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学者)
人物生平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饶宗颐出生于潮州大富之家,其12世祖仕宝公开始到潮州城卖客家豆腐,之后慢慢地发展起来。到了饶先生这一代,已是饶氏19世。饶宗颐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岭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文、敦煌学、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皆有成就。饶宗颐家中“天啸楼”藏书达十余万卷,为当时粤东最富盛名的藏书楼。饶宗颐是学术大师、教育家,1935年受聘于国立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抗战后期的1943年至1945年,任西迁广西的无锡国专 教授,1946年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1947年至1948年任汕头华南大学教授兼文史系主任,1949年10月起定居香港。自1952年至1968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1968年至1973年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首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1973年至1978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至退休。这期间,他先后赴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及北京大学、台北中研院等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并获得法国法兰西学院儒林汉学奖、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建院125年来第一个人文科学荣誉国家博士学位和法国文化部艺术及文学军官勋章,2000年获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香港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饶宗颐数度亲往考察敦煌、榆林壁画及楼兰、吐鲁 番等地木简,故垒残壁,流连往返,著成《敦煌白画》一书及一批敦煌学著作。他自叙自髫龄习书的历程,从唐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入手,然后汉张猛龙碑、晋爨宝子碑、唐欧阳询化度寺碑等处植基,参以宋人苏、黄、米三家以广其趣;至于甲骨、金文、简帛及两京碑碣,皆摄取其意。故不论篆隶楷草,皆能于古人笔意之上发展。他对敦煌书法也有专攻,曾选取巴黎所藏敦煌经卷精粹编为《敦煌书法丛刊》29册。他对前人书画艺术的高度观察力及转化能力,使他的书法能够写出各种不同形象,但却又能保持强烈个人面目,包括把古代一些不是书法家所写的字,变成他自己面目的古文字书法。70岁前后,饶宗颐画风转变,不论山水人物及花鸟,都突破古人的规范,纵笔自如,堪称“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今90高龄,创作力依然惊人,在敦煌风格的绘画上,发展出一种使用其独特苍劲老辣的笔势绘写敦煌壁画的画意,不求其形似,而神韵直追北魏、隋、唐,为敦煌绘画开了一个新的路向。2006年,他提出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说,他一面撰文讨论,一面用他独特的笔法与墨法,去为西北地区山水写照,作为山水画“西北宗”的实践。1917年——8月9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城(今潮州市湘桥区)。 父亲饶锷,为潮州大学者,著作甚富。幼承家学,未冠整理其父遗著“潮州艺文志”,于1937年刊登“岭南学 报”,以此知名。1929年——从金陵杨栻习书画,攻山水及宋人行草,开始抵壁作大幅山水及人物。1930年——饶宗颐以优异成绩入省立金山中学,总有“吃不饱”的感觉,因不愿浪费时光仅读一年便辍学。期间古文教师王弘愿指导他“学古文要从韩文入手”,对饶先生影响颇深。其时饶家常常高朋满座,如文学青年冯印月、冯瘦菊,诗人柯季鹗、戴贞素,画家王显诏、杨栻,词学大家詹安泰等,都是饶家的常客。1933年——咏优昙花诗,一时惊诸老宿,竞相唱和。饶锷老先生因编写《潮州艺文志》劳累过度在饶宗颐17岁这年便匆匆离开了人间,年仅42岁。饶宗颐继承父志,一面将父亲诗文遗稿编成《天啸楼集》,另一面旁搜博采,拾佚钩沉,完成《潮州艺文志》,后刊于《岭南学刊》。1935年——受詹安泰先生委托,代授国文课于韩山师范学校,旋被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纂修,同年加入“禹贡学会”。1935年至1937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1938年至1939年——在詹安泰的举荐下,饶先生受聘为中山大学研究员。当时广州沦陷,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澄江。饶先生拟绕道香港入颠。不料路途坎坷,抱病留港。当时香港集中了各界名流,得知饶先生在港,纷纷投以殷勤。著名学者王云五通过友人邀请他参加《中山大辞典》的编辑,书法家叶恭绰也力邀饶先生加盟《全清词钞》的编簒。这两项工作使饶先生有机会阅读到不少一流藏书家的各种珍本。饶先生的学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对国学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几年间先后撰写《广东易学考》、《尚书地理辨证》、《说文古文考》、《古史新证补》、《西汉节义传》,《金文平议》等,受到顾颉刚的看重并受约为他的《古史辨》撰著第八册《古地辨》和史书《新莽史》。1940年——饶先生完成成名作《楚辞地名考》,著名学者童书业欣然为之作序云:“考据之学,愈近愈精,读宗颐饶君之书,而益信也。君治史地学,深入堂奥,精思所及,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1943年——赴广西任无锡国专教授。成《瑶山诗草》。1946年——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楚辞地理考》出版。复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系主任,兼《潮州志》总纂,被推选为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委员。1948年——入台考察高雄县潮州镇。1949年——移居香港。 其间出版《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海南岛之石器》。1952年至1968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主讲诗经、楚辞和六朝诗赋、古代文论及老庄哲学。出版《明器图录》等。195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讲授甲骨文。在广岛会斯波六郎、小尾郊一教授,与池田末利教授偕游宫岛,有诗纪行。1955年——再赴日本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甲骨学研究,著《日本所见甲骨录》、《长沙出土战国楚简初释》、《潮瓷说略》、《〈人间词话〉平议》。1956年——在日本向神田喜一郎询日本填词史,与吉川幸次郎谈诗,与斯波六郎谈“文选”学,与水原琴窗、水原江渭父子谈词,到京都大原山听梵呗,听多纪颖信演奏日本 雅乐。出席巴黎国际汉学会,结识了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高足戴密微。戴陪同他游览了各处名胜。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饶宗颐第一次阅读了原版敦煌经卷,想到当时中国的敦煌学已经落后于外国,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研究,为国人争一口气。出版《楚辞书录》、《巴黎所见甲骨录》、《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1957年——《战国楚简笺证》出版。1958年——游意大利,返港经黎巴嫩,在贝鲁特晤高罗佩。临别高赠一本万历本《伯牙心法》,饶赋诗两首回赠。出版《楚辞与词曲音乐》、《长沙出土战国缯书新释》。