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中国历史君主)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0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裕的祖籍在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祝总斌将刘裕的门第归于江左的“低级士族”(陈寅恪认为是“次等士族”)。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十七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在分娩后患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高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拘小节,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意气用事、做事楚剌,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樗蒲。由于一向贫穷,遭乡里贱视,时人大多不能赏识他。不过,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却对刘裕颇为赏识,王谧曾对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投戎建功

主词条:晋安之乱

刘裕后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或因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十二月,刘牢之率部抵达吴地,派刘裕领数十人侦察义军的动向。不巧碰上数千义军,刘裕率众迎战,在随从战死大半的情况下仍手舞长刀,酣战不止。后来,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及骑兵主力相继前来,起义军溃退,刘裕乘胜收复山阴(今浙江绍兴)。孙恩逃回海上。

隆安四年(401年)五月,孙恩攻克会稽郡,杀死谢琰。十一月,刘牢之再次领兵东征,孙恩败退。刘牢之驻扎上虞,派刘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宁波)。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数百名,刘裕常常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每战都冲锋在前,起义军这才退回浃口。

隆安五年(402年)春,孙恩频繁进攻句章城,每次都被刘裕击败。三月,孙恩北击海盐县,刘裕跟踪追击,在海盐县城旧址筑起城池。起义军连日攻城,城内兵力空虚,刘裕就挑选数百人组成敢死队,都脱掉盔甲,手持短兵器,击鼓呐喊冲出城。起义军遭到震慑,士气大丧,丢盔卸甲逃散,大帅姚盛被斩。刘裕虽然连战连胜,但考虑到众寡悬殊太大,于是假装弃城而逃,诱使起义军蜂拥进城。他乘其懈怠,发兵伏击,大败义军。六月,孙恩转进渡海,准备突袭丹徒(今江苏镇江),聚集部众达十余万。刘牢之还驻山阴,京师震动。刘裕闻讯,日夜兼程,与起义军同时抵达丹徒。当时敌我众寡悬殊,又加上长途急行军十分疲惫,而丹徒守军又无斗志。孙恩率兵数万,攻打蒜山,遭刘裕部猛攻而大败,跳崖投水而死者甚众。八月,朝廷加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派他领水军追击至郁洲,又大败孙恩,迫使其南逃。十一月,刘裕在海盐再度击破孙恩。自此,他三战三捷,俘虏义军数以万计,而义军遭遇“饥馑疾疫”,死亡过半,从浃口撤至临海。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当时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匡辅晋室

主词条:刘裕击桓玄之战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的桓玄以可乘之机。元兴元年(402年),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抵御,刘裕也随军前往。刘牢之率部到达溧州(今江苏溧阳)时,遭遇桓玄所部,刘裕请求发起攻击,未得同意。刘牢之打算派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遭到刘裕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联袂坚决谏阻,刘牢之不听。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刘牢之惧祸而逃,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视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

元兴二年(403年)初,孙恩的妹夫卢循再次起事。五月,桓玄派刘裕讨伐,杀其大帅张士道。卢循渡海南逃,刘裕因功被加封为彭城内史。十二月,桓玄篡位,对司徒王谧说:“昨日看见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豪杰。”于是更对刘裕款待备至,恩宠有加。

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劝桓玄除掉刘裕,但桓玄却以要借刘裕荡平中原为由拒绝。同时,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欲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兵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和北府兵残余兵将联络,伺机反攻桓玄。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歼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杀死桓修。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桓玄自从获悉刘裕率众起义后,成天忧心忡忡,想不出对策。有人说:“刘裕等力量弱小,哪里具备成气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担忧呢?”桓玄回答说:“刘裕堪称当代雄才;刘毅家无多少储蓄,却像掷骰子一样捐出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他们联合起来,共举大事,怎能说他们不会成功呢?”

桓玄先派手下猛将吴甫之及皇甫敷带领精兵抵抗刘裕,刘裕先于江乘杀吴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罗落桥时奋力作战,又杀皇甫敷,继续进攻。三月,刘裕进攻覆舟山,并命弱兵登山,持着旗帜分道而行,营造四周皆有士兵,数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军大多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刘裕都没有斗志,刘裕于是与诸军进攻,顺利以火攻击溃桓玄守军,而桓玄亦弃城西逃。

三月,刘裕获王谧等人推举,出任使持节、镇军将军、徐州刺史,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不久后,又奉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领百官行事。东晋末年,政局混乱,百官放纵,百业废弛,刘裕以身示范,先以威严约束宫廷内外,百官都认真供职,在二三日内,朝廷风气为之大变。

