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6:0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生于神圣罗马帝国(今德国)艾斯莱本,父母原是勤俭的务农人家,但当时因社会商业方面开始发达了,并带动了工业的发展,故其父亲转而成为矿工,在当时以矿工当职业的人口并不多,算是新兴的行业,在父亲的积极努力下竟也自行当起了一个小矿主,后来上升为城市的议会会员。父亲汉斯·路德(Hans Luther,1459—1530年),母亲玛格路德,原姓林德曼(1459—1531年)。路德是九个孩子中的第八个。1483年11月11日(都尔·圣玛定主教纪念日),他受洗礼,并以当日的圣人圣玛定(马丁)命名。他在邻近他的出生地的曼斯费尔德长大,当时艾斯莱本和曼斯费尔德约有数千居民,而他的父亲拥有当地的一处铜矿。1517年为赎罪券的争论,在教会界做了一件惊动宗教界的大事——宗教改革。1488年到1497年在曼斯费尔德的城市学校就学,此后他在马格德堡的大教堂学校里待了一年。1498年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埃森纳赫的方济各会修道院中。他在那里受到音乐和诗歌的教育,他是一个很好的歌唱家。1501年到1505年路德在图林根的爱尔福特大学就学,他获得哲学系的文学士。1505年7月2日他在回家的路上在斯道特亨附近突然遇到狂风暴雨,他吓坏了,对矿工的保护圣人呼喊说:“圣安娜,不要让我死,我愿意成为一个僧侣。”出于这个发愿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加入了爱尔福特的奥斯定会修道院。年轻的路德。1507年2月27日他被晋升为神父。1508年送往维滕贝格,在这里他结识了威廉·奥克姆的神学理论。奥克姆强调神的自由性和人的自主性。一年后路德成为圣经教授(baccalarius biblicus),他还学会了古希腊文和希伯来文。除道德哲学外他还开始教授圣经。1510年被他的修会派往罗马城,抗议教廷下令将奥斯定会与另一个非常严格的修会合并到一起。他参加了一个集体忏悔的仪式,希望以此获得解脱。1511年斯道皮茨将路德召回维滕贝格并指定路德为神学博士和他的继承人。虽然斯道皮茨只能减轻路德的心灵不安,无法消除它们,两人直到1524年斯道皮茨逝世始终是好朋友。有人认为这是在1511年到1513年之间,其他人说是在1515年到1518年之间,也有人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缓慢的过渡过程。在宗教史的研究中这个时间的确定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确定这个发现对宗教改革的意义到底有多么大。1515年路德的罗马书教本中已经反映出了他的新见解,但其中还混合着约翰尼斯·陶勒的密契主义见解。1516年路德发表了一位不知名的密契主义者写的一本书,反映出了他对教会外表的神事仪式的不断加强的反对。1517年开始在签名时将Luder改为Luther(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词ελευθερο,意为“被解放的人”“自由人”),来表现他内心的转折。1517年10月31日那天,宣布他反对赎罪券,写了九十五条论纲。路德的宗教改革受到四面攻击。罗马教廷要路德收回他的言论和著作,路德并没有答应。在他隐居于瓦尔特堡(Wartburg)那段日子里,路德把整本新约圣经由希腊文译成精彩的德文。在那期间,左派极端的社会行动到处兴事,路德于是回到威登堡以稳定大学和教会的生活,并且应付四面八方涌来的攻击。甚至有的人民误解了路德说的自由,牵扯到政治,拿了武器去争取,造成了改教运动的致命伤。路德被罗马教会定罪,逐出教会。 主要成就编辑本段 改革1517年10月31日(一说11月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1518年写了《解答》一文(Resolutions)为自己的主张辩解。8月(有些历史资料是7月),教皇命令路德到罗马接受审判,路德面临的很可能是死刑。撒克逊选侯腓特烈(Frederick)利用自己的权利使审判改在奥斯堡。10月在法庭上路德慷慨陈词,并拒绝公开承认错误。1519年7月亲罗马的神学家约翰·艾克迫使路德在保守势力较强的莱比锡展开辩论。1520年6月15日由教皇利奥十世签署发出《斥马丁·路德谕》。8至10月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1521年帝国会议上,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但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萨克森选侯腓特烈(Frederick)等人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行动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1522年3月他不顾被通缉的身份,从瓦特堡返回维登堡,责备那些行动起来的拥护者“过分了”。他在八次讲道中宣称:“反对以暴力来改革教会。”同年一些拥护路德的中小贵族,曾以人道主义诗人胡登和骑士济金根为首发动起义。当胡登邀请路德与济金根会见时,路德回答说:“我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对于T.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解放战争,他深恶痛绝,当他要求农民解散被拒绝后,他于1524年发表《为反对叛逆的妖精致萨克森诸侯书》。次年又发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号召“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当然,叫贵族去镇压农民是不需要路德教的。在神学哲学思想方面,路德愈益趋于保守。1525年他发表《论意志的束缚》,驳斥曾支持过他的伊拉斯谟却反而把上帝都包括在内,此事反过来证明了路德对上帝的不敬,伊拉斯谟甚至指路德的书是野蛮的书。他从此便与人文主义分道扬镳。他又为了圣餐的意义和礼仪问题与U.茨温利展开激烈争论。1529年马尔堡会谈中,路德拒绝了各方包括茨温利提出的内部和解,一致对抗罗马教廷的建议,终于同瑞士宗教改革派分裂。影响首先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在客观上结束了天主教内部的统一,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已成为广义基督教中的三大教派。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欧洲民众开始强调个人信仰的独立,解放了自己的思想,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其次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新教团体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且是最小的分支。