1959年——出版《九龙与宋季史料》、《殷代贞卜人物通考》。1962年——经戴密微推荐,饶宗颐以1959年出版的甲骨学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得汉学 儒莲奖,成为继洪煨莲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主编《文心雕龙研究专号》,首次将敦煌本《文心雕龙》印刊。1963年——印度驻港领事馆一等秘书白春晖慕名与饶结交。(白春晖在北京大学学习过,尼赫鲁访华时曾任翻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二人交情甚笃,互相切磋学问,饶先生教他《说文解字》,他教饶先生梵文。白春晖是正宗的婆罗门,饶先生跟他学习进步很快,梵学研究日益精进。是年,饶宗颐受聘为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研究员和永久会员并跟随白春晖的父亲学习《梨俱吠陀》。饶先生学习勤奋,游学足迹遍及印度南北。此间,饶先生发现刘熙《释名》源于《婆罗门经》,韩愈《南山诗》深受马鸣《佛所姓赞》的影响,“悉昙”之学对中国音韵学、文学影响深远。期间饶先生还翻译了《梨俱吠陀》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与汪德曼相识。归途游锡兰等国,有《佛国集》记游踪。《词籍考》出版。1968年至1973年——应新加坡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游历星马的星洲、马六甲槟城等地,搜集华文碑刻,后整理为《星马华文碑刻系年》。1969年——刊《清词年表(稿)》。1970年至1971年——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大学 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出版。与法国戴密微教授合著的《敦煌曲》,法两种文字在巴黎刊行。《晞周集》出版。1972年——任法国远东学院院士。1972年至1973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教授。1973年至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75年——出版《选堂赋语》、《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临本》。1976年——在巴黎从博特罗习楔形文字及西亚文献,首次译出《西亚开辟史诗》。1977年——《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出版。1978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在香港大会堂主办《饶宗颐书画展》;8月,举行个人书画展于曼谷。《选堂诗词集》、《敦煌白画》出版。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应聘为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部客座教授,主讲“中国古代宗教”。1979年——应中山大学之邀,首次回内地参加中国古文字学会议,会后赴湖南考察马王堆出土文物。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 是年4月,游瑞士,过阿尔卑斯山入意大利,有《古村词》纪游。1980年——于日本京都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讲学。日本二玄社主办“饶宗颐教授个人书画展”于东京。选为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聘为澳门东亚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10月,在武昌参加全国语言学会后,历时三月,参观国内博物馆33个,足迹遍14省市。1981年——于新加坡举行个人书画展。参加太原古文字学 讨论会。出版《远东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担任澳门大学客座教授。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获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衔。被邀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出版《选堂集林·史林》、《云梦秦简日书研究》(与曾宪通合作)。1983年——日本东京二玄社为其出版《虚白斋书画录》,《敦煌书法丛刊》(共29册,至1986年出齐)。1984年——为澳门东亚大学研究院创办中国文史学部,并任该学部主任。应聘为敦煌研究院荣誉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咨询委员、浙江温州师范学院名誉教授。于马来西亚举行个人书画展。出版《选堂选集》。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于香港三联书店、汉城利马美术馆及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个人书画展。《楚帛书》、《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与曾宪通合作)出版。1986年——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办“饶宗颐教授从事艺术、学术活动50周年纪念——七十大寿书画展”。任香港艺术馆名誉顾问。经倡议,汕头大学、韩山师专、潮州韩愈研究会联办的“首届国际韩愈学术讨论会”在汕头召开。1987年——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任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研究员。1989年——出版《固庵文录》、《甲骨文通检》(一)。1990年——任香港博物馆名誉顾问。《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悉昙学绪论》、《词学秘笈之一——李卫公望江南》、《敦煌琵琶谱》出版。1991年——香港大学 冯平山博物馆主办“饶宗颐书画展”。 《近东开辟史诗》(编译)、《敦煌琵琶谱论文集》、《〈老子想尔注〉校证》、《文辙——文学史论集》(“中国精神史研究之一”)出版。10月,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之邀,作《广州南越王墓的发现及其重要价值》和《香港与广东大陆的历史关系》演讲。11月,参加温州市举办的“谢灵运与山水文学国际研讨会”。12月,到河内参加远东学院90周年的庆典,介绍牙璋在国内外的分布,引起越南考古界的兴趣。1992年——任复旦大学顾问教授。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香港大会堂举行个人书画展。《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出版。5月,任复旦大学顾问教授。1993年——巴黎接受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学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之文化艺术勋章。广州中山大学聘为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名誉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泰国华侨崇圣大学聘为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 应邀担任台湾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张大千、溥心畲诗书画国际学术讨论会”主席。 出版《梵学集》、《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与曾宪通合作)、《法藏敦煌书苑精华》、《饶宗颐史学论著选》、《新加坡古事记》、《甲骨文通检》(二)。12月,由其倡议召开之“潮州学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1994年——任北京广播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于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联合举办“饶宗颐书画展”。