刘裕在进建康城后,派诸将追斩桓玄,晋安帝在江陵复位。然而,桓氏势力仍在荆州盘据,并反攻江陵,直至义熙元年(405年),晋军才再收复江陵,驱逐当地桓氏势力,并迎安帝返回建康。不久,刘裕还镇丹徒。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淮北诸郡,后秦皇帝姚兴或鉴于西面战事吃紧,不想再在东面与刘裕为敌,于是答应将淮北十二郡全部归还。

义熙二年(406年),刘裕因功受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获赏绢三万匹。僚佐规格只比原太傅谢安府低一等。

义熙四年(407年)正月,因王谧去世,刘裕听从幕僚刘穆之劝言,入朝商议继任人选。最终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权。

攻灭南燕

主词条:刘裕灭南燕之战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强大自身,刘裕决定兴师北上。

义熙五年(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袭位,纵兵肆虐淮北。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于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慕容超恃勇轻敌,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六月,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今属山东日照),越大岘山。慕容超此前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五万进据临朐(今属山东潍坊)。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四万继后。燕军至临朐,慕容超派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东弥河)。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刘裕以战车四千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与慕容超所派精骑激战,胜负未决,刘裕采纳参军胡藩之策,派兵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又纵兵追击单骑逃脱的慕容超,大败燕军,斩段晖等十余将。慕容超逃还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刘裕乘胜追击北上,攻克广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围困之,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使驰往后秦求援。七月,后秦主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一万,与洛阳守将姚绍汇合,统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向刘裕宣称,后秦以十万兵屯洛阳,若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识破姚兴虚张声势,不为所动。不久,姚兴被胡夏军击败,遂令姚强撤回。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欲割地、称藩于东晋,刘裕不允。南燕大臣相继降晋。九月,刘裕截获为借兵去后秦的韩范,使其绕城而行,以示后秦救兵无望,城内南燕守军惊恐。十月,晋军在前燕降将张纲的帮助下,制成了飞楼、冲车等攻城器具,加强了攻防能力。

义熙六年(410年)二月,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南燕灭亡。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慕容超被押送回师,在建康街头斩首。

荡定荆江

主词条:晋安之乱

占据岭南的卢循、徐道覆趁刘裕领兵在外,于义熙六年(410年)起兵,进攻江州。朝廷急征刘裕,而当时刘裕刚灭南燕,收到诏书就撤还建康。刘裕至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时知江州刺史何无忌已战死,于是加速回防建康,并于四月赶至。五月,豫州刺史刘毅大败于卢循。卢循继续东下,而刘裕当时就招募兵众,修治石头城并于当地聚兵。不过,由于刘裕急急南返,士卒多有伤病,而建康兵力亦不过千人,面对有十多万人的卢循大军显得实力悬殊,然而刘裕坚决不肯接受诸葛长民及孟昶奉安帝北归广陵避敌的建议,决意死战。

卢循军到后停驻蔡洲(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中),刘裕就以木栅阻断石头城及淮口,修治越城(今江宁县南)并建查浦、药园、廷尉三个堡垒,分兵戍守以御卢循,卢循曾分疑兵进攻白石及查浦,自率大军进攻丹阳郡,但都没有取胜,而且在各县中都无法抢掠到物资,于七月退兵江州。十月,刘裕率刘藩、檀韶、刘敬宣等人进攻卢循,并于十二月以火攻击败卢循船队,卢循试图于左里(今鄱阳湖口)反击,但遭大败,只得南逃广州。但刘裕早已派孙处及沈田子经海路攻占了卢循的根据地番禺,卢循一再败逃,终为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所杀。

刘裕于义熙七年(411年)班师回到建康,受太尉、中书监职位。次年(412年)四月,朝廷以刘毅为荆州刺史。此时,刘毅还割据着豫州、江州,其弟刘藩占据兖州,势力范围包括长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而刘毅不服刘裕,表面拥戴,内心却极度妒恨,刘裕虽每每以宽柔随顺,但刘毅越加骄纵跋扈,多次阻扰刘裕推行政令和布置人事;并打算扩充自己势力,伺机打垮刘裕。他亦得朝中有名望人士归心交结,故此迁镇荆州时就将大部分豫州府属及江州的军队都带去荆州,到任后又重新调度荆州郡县首长,更以患病为由请堂弟刘藩去做他副手。刘裕知其有异心,于是假意答允其请求。但就乘刘藩自兖州治所广陵入朝时就指称他与谢混图谋不轨,便奏报朝廷,将二人赐死。

随后,刘裕亲自率军讨伐刘毅。他命王弘、王镇恶、蒯恩等率兵进至豫章口,包抄江陵,切断刘毅援兵的进军之路,并在江津烧毁舟船而向前挺进。王镇恶等攻克江陵外城,刘毅固守内城,精锐士卒尚有数千人,两军一直战至太阳西斜。王镇恶将刘裕招抚城内士兵和百姓的书信送进城内,众军知道刘裕已到,无不失去斗志。天色已暮,刘裕命王镇恶焚烧四周城门,齐力攻打,刘毅部众便纷纷逃散。刘毅从北门出城单骑而逃,自缢身亡。

