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咸蔚(媒体人)
基本内容
个人简介
吕咸蔚,原名吕耀刚,男,(1989------),曾是著名泗州戏演员,"泗州戏贡献奖"获得者被誉为“泗州戏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泗州戏李宝凤流派继承领军人”。现媒体人,泗州戏研究者,中共党员,学历本科,安徽五河人。因他年少识广,在业内成名较早,被誉为“泗州戏少甘罗”美称,与泗州戏孙梅、刘荣芝、张廷并称“泗州戏四小名旦”。
出生于梨园世家,自幼受到祖辈李宝凤(著名泗州戏表演艺术家)熏陶,学习泗州戏,在蚌埠、五河、泗县一带,颇有影响,巧妙的掌握了泗州戏的表演技巧,刻苦钻研其中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认真学习戏曲中的五功五法,是80后继承泗州戏传人不多的之一。可以说是一位卓越建树的青年演员,在泗州戏界被艺人称为"活字典",他会的传统戏太多,青衣、花旦、小生横跨不同领域行当,演员一忘词儿,就问他。在
戏曲道路上他刚刚出名就辍演了,真乃泗州戏的一大损失。2010年6月入职于中国最大报业集团之一的北京《新京报》报网编辑部,从事新闻工作。做一个笔耕不辍的文人、挖掘事实的报人。现媒体人、泗州戏研究学者、临沂市沂州柳琴戏剧团艺术指导、安徽宝凤泗州戏剧团艺术顾问。
演艺经历
幼时他体弱多病,身体很不好,一天到文工团看演员练功,见到演员在练毯子功,一些老艺术家见他面目清秀、鼻梁端正,就说应该学戏,一来继承戏曲艺术,二来练功增强体质。就这样他成了五河泗州戏剧团的一员。
每天早晨不见亮,就跟梨园子弟一起到城南的河边喊嗓,依、、、、啊、、、、因为惊扰居民晨睡,我们常常是被人恶言以对。喊完嗓子就回到文工团大院练功,"嘟--打仓",上场不管用什么锣鼓点,都要在这一节奏中运用手、眼、身、法、步这五方面的配合,双肩与手要放松,不能僵硬,眼要有神,身要立腰,收腹挺胸,全身要形成子午像,脚站丁字步,前脚尖虚点地,后脚跟站稳,全身有机的协调和统一聚焦在最后一锣的节奏中,形成一个完美的造型,术语亮相,老师一遍一遍的说。打戏打戏,只有打了,才能记住,只有练了,才有玩意儿,真是没有途径,一个字儿"练"。除了他受到奶奶的熏陶,又像著名泗州戏石金霞、许凤兰、郭素霞等老艺人求学。
练身段、吊嗓子、学唱腔、念本子,文化课也一点不落下。字儿、气儿、劲儿、味儿,所谓的练出"范儿",一学就是四年,四年代表可以出演了,四年出科演戏是就能拿工资了,下乡演戏条件很差,真是很辛苦,真是行外人无法体会的那份罪儿。在戏曲的生涯里,他一直没有忘记,不能丢下文化课,不能再让人看低我们,说我们是"没有文化的文化大军"。吕咸蔚说。
艺术特色
他博采众长,戏路宽广,字真句明,嗓音甜润,水音十足,被泗州戏老艺术家:李宝凤、蒋荣花、石金霞、郭素侠、孙凤华、马继英、杨华等誉为:"金嗓银调"。
他功底坚实,体态轻盈,做表规矩,承旧创新,寓文于武,表演别具一格。在蚌埠、五河、泗县一带有口皆碑。
代表作品
《走娘家》、《拾棉花》、《打干棒》、《小二姐做梦》、《双拜堂》、《鱼篮记》、《皮秀英四告》、《大书观》、《赵美容观灯》、《樊梨花点兵》、《三女拜寿》、《打青龙》、《打孟良》、《打焦赞》《打耶律》、《打韩昌》、《白蛇传》、《八仙过海》、《穆桂英搬兵》、《杨八姐救兄》、《四平山》《八盘山》、《大鳌山》、《小鳌山》、《秦香莲》、《秦雪梅》、《胡金婵》等等
2010年底整理了40多万字的泗州戏传统剧目《泗州戏集锦》《泗州戏简介》《戏曲身段理论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