获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颁授之“潮学研究奖”。2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的“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第二次国际学术会议,作《由牙璋分布论古史地域扩张问题》专题演讲。 1995年——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落成。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泰国潮州会馆联合举办“饶宗颐书画展”。《甲骨文通检》(三)出版。3月,参加在香港大学 冯平山博物馆举办的“东南亚考古学术研讨会”。北京《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全明文》编委会聘为顾问。11月,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落成。1996年——由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主办、潮州市教育局、文化局协办之“饶宗颐学术研讨会”召开。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饶宗颐八十回顾展”。 1月,参加由港穗澳三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之“南海贸易二千年展览”暨学术研讨会。《澄心论革》(胡晓明编)、《饶宗颐潮学论文集》(黄挺编)、《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由上海再版。8月,由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主办、潮州市教育局、文化局协办之“饶宗颐学术研讨会”召开。1997年——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第一届终身成就奖。 创办《华学》大型学术刊物,由广东中山大学出版。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国学大师”荣誉。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 崇基书院首位荣誉院务委员。1999年——先后受聘为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名誉教授。获颁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人文科学博士。于香港艺术馆及澳门教科文中心举行个人书画展。200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国家文物局及甘肃人民政府颁发“敦煌文物保证研究特殊贡献奖”。受聘为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顾问及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主办“饶宗颐书画欣赏”展览。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成立,被聘为学术顾问。于上海、中山、深圳、澳门艺术博物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个人书画展,及于潮汕地区举行巡回展。2002年——被邀往美国哈佛大学作演讲。香港国际创作学会主办“学艺双携”饶宗颐书画展。2003年——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落成。台湾新文兴出版公司出版《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集共分十四卷,二十册。2009年——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并为其题词“斯文在兹”。2010年——在中国首次举办的世博会上,为家乡潮汕地区的唯一展馆“潮府馆”题写馆名。2012年——收获亚洲首位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荣衔。2013年——被聘为华侨大学名誉教授。2013年——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经印社理事会选举,连任社长。2013年九月十九日——饶宗颐教授入选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举行颁奖仪式(并同时庆祝中大五十年校庆)。(Induction Ceremony for Professor the Honourable Jao Tsung-I as Associate Foreign Member of 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 Institut de France. 19 Sep, 2013)。顾念到饶公年事已高(高龄九十八),不宜远行,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终身院士傅飞岚 Franciscus Verellen (施舟人弟子)与常任秘书长Michel Zink教授,特亲自前来香港举行授职仪式,由傅飞岚教授宣读颁奖辞,由Michel Zink教授授予院士佩剑与文凭证书。这是法兰西学院首次于法国境外举办院士授职仪式。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主要作品
学术论著
饶宗颐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已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
饶宗颐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可简明概括为如下三点:
(一)本世纪的中国传统人文学术研究,一个大的趋向即如何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再向上一层。向上之路,依学者个人的天资禀赋与治学风格、学术背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饶宗颐经其特殊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其成绩足以与当代名家相颉颃。
(二)由于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锁国状况,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践踏,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氏学问生命的精进期,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譬如,1956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期计划。在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一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如果说,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必资延续下去的话,饶宗颐的学术位置亦将因此而显出其重要意义。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一定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启示意意义。
根据饶宗颐自己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音乐作品
除了诗词和书画,饶宗颐也懂得音乐。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于此建树甚多。然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饶宗颐蓄有古琴数张,其中一张是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关于这琴他曾有《凄凉犯》词咏其事。早年由于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50年代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习指法,终有所成就。并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味,在这方面也有大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绘画作品