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第二个重大结果是随之而来的在欧洲广泛进行的宗教战争,其中有些是叫人难以相信的血腥战争(例如从1618年到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结果是德国死了八百万人,从此德国的天主教人数变为少数,而德国的前身”神圣罗马帝国没落,二百年后才再组成德意志,而进入现代社会更是在二战之后。即使不考虑这些战争,在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欧洲政治舞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间的政治斗争都起着一种主要的作用。最后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带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变了两种教派,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天主教在十七世纪的改革,引入了人民主义的色彩而出现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由思想,而基督教却在十八世纪没落而发动其自己的改革,结果产生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资本主义。1520年仅承认传统教会所认定七件圣事中的洗礼和圣餐两项,当时曾遭英王亨利八世的反对。以后路德在这方面的见解也趋于保守,主要表现于他主持制定的礼仪改革中,仍保留了一些古老传统。

主要成就

改革1517年10月31日(一说11月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1518年写了《解答》一文(Resolutions)为自己的主张辩解。8月(有些历史资料是7月),教皇命令路德到罗马接受审判,路德面临的很可能是死刑。撒克逊选侯腓特烈(Frederick)利用自己的权利使审判改在奥斯堡。10月在法庭上路德慷慨陈词,并拒绝公开承认错误。1519年7月亲罗马的神学家约翰·艾克迫使路德在保守势力较强的莱比锡展开辩论。1520年6月15日由教皇利奥十世签署发出《斥马丁·路德谕》。8至10月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1521年帝国会议上,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但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萨克森选侯腓特烈(Frederick)等人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行动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1522年3月他不顾被通缉的身份,从瓦特堡返回维登堡,责备那些行动起来的拥护者“过分了”。他在八次讲道中宣称:“反对以暴力来改革教会。”同年一些拥护路德的中小贵族,曾以人道主义诗人胡登和骑士济金根为首发动起义。当胡登邀请路德与济金根会见时,路德回答说:“我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对于T.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解放战争,他深恶痛绝,当他要求农民解散被拒绝后,他于1524年发表《为反对叛逆的妖精致萨克森诸侯书》。次年又发表《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号召“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碎、扼死、刺杀,就象必须打死疯狗一样!”当然,叫贵族去镇压农民是不需要路德教的。在神学哲学思想方面,路德愈益趋于保守。1525年他发表《论意志的束缚》,驳斥曾支持过他的伊拉斯谟却反而把上帝都包括在内,此事反过来证明了路德对上帝的不敬,伊拉斯谟甚至指路德的书是野蛮的书。他从此便与人文主义分道扬镳。他又为了圣餐的意义和礼仪问题与U.茨温利展开激烈争论。1529年马尔堡会谈中,路德拒绝了各方包括茨温利提出的内部和解,一致对抗罗马教廷的建议,终于同瑞士宗教改革派分裂。影响首先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在客观上结束了天主教内部的统一,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已成为广义基督教中的三大教派。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欧洲民众开始强调个人信仰的独立,解放了自己的思想,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其次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新教派。新教团体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而且是最小的分支。宗教改革运动所带来的第二个重大结果是随之而来的在欧洲广泛进行的宗教战争,其中有些是叫人难以相信的血腥战争(例如从1618年到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结果是德国死了八百万人,从此德国的天主教人数变为少数,而德国的前身”神圣罗马帝国没落,二百年后才再组成德意志,而进入现代社会更是在二战之后。即使不考虑这些战争,在随后几个世纪中的欧洲政治舞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之间的政治斗争都起着一种主要的作用。最后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带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变了两种教派,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天主教在十七世纪的改革,引入了人民主义的色彩而出现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由思想,而基督教却在十八世纪没落而发动其自己的改革,结果产生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资本主义。1520年仅承认传统教会所认定七件圣事中的洗礼和圣餐两项,当时曾遭英王亨利八世的反对。以后路德在这方面的见解也趋于保守,主要表现于他主持制定的礼仪改革中,仍保留了一些古老传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