刘裕随后率军攻克江陵,逐步消灭了刘毅的残余势力,吞并豫、江二州。刘裕到江陵后,鉴于江州、荆州凋敝残破,法令残缺不全,百姓疲惫匮乏,为赋税劳役所困,难以为生。下令减免税役,并推广到全国,同时对未作军用的州郡县的屯田、池塘、边塞之税,一律免除。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灭谯蜀

义熙改革

自从东晋建立以来,朝廷的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产业。刘裕掌握朝政以后,大力宣传规章制度,施行土断,禁止兼并。会稽郡余姚县的世族虞亮藐视国法,藏匿逃亡人员一千多人,对抗刘裕的改革。刘裕铁腕诛灭了虞亮,罢免了包庇他的会稽内史,法办了大批涉事的士族及官员,一时士族豪强肃然,谨慎规矩,远近遵法守纪,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样胡作非为。在这以前,各州所送的秀才、孝廉大多名不符实,刘裕于是上表申明从前的规定,严整法纪,对地方选拔上来的人才专门进行考试,如有不实,一律严查,保证官员的选拔公正,唯才是举。

义熙十年(414年),刘裕上表请求减轻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之前,山湖川泽都被豪强士族所夺取,百姓打柴、采摘、打鱼、垂钓,都要强迫交税,刘裕上表下令一律禁绝,免征,还山于民,还地于民。当时人们的居住很不统一,刘裕上表制定了条例,于是都依划分的土地为准,施行土断,只有徐、兖、青三州居住在晋陵的人不在划分的范围。各个流民聚集的郡县,有许多进行了合并。

尽吞荆扬

在义熙八年(412年)刘裕征讨刘毅时,晋宗室司马休之占据荆州。他拥兵自重,由于先前就经营过荆州,颇得当地人心。东晋荆、扬二州,地广兵强,又是建康门户,对中央形成巨大威胁,这不得不让刘裕有吞并荆、扬的雄心。义熙十年(414年),司马休之之子司马文思在建康招集轻侠,令刘裕十分厌恶。后来,司马文思欲谋杀刘裕,被刘裕发觉,刘裕将司马文思交给司马休之,让他处置,实质就是要司马休之将其处死。然而,司马休之并没有杀司马文思,只是上表废除其谯王爵位,并写信向刘裕道歉。这举动令刘裕对其大感不满,立刻就命江州刺史孟怀玉戒备。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收杀司马休之在建康的次子司马文宝及侄儿司马文祖,并出兵讨伐司马休之,自加黄钺,领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则上表刘裕罪状,派兵抵抗。当时雍州刺史鲁宗之自感不被刘裕所容,故与司马休之联结,合兵反击刘裕。刘裕前锋徐逵之初战败于鲁轨,众将除蒯恩外皆战死,刘裕大怒。然而当他到时,鲁轨及司马文思率军在悬岸峭壁上列阵,令刘裕难以登岸,刘裕与部将胡藩率兵冒险攀登,司马文思等竟不能抵挡,刘裕就乘对方后撤的机会登岸进攻,终击溃司马休之的军队。四月,刘裕击败司马休之军四万人,攻克江陵,直捣襄阳,荆、扬二州尽被刘裕吞并,司马休之及鲁宗之北投后秦。

自桓玄作乱以来,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灭亡,南方归为一统。东晋境内,全由刘裕势力统治。而刘裕在消灭司马休之后,更获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义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刘裕加领平北将军、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诸军事。至此,他一人已经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兖、南兖、青、冀、幽、并、司、郢、荆、江、湘、雍、梁、益、宁、交、广、南秦共二十二州。

北灭后秦

称帝建宋

巨大的军功,使刘裕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衔,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十月,刘裕进爵为宋王,宋国又增加十郡食邑(总计已达二十郡)。同年末,又获加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礼。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降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东晋灭亡。他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史称其建立的政权为“南朝宋”“刘宋”。

即位之后,刘裕以司马氏为前车之鉴,削弱强藩,集权中央。有鉴于荆州屡为祸乱之源,便裁并荆州府的辖区,限制其将、吏的额员。为防止权臣乱政,他特下诏:凡日后大臣外出征讨,一律配以朝廷军队,军还交回朝廷。

刘裕还下令整顿户籍,厉行土断之法,严禁世族隐匿户囗。规定政府所需物资,不准像过去那样滥行征发,而是派有关官员以钱购买。适当降低农民租税,废除苛繁法令,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魏晋以来,皇室、官府崇尚奢华。由于出身孤寒,刘裕知晓稼穑艰辛,因而平时清简寡欲,生活节俭,不喜奢侈。