不少人把饶宗颐与王国维及陈寅恪相比,因为他们都是在治学上,既博而又能深,在不少学术领域上,具有很大开创性。但王观堂及陈寅恪两位,都未有如饶宗颐教授之艺术成就,所以若以前人相比,饶宗颐应是更近宋代苏轼。
东坡居士不仅是文、史、诗、词等等,都能「新天下之目」,他的书法,为宋四大家之首,绘事开文人画之先。而更像饶宗颐的是他的画为其书名所掩,他的书法为其学术上之光芒所掩。
饶宗颐一向主张学艺双携,二十多年前,世人罕有知其精湛书画,近四份一世纪来,世人多知其书而不 知其绘画成就,一点不逊于书法,且有过之。笔者近三十年来,一直有机会亲睹他在绘事的发展,故敢肯定言,他是在近代画史中,一定会占有卓越位置。
二十世纪初,中国画坛随着国势变易而很乏自信,有人到东瀛去间接求取西方绘画知识,有人到欧洲研究绘画。他们提出过全盘改革中国画的讲法,也有讲取西洋画法救中国画之敝。有人主张中国铜器铭文及碑刻上书法入画,以求出路,亦有所谓折衷中西,以求图绘之现代化。近半世纪来,更有不少以各种绘写技法来开创自我画风。
饶宗颐于绘画,入手是用很传统方法。从古人处下功夫,更从造化处得事物的精神。他不排斥西方之理论技法,亦不取自四王以来摹古之风。不讲求「一超而入如来境地」,因为他知道没有深厚根基,翻新花样只是一时云烟过眼,而讲求循序渐进,逐步建立自己风格。这在上面所选一百多件饶宗颐教授近四份一世纪中创作的绘画,可以清楚见到,他的作品,随时间而精进,并无定下了形,精神面貌,越来越精到。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学问、胸襟、气魄,越来越明显地在其作品中显露出来。中国画之钵于世界其它地域绘画者,是中国绘画的美,是要在画外求之,也就是说,中国画是要内含创作者之人品、学养、性格,甚至世界观。至于技法,不过是帮助创作者把这一些表达得更完美而矣。
饶宗颐在技法上,经过了超越半世纪的磨炼,所谓师古人、师造化、得心源,对于他已经是控制自如之事。而他的学养及学术研究,性情及人生观,现今更圆通无碍地溶在画中,使到他的画成为世人所称,极其罕见之学者画。
主要作品 :《加拿大路易士湖雨意》、《蒲甘佛塔》、《桂林漓江春雨》、《仿马麟二老观瀑图》、《新加坡阿答屋》、《庐山含鄱口》、《尼加拉瓜瀑布》、《米南宫笔意溪山雨意图》、《松柏长春》、《仿马麟二老观瀑图》、《不动明王》、《法国中峤春色 》、《狮山晨曦》、《日本高野山》、《米南宫笔意溪山雨意图》、《宋元禅僧笔意散发登山》、《荷藕》、《达摩面壁》等。
敦煌学
《殷代贞卜人物通考》(1959)
《选堂集林.史林》(1982)
《甲骨文通检》1.敦煌学:代表作有《敦煌书法丛刊》
《敦煌本老子想而注校笺》
《敦煌曲》(合著)
《敦煌琵琶谙》
在敦煌学研究领域,饶宗颐有许多开创性贡献,被学界誉为当代“导夫先路”的敦煌学大师: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首次据英伦敦煌写卷讲述禅宗史上的摩诃衍入藏问题,最早提出“敦煌白画”概念,所著《敦煌曲》《敦煌曲续论》是敦煌曲子词研究的先驱之作,他还是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尤为可贵的是创立“西北宗山水画”,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
饶宗颐还长期担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顾问,在香港举办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邀请大陆学者到香港从事敦煌学专题研究,主持编辑《敦煌吐鲁番研究》等敦煌学专门杂志,成为国际敦煌学的有力推手和卓越领袖。
甲骨学
代表作有《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甲骨文通检》(主编)
《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
词学
代表作有《词集考》
《清词年表》
《全明词》
史学
代表作有《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九龙与宋季史料》
《选堂集林·史林》
《潮州志汇编》
目录学
代表作有《潮州艺文志》(合著)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
潮州志
1946—1949年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由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补编重刊,编印工作业已告竣,于8月3日正式出版,为建设文化潮州献上一份厚礼。
重刊的《潮州志》是一部鸿篇巨著,全书按1949年已刊行版式编为10册,4400页,230多万字,合为《古瀛志乘丛编》一大集,将于向海内外发行。重刊的《潮州志》补编卷首一册编入4篇序文:民国时期曾任铁道部长、广东省文献会主任叶恭绰1949年夏撰写的《潮州志序》,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2004年8月撰写的《重印〈潮州志〉序》,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2004年7月撰写的《重印饶氏〈潮州志〉序》,饶宗颐2005年6月撰写的《重刊〈潮州志〉序》。
楚辞学
代表作有《楚辞地理考》
《楚辞书录》
《楚辞与词曲音乐》
考古学
《唐宋墓志》
《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合著)
金石学
《新加坡古事记》
书画
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饶宗颐教授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壳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而沁人心扉的书卷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
饶宗颐教授先后举办过多次书画展,出版了很多书画集,每次都引起轰动,引来无数赞誉声,他的作品已为世人所共知,并成为书画收藏家搜寻的对象。早在1994年9月7日《饶宗颐教授书画展》在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展览馆揭幕时,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亲临剪彩,首都各界知名人士有200多人出席,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给予了重点报道。
代表作有《画(国画史论集)》
《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
此外还有大量书画艺术作品。
诗词作品
饶宗颐的友人和门人成立了一个“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替他印行了一部《选堂诗词集》。夏书枚先生说他的诗“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靡不尽其神趣”。港大罗忼烈 教授说他的词“才大拟于坡仙,格高无愧白石”。可见他的诗词所曾获很高评价。
现选录几首如下:
《泰姬陵》
雄心剩欲寄温柔,倾国生来有底愁。
竞逐名花憔悴损,玉钩残梦冷于秋。
名陵风月异朝昏,眉妩遥山带泪痕。
莫道霸图今已矣,御街坠叶为招魂。
《罗马圆剧场废址》
城旦艰难八载成,劫灰历历古今情。
穹庐犹是凌霄汉,六百年间恨不平。
门锁修龄白日长,人间换尽旧伊凉。
雄狮猛士真何益,未解拽尸意可伤。
欲谱无愁果有愁,北齐歌吹亦温柔。
白杨风起多冤鬼,掷尽头颅可自由。
拽尸(拽出死尸)喻悟得西来意,见《传灯录》。圆剧场为罗马人娱乐游戏之所,公元七十二年,俘犹太人三万驱使建筑,历八载始成,可容观众八万人。地下藏猛兽,供与勇士角斗。一般旅游册子称斗兽场。
少年饶宗颐先生创作的《优昙花诗》,这组诗刚一传出,便使当时潮州诗文界颇为惊叹,诗坛宿学皆与之唱和,这一年是1933年,饶宗颐先生只有十六岁,遂被称誉为“神童”。次年(193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文学杂志》刊载了这组诗。由于《文学杂志》发行量极少,世人多不见到,就是省内各大图书馆也未收藏。饶老本人曾托人多方寻觅。1997年才由中山大学研究人员检获,饶老闻知欣喜极了,即书成条幅,以作纪念。
《优昙花诗》
优昙花,俗称昙花,也称“月下待友”、“月下美人”,为多年生
