳德将军指挥的飞虎队前来助战,投下无数燃烧弹、炸弹。当时硫磺和硝烟将山石烤成了白色,山上找不到一根绿草。日军惨败,偷袭龙潭的数千名日本兵全部被歼。张昌竹说,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龙潭战役是湘西会战关键一战,而对鹰形山的争夺又是龙潭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鹰形山上,洒遍了抗日英烈的热血。战后,鹰形山改称英雄山。与英雄山对望的弓形山上,建了一座抗日阵亡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龙潭战役中牺牲的700多名抗日将士。如今,鹰形山下是绿油油的稻田,走上山路,只见一条条壕沟从山麓盘旋上山顶;一个个掩体彼此相连,布满山上。细心寻找,还能从泥土里找出生锈发绿的炮弹残片。铭记抗战历史,离不开那些唤起记忆的遗址。湖南日前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和修复“湘西会战”文物、遗迹、遗址、纪念陵园的工作,纪念缅怀70年前在“湘西会战”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雪峰山下的洞口县江口镇曾是“湘西会战”的主战场之一。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当地政府修复了湘西会战中阵亡的抗日将士墓地和纪念碑。在纪念碑修缮过程中,施工工人发现了人体骸骨以及当时的子弹、“铁血救国”勋章、中正式步枪刺刀、手榴弹以及衣物,经证实为湘西会战牺牲的中国将士遗留。据洞口县文物局局长黄慧湘介绍,当地还对湘西会战的战壕遗址、军火仓库等遗址开展调查和研究,并搜集了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和史料,发现洞口县多座明清宗祠抗战时曾用作黄埔军校分校、前线指挥所、战地医院。目前,已有两座宗祠展出了湘西会战的资料。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湘西会战的前线指挥中心湖南省芷江县也沉浸在狂欢中。晚上,航空第9总站无线电区台报务员刘道民与另外3名战友结束完芷江机场的值班任务,便急不可耐地冲上街头,加入狂欢的队伍。“当我们赶到街上时,地上的爆竹灰至少已有两尺厚了。”刘道民老人回忆起当天的情景,眼神中折射出兴奋的光芒,“我们抬着机场的发报机和扩音器,大街小巷到处跑,反复地播放着电台的广播。”刘道民和他的战友在街上“疯狂”了一夜。几天后,当他们再回到区台当值时,另一个消息已散播开来:中国抗战胜利之后,谈判受降的地点确定为芷江。这绝不是一个巧合:日军从妄图侵占芷江开始湘西会战,最终又在芷江低下了不可一世的头颅。

人物评价

汤恩伯是少数日本人畏惧的抗日名将。他在南口战役被称为“抗日铁汉”;对台儿庄战役大捷起到关键作用;在武汉会战中名列第九战区“应赏者”第一名;在随枣会战使日军受到“歼灭性打击”;在冬季攻势中斩获甚众;在枣宜会战围攻日第3师团使其遭重大伤亡;在豫南会战重创日军,被日军称为“天字第一号大敌”;在豫中会战最终虽溃败,也有反击密县日军的一些战绩;在桂柳会战收复独山解西南危局;在湘西会战痛歼日第58旅团;在桂柳反击战收复大片国土。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不可磨灭。他在因功晋升、统御大规模部队后,数十万成分复杂的军队单靠对河南省征收粮饷,无力顾全军纪,因此遭到诟病。有人认为河南人以“水、旱、蝗、汤”形容河南当时之四大灾害,其中的“汤”就是汤恩伯;但也有人认为河南人民称呼土匪为“蹚将”,因“汤”、“蹚”在河南话同音而讹误。依照汤恩伯的宿敌李宗仁在其回忆录的暗示,汤恩伯军队的军纪非常败坏。据称吴国桢亲眼目睹汤恩伯“吃空额”、“盗卖军用汽油”等行为。汤恩伯在对共产党的战争后期的表现只能用“糟糕”一词来形容。这不仅加深了中共方面的宿怨,也令他最终失去蒋中正的青睐。因为战争状况受限于大环境,汤恩伯屡战屡败、或不战而败。但汤恩伯唯效忠蒋中正,将国家财物及军队尽可能运往台湾,对台湾亦属有功。长期副手陈大庆在台湾当到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亦可见汤恩伯的资历。汤恩伯效忠蒋中正、蒋亦重用汤恩伯,汤恩伯推荐其恩师陈仪任浙江省主席,蒋照准。但陈仪见大局不利,屡次鼓吹汤恩伯投共,动辄骂汤不识时务。汤原不回应,但终将陈投共心态告知蒋,原条件是保陈一命,但事情发展牵涉陈以往恩怨,且蒋欲杀鸡警猴,陈仪又拒绝向蒋认错,汤虽全力营救,但遭到蒋拒见,无法挽回,致陈仪被蒋枪毙,在到达台湾前,他还背下了“卖师求荣”的骂名,并被免去了一切职务,汤仕途亦告终。汤恩伯派系的主要将领有:王仲廉,石觉,陈大庆,张雪中等。

后世纪念

故居

汤恩伯故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汤村,是一座旧式砖木结构的带楼层的四合院。外墙通体白色,院落进门是天井,两边是厢房,堂屋正中挂着汤恩伯身穿戎装的照片,两边挂着汤恩伯生前好友及后人的对联和对汤恩伯生平事迹的概略,客厅里布满了汤恩伯及其家人的照片。1998年故居被列为武义县文物保护单位。

公馆

汤恩伯公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三步两桥12号,为面朝南的平房,以拱形门和踏步强调入口,屋顶设烟囱。公馆原为广东李氏兄弟在20世纪20年代建造,抗战期间被日军侵占为军官司宿舍,1946年汤恩伯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后,以其妻王竟白名义,用法币2500万元购得。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序号:1982年

上映时间:风雨下钟山

作品名称:路希


序号:1986年

上映时间:血战台儿庄

作品名称:张名煜


序号:1999年

上映时间:大战宁沪杭

作品名称:倪宝刚


序号:2008年

上映时间:红日

作品名称:张柏俊


序号:2009年

上映时间:解放

作品名称:张东强


序号:2010年

上映时间:解放大西南

作品名称:张东强


序号:2011年

上映时间:正者无敌

作品名称:秦焰


文学形象

序号:2009年1月1日

作品名称:朱连法

作者姓名: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民国上将汤恩伯


序号:2009年1月1日

作品名称:王文政

作者姓名: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汤恩伯年谱


序号:2012年4月1日

作品名称:邹伟平,章瑞年

作者姓名: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汤恩伯传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