常绿肉质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斯里兰卡(锡兰)。花白色,达20多瓣,极富香气。遗憾的是,昙花深夜开放、翌晨凋萎,观赏期只有几个小时,人们只有牺牲睡眠,才能欣赏到它那动人艳丽姿态,故有“昙花一现”的典故。饶宗颐的咏《优昙花诗》,既描绘了昙花的形神姿色,又赞美了她的品质情操,由此人们可以看到少年饶宗颐的成熟思想和诗歌艺术特色。
第一首,作者吟咏了在自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植的两株昙花,每当夏末秋初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芳香袭人,恍若白衣仙女下凡。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美的花,却只开一个夜晚,次日凌晨就凋谢了,多令人伤感啊。当然,诗人歌咏的重点在于昙花的冰肌玉质,在于其不与群芳争妍、稍然离开污浊尘世,返回大苍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真是构思新颖,意趣横生。历代咏昙花的诗作不多,饶宗颐为何赋予昙花这么高的品格,这是因为饶宗颐自小谙熟佛典,《法华经》上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优昙花是佛家圣洁之花。饶宗颐少年时对它有特别的情感,并且高声赞美,正是其中的原因。
《优昙花诗》第一首主要是咏物;第二首则重在述怀。诗人在这里提出“人世衰荣,变幻难测”之理。他认为,即使“千载”也不足以言修身,转瞬就逼在眼前。“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是诗的结句。对此,他的“太夫子”温丹铭老先生给予爱护和勉励。还说,“饶子年方少,前途远大,吾愿其有以进之也。”
著作列表
著述要目以下包括学术专著单行本目录、书画集目录、诗词结集及发表目录(至1998年)三方面。
《潮州艺文志》
岭南大学《岭南学报》专号 1935-1937年第五、六合卷
《潮州丛著初编》
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出版 1938年初版 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重印
《楚辞地理考》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初版 台北九思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重印
《潮州志》
汕头潮州修志馆发行 1949年初版
《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
香港1950年初版
《海南岛之石器》
国泰印刷所 1951年1月稿(新加坡大学图书馆藏 编号2148—1843)
《明器图录·中国明器略说》(附英译)
香港大学 东方文化研究院印 1953年
《战国楚简笺证》(油印本)
京都 1954年
《人间词话》平议
香港1955年初版
《长沙出土战国楚简初释》(油印本)
京都 1955年
《楚辞书录》
选堂丛书香港1956年1月初版
《巴黎所见甲骨录》
香港1956年12月初版
《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
《选堂丛书》香港1956年初版
《战国楚简笺证》(长沙仰天湖武国楚简摹本)
香港上海出版社 1957年初版
《词乐丛刊》(与赵尊岳、姚志伊合著)
《香港坐忘斋》 1958年10月初版
楚辞与词曲音乐
《选堂丛书》 香港 1958年初版
《长沙出上战国缯书新释》
选堂丛书 香港 1958年初版
《九龙与宋季史料》
《选堂丛书》 香港 1959年11月初版
《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香港大学出版社 1959年11月初版
《词籍考》
香港大学出版社 1963年2月初版
《文心雕龙研究专号》(主编)
香港大学中文学会庆祝金喜纪念特刊 1963年 又台北明伦出版社1971年2月初版
《景宋乾道高邮军学本淮海居士长短句》
香港龙门书店 1965年5月初版
《潮州志汇编》
香港龙门书店 1965年7月初版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
香港龙门书店 1970年12月初版
《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
新加坡 1970年初版
《敦煌曲》(Airs deTouen-Houang)
withan adapation into French by Prof.Paul Demieville Centre
National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Paris 1971.
《选堂赋话》
香港万有图书公司 1975年5月初版 又见辑于何沛雄编《赋话六种》内香港万有图书公司 1975年5月初版
《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临本》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专刊之一 1975年9月初版 1976年5月增订再版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香港龙门书店 1977年9月初版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丛书1997年再版
《敦煌白画》
法国远东学院考古学专刊 巴黎 1978年初版
《香雪庄藏砂壶·供春壶考略》(编著)
新加坡 1978年
《唐宋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史料丛刊(二)》(法国远东学院共同出版 列该院期刊127号) 1981年初版
《选堂集林·史林》
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1月初版 台湾明文书局重印
《云梦秦简日书研究》(与曾宪通合著)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专刊之三 1982年初版
《虚白斋书画录》
东京二玄社 1983年初版
《选堂选集》
现代佛学大系第53册 第273-538页 台北弥勒出版社 1984年2月出版
《楚帛书》
香港中华书局1985年第1版
《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与曾宪通合著)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专刊之四1985年初版
《敦煌书法丛刊》(共29册 编)
《东京二玄社》 1983年至1986年
《固庵文录》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9年9月初版
《甲骨文通(一):先公、先王、先妣、贞人》(主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9年出版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悉昙学绪论》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香港三联书店联合出版
1990年4月初版
《敦煌琵琶谱》(编)
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丛刊之一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0年12月台一版
《词学秘笈之一——李卫公望江南》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0年初版
《近东开辟史诗》(编译)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1年1月台一版
《敦煌琵琶谱论文集》(编)
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丛刊之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1年8月台一版
《Questionson the Origins Of Writing Raised by the Silk Road》
(Translatedby Denis C.Mair & Victor H.mair)
Sino- Photonic Papers No.26;September,1991.Order from
Pepartmentof Oriental Stuelies,University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PA19104-6305,USA.)
《老子想尔注校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
《文辙——文学史论集(上、下)》
台湾学生书局 1991年11月初版
《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
北京中华书局 1992年10月初版
《广济桥史料汇编》(与张树人合编)
香港新城文化服务有限公司 1993年2月第一版
《画(左)宁(右)页——国画史论集》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1993年6月20日初版
《梵学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7月第一版
《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与曾宪通合著)
北京中华书局 1993年8月第一版
《法藏敦煌书苑精华》(编纂)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
《饶宗颐史学论著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11月第一版
《甲骨文通检:地名(二)》(主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4年初版
《潮州本草》 排印本
《楚辞参考资料》 (又名《楚辞别录》)(编)油印本
《澄心论萃》(胡晓明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敦煌曲续论》
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1996年版
《选堂文史论苑》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文化之旅》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华学》(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
香港 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选堂书画集》
香雪斋 1978年1月
《选堂扇面册》
芥子居 1985年1月
《饶宗颐书画集》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9年
《选堂书楹联初集》
香港艺苑出版社 1992年6月
《饶宗颐翰墨》
香港艺苑出版社 1992年8月
《饶宗颐书画》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10月
《瑶山诗草》
1947年
《选堂诗钞》(甲午)之诗心四首
香港大学文学院年刊 1958年4月12日
《选堂近诗》
《蓝字四页(有李棪斋小引)》 1964年
《白山集》(线装)
1966年3月
《黑湖集》
LeRecueil du lac Noir;戴密微(paulDemieville)法译;Etudes
Asiatiques;·1968年于瑞士印行;油印本
《固庵词》(排印本)
1968年于香港
《晞周集》(线装)
1971年3月 另有排印本
《宋元吟韵继声十首》
香港明报月刊 1973年6月 第48-52页
《宋元行吟图题诗》香港明报月刊 1973年7月 第48-52页
《选堂诗词集》
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 1978年1月
《佛国集》
《欧游杂诗》 油印本
《浙东游草》
香港明报月刊 1985年2月 第61-64页
《古村词》
香港明报月刊 1985年3月 第16-17页
《题日本五山僧所著书五首》
香港明报月刊 1986年1月 第134页
《九州诗槁》
香港明报月刊 1986年10月 第69-70页
《揽辔集——日本纪行诗稿》
谭汝谦编《港日关系之回顾与前瞻1845-1987年——香港日本文化协会25周年纪念特集》 香港日本文化协会 1988年 第483-490页
《题伍蠡甫长卷八段锦小景》、
香港明报月刊 1989年3月 第73页
《云冈绝句(三首)》
香港明报月刊 1989年3月 第73页
《选堂诗词集》
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公司 1993年1月台一版
《澄心选萃——饶宗颐的艺术》
香港中国健康工程引发基金会 1999年8月
《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9月
至今已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
根据先生自己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敦煌学
《殷代贞卜人物通考》(1959)
《选堂集林.史林》(1982)
《甲骨文通检》 1.敦煌学:代表作有《敦煌书法丛刊》
《敦煌本老子想而注校笺》
《敦煌曲》(合著)
《敦煌琵琶谙》
甲骨学
代表作有《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甲骨文通检》(主编)
《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
词学
代表作有《词集考》
《清词年表》
《全明词》
史学
代表作有《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九龙与宋季史料》
《选堂集林·史林》
《潮州志汇编》
目录学
代表作有《潮州艺文志》(合著)
《香港大学 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
楚辞学
代表作有《楚辞地理考》
《楚辞书录》
《楚辞与词曲音乐》
考古学
《唐宋墓志》
《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合著)
金石学
《新加坡古事记》
书画
代表作有《画(国画史论集)》
《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
此外还有大量书画艺术作品。
潮州志
1946—1949年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由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补编重刊,编印工作业已告竣,于8月3日正式出版,为建设文化潮州献上一份厚礼。
重刊的《潮州志》是一部鸿篇巨著,全书按1949年已刊行版式编为10册,4400页,230多万字,合为《古瀛志乘丛编》一大集,将于向海内外发行。重刊的《潮州志》补编卷首一册编入4篇序文:民国时期曾任铁道部长、广东省文献会主任 叶恭绰1949年夏撰写的《潮州志序》,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2004年8月撰写的《重印〈潮州志〉序》,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2004年7月撰写的《重印饶氏〈潮州志〉序》,饶宗颐2005年6月撰写的《重刊〈潮州志〉序》。
邮票作品
2017年3月8日,香港邮政宣布,将于3月23日推出一套“饶宗颐教授画作及书法”的邮票及相关集邮品。
出版图书
潮州志
作者名称 饶宗颐
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总纂的《潮州志》,在历经半个多世纪后以崭新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29日上午,潮州市隆重举行《潮州志》重刊首发仪式。 重刊的鸿篇巨著《潮州志》按1949年刊行版式,编为10册4400页,230多万字,其规模格局已接近当年原拟之体制。
澄心论萃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1996年07月
《澄心论萃》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07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饶宗颐。
佛国集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2013年09月
《佛国集》是201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饶宗颐。
符号·初文与字母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2000年03月
《符号·初文与字母》是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饶宗颐。
固庵文录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2000年1月
饶宗颐(1917-),广东潮安人,字固庵,号选堂,早年入广东通志馆任纂修,又从王云五、叶恭绰治语言学、词学,为顾颉刚编《古史辨》。
黑湖集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2013年7月
《黑湖集》是2013年7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饶宗颐。
老子想尔注校证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1991年11月
本书是一部研究《老子想尔注》的专著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2009年9月1日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是2009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饶宗颐。该书主要讲述了饶宗颐的生平以及优秀的学...
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2005年9月
《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是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作者是沈建华。
文化之旅
作者名称 饶宗颐
作品时间 1998年3月
《文化之旅》是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饶宗颐。书中主要阐述了:做学问与写字作画一样,都很讲究一个“气”字。
荣誉记录
饶宗颐教授历年获奖及荣衔表:1946年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委员;1962年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 儒莲奖;1963年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永久会员;1974年法国远东学院院士;1979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1980年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该会是欧洲最古老亚洲学会;1982年香港大学荣誉文学 博士;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86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1987年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12月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人文科学博士,为该院建院125年颁授的第一位人文科学博士;1993年12月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勋章;1994年汕头市潮汕 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学研究特别奖,饶教授将全部奖金捐赠香港中文大学 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1997年北京大学开设之原校长汤用彤学术讲座首位主讲教授;1998年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国学大师荣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首任荣誉院务委员。学术地位与影响:饶宗颐教授对于敦煌学、甲骨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文学艺术史及世界比较文化史等方面的学术影响,已有季羡林、李学勤、钱仲联、姜伯勤、李联升等中国著名学者以及戴密微、池田温、吉川幸次郎等海外汉学家著文评价,收入香港 三联书店《论饶宗颐》一书(1995年出版)。2011年7月1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这颗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是紫金山天文台于1978年10月30日发现的。2012年12月,获颁亚洲首位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荣衔。2013年1月,香港浸会大学开设“饶宗颐国学院”。2013年3月,国立华侨大学荣誉教授。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3月26日,山东大学在香港大学王赓武讲堂举办仪式,授予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博士学位。2014年9月29,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4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上,饶宗颐获得“终身成就奖”。2016年3月24日,饶宗颐进入2016胡润艺术榜完整名单前100位。2018年2月22日,饶宗颐先生纪念会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主要成就
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 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学术方面饶氏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可简明概括为如下三点:(一)、本世纪的中国传统人文学术研究,一个大的趋向即如何在乾嘉诸老的基础上再向上一层。向上之路,依学者个人的天资禀赋与治学风格、学术背景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饶宗颐经其特殊的个性聪明才智,正是处于此一学术潮流中的前线人物,其成绩足以与当代名家相颉顽。(二)、由于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锁国状况,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践踏,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氏学问生命的精进期,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譬如,一九五六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期计划。在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一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如果说,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必资延续下去的话,饶宗颐的学术位置亦将因此而显出其重要意义。(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一定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名人。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启示意意义。绘画、书法 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饶宗颐教授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壳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而沁人心扉的书卷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饶宗颐教授先后举办过多次书画展,出版了很多书画集,每次都引起轰动,引来无数赞誉声,他的作品已为世人所共知,并成为书画收藏家搜寻的对象。早在1994年9月7日《饶宗颐教授 书画展》在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展览馆揭幕时,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亲临剪彩,首都各界知名人士有200多人出席,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给予了重点报道。音乐方面除了诗词和书画,饶宗颐也懂得音乐。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于此建树甚多。然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饶宗颐蓄有古琴数张,其中一张是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关于这琴他曾有《凄凉犯》词咏其事。早年由于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50年代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习指法,终有所成就。并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味,在这方面也有大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个人生活
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州,此地人文鼎盛,自宋代便有“海滨邹鲁”美誉。饶宗颐出生时,“家族正如日中天。他的高祖父有四个儿子,每人都开有钱庄,自己发行钱票,有钱就可以买书” 。祖父饶兴桐是潮州商会会长 ,饶宗颐的母亲蔡夫人亦出身名门,其父蔡子渊是清代进士 ,父亲饶锷是当地知名的考据学家,与著名画家佃介眉 、著名诗人高吹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之祖父)是故交 ,几代皆为潮州首富 。堂侄女饶芃子是暨南大学原副校长、中文系主任、校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002年9月,根据多方考证后,饶宗颐最终确认其祖籍地为梅县松口镇。为此,他专门为饶氏宗族重修的族谱拜题“饶氏族谱”四字。
社会活动
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大地震,饶宗颐大笔一挥,书就“大爱无疆”4字,为四川灾区筹得500万元。2010年8月,得知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正在敦煌庆贺95华诞的著名香港学者饶宗颐决定将160万寿礼捐赠灾区。2010年11月18日,敦煌晚会筹款1316万元用于维修及保育敦煌石窟经费。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捐赠10张书画作品供现场拍卖。2013年4月,惊悉四川雅安地震、深感心痛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说,“戚戚之情,哀哀我心”,“现捐款50万元港币以表微衷。”向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同胞发出上述慰问信的饶宗颐,其夫人2013年4月29日不幸逝世。经此变故,饶宗颐牵挂灾区同胞之心不改。4月30日,这位大师委托饶宗颐基金会主席孙少文等人来到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中联办)、转交善款。中联办副主任殷晓静说,饶老对国家的一片赤子之心令人尊敬。
人物纪念
2018年2月22日,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纪念会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法学者齐聚一堂,缅怀饶宗颐先生对中国文化研究、中法文化交流以及世界文化研究作出的杰出贡献。纪念会由饶宗颐的法国学生、著名汉学家汪德迈和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副教授李晓红主持,现场放映了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录制的饶宗颐纪录片。一位参加纪念会的法国人:我不是汉学家,只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普通法国人。有关饶宗颐纪录片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位伟大的学者,他博大精深的研究震撼了我。2018年2月27日下午4时30分,家人在位于北角的香港殡仪馆设灵,让公众致祭,28日上午10时30分举行追思送别仪式,随即大殓及出殡。在香港举行饶宗颐教授丧礼仪式期间,饶公出生地潮州市将暂停“一江两岸”夜景亮灯和广济桥“光影秀”表演,以表达家乡人民对饶公的无限哀思和深切缅怀。
人物评价
学者评价
饶氏治学,“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
通儒,学兼中西。饶宗颐知古而不泥古,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从世界人类文化的高 度审视本民族文化及其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他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道路,采用的治学方法却有异于传统,因而才取得超迈前人的成就。他的标新立异,首先源于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其次是以自己的中华文化之心去深刻理解和感受各不同文化的差异。 饶宗颐跳开中国看中国,所以对“国学”、“国学大师”等提法都有保留。他说,国学就是本国的文化,每个国家都有本国的文化,把中华文化称为国学,放到世界上就不通了,因此主张称“汉学”或“华学”更准确。他于1995年创办以中文为媒介的大型国际性学报《华学》并自任主编,由香港大学 饶宗颐学术馆、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及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至今已出版8期。
他说,研究传统中国学问,最好使用中文撰写论文才不隔膜,《华学》发表的论文深受国际学术界重视。
采访中笔者提到,内地有学者一反传统观念,指家喻户晓的忠臣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看法一成不变,还是大大的奸臣,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等等。对这些“研究成果”,究竟应怎样看?饶先生没有正面回答,只淡淡地说:历史人物要放到历史环境中看,《三国志》是晋朝人编的,比如“隆中对”里是出山前的原话还是后代史家归纳的文字要搞清,否则站在后来的角度看当时,就真成了“事后孔明”了。
饶宗颐重视“国本”,又能会通古今中外。论者评价:“饶氏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他通晓汉语中文及闽、粤等多种方言和英、法、日、德、印度6国语言文字,对古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也颇有研究,这连其本国人都鲜有通晓的。因此他史识广博,了解西方和东方一些国家的历史文化,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比照中,互动认知,不断发明,提出和解答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问题,想他人所未想,道他人所未道。而一旦公布,便成人所共想,其观点便为世所公认。
以他在域外汉学传播方面的成就为例,他是编录新马华人碑刻、开海外金石学先河的第一人;是在日本东京出版《敦煌法书丛刊》、在国际学界讲敦煌本《文选》和据伦敦敦煌卷子讲禅宗史上摩诃衍入藏问题的第一人,如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已成历史;是在国际上讲巴黎所藏甲骨、日本抄本《文选》五臣注的第一人;是利用日本石刻证明中日书法交流并非始自唐朝的第一人;是讲有关越南历史《日南传》的第一人;辨明新加坡古地名及翻译译名,并撰写新加坡前代史《新加坡古事纪》的第一人;利用中国古代文献补缅甸史的第一人;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上开阔的国际视野,既注重中国历史文化和典籍在海外流传的各种形态的研究,又对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不懈求索。在1956年《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中,将伦敦所藏这部早期天师道思想秘籍公诸于世,并作出笺注,从而引发了当年欧洲学界对中国古代道教研究的热潮。
他也不是凡事必中国古代第一。比如他研究认为,人们引以为豪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他则与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之父Cyrus于公元前五三九年克服巴比伦后统治万民,在圆筒刻石上明功记德、称百姓为Black-headed people(黑首)相比较,认为“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天下,刻石颂德,分立三十六郡,更民名曰黔首(黑首),颇疑远受到波斯分省制度之影响,而‘黔首’一名则承袭西亚之旧称。”
学生评价
汪德迈是法国汉学家戴密微的学生,现已90高龄,上世纪60年代被派往香港大学学习,师从饶宗颐。回忆起与饶宗颐先生的交情,如此评价:在香港期间,我不仅在学校里听饶公的课,每周还到他家里学习《说文解字》。他慷慨地帮助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法国汉学家,是我一生都信赖和依靠的人;始终在帮助和支持法国汉学界的发展。
其他评价
沈建华:总有一批人对中国文化怀着敬意和深情
郑会欣:香港是饶公的福地
王素:这是一个很难出大师的时代
李均明:饶公的心跟老百姓还是贴得很近的
李焯芬:饶公有一个不老的好奇心
张靖依对他的书法评价是:“无所不能”
林伦伦对饶先生的评述:先生“业精六学,才备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