病重去世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但自三月起开始患病,因而作罢。同月曾短暂病愈,但至五月再次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

同年五月二十一日(6月26日),刘裕在西殿崩逝,享年六十岁。七月,葬于丹阳建康县蒋山的初宁陵,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主要作品

据《新唐书·艺文志》载,刘裕撰有《兵法要略》1卷,今已亡佚。

主要成就

政治

刘裕从掌权起,到代晋称帝的阶段,他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屡做整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抑制兼并

主词条:义熙土断

门阀士族兼并土地的行为令百姓流离失所,无法保护其产业。刘裕掌权后,一改东晋以来坐视兼并的规管,重订规管并展示公众,大大抑制了门阀豪强的兼并行为。及至处死了藏匿一千多名脱离户籍逃亡者的虞亮(会稽虞氏),连会稽内史司马休之也遭免官。刘裕又禁止门阀豪强私占山泽的行为,还削夺世族以及皇室的私产,以此来资济人民。刁氏一族向来富有,奴客亦多,刘裕在诛灭刁氏时,亦分发其资产,让人们按己力取用,赈济当时处于饥荒及战乱中的人民。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将临沂、湖熟原属晋皇后所有,用来资助其化妆品开销的田地分配给穷人。到他即位后,更遣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

义熙土断是刘裕最有影响的政绩,它打击了东晋豪强士族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百姓负担,改善了社会政治状况,重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整顿吏治

刘裕为整顿吏治,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士族或皇族出身的官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

先前,各州郡送来的秀才、孝廉,多是滥竽充数之辈。刘裕于义熙八年(412年)上表,请求遵循旧制,并主张用考试的办法加以甄别。

重用寒族

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等世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了许多无才无识之人任官。刘裕以寒门庶族身份,依靠军功,开创寒人掌权的局面。他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

改制集权

刘裕称帝后,致力于削弱强藩,他限制了荆州州府置将和官吏数额,前者不可多于二千人,后者亦不可多于一万人;另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亦不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这是由于东晋末年,置官滥乱,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刘裕及时对此进行了制止。

为防止权臣拥兵,他特别下诏命不得再别置军府,宰相领扬州刺史的话可置一千兵。而凡大臣外任要职要需军队防卫,或要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情完结后军队都需交回朝廷。为防外戚乱政,刘裕临终前诏令:幼主即位,委政于宰相,不需太后临朝。

在法制上,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

轻徭薄赋

发展教育

战术创新

十六国

个人生活

世系据《宋书·本纪第一》,刘裕为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刘交生红懿侯刘富,刘富生宗正刘辟强,刘辟强生阳城缪侯刘德,刘德生阳城节侯刘安民,刘安民生阳城釐侯刘庆忌,刘庆忌生阳城肃侯刘岑,刘岑生宗正刘平,刘平生东武城县令刘某,刘某生东莱太守刘景,刘景生明经刘洽,刘洽生博士刘弘,刘弘生琅邪都尉刘悝,刘悝生定襄太守刘某,刘某生邪城县令刘亮,刘亮生北平太守刘膺,刘膺生相国掾刘熙,刘熙生开封县令刘旭孙,刘旭孙生武原县令刘混,刘混生东安太守刘靖,刘靖生彭城郡功曹刘翘,刘翘生刘裕。家庭成员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父亲刘翘东晋彭城郡功曹,追谥宋孝帝。生母赵安宗下邳人,追谥孝穆皇后。继母萧文寿追谥孝懿皇后。平辈二弟刘道邻官至太尉,封长沙王。卒赠太傅,谥号“景”。三弟刘道规字道则,官至征西大将军,封南郡公,谥号“烈武”。后赠大司马、临川王。——后妃臧爱亲结发之妻,生刘兴弟,追谥武敬皇后。张阙生刘义符、刘惠媛,后为皇太后、营阳王太妃。孙氏封修华,生刘义真。胡道安生刘义隆,后赠婕妤、章皇太后。王氏封修容,生刘义康。袁氏封美人,生刘义恭。吕氏封美人,生刘义季。孙氏封美人,生刘义宣。子辈长子刘义符刘宋少帝,在刘裕死后继位,不久被废为营阳王,随后被杀。次子刘义真封庐陵王,官至司徒,少帝时被废为庶人,不久被杀。三子刘义隆封宜都王,后被徐羡之推举为帝。庙号世祖,谥号文皇帝。四子刘义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曾执掌朝政,后被宋文帝废杀。五子刘义恭封江夏王,官至太宰,宋前废帝时密谋废帝而被肢解杀害。六子刘义宣封南郡王,参与讨平刘劭之乱,后谋反失败被捕,于狱中自杀。七子刘义季封衡阳王,官至征北大将军,刘义康被废后酗酒终日。长女刘兴弟会稽长公主,嫁徐逵之。次女刘荣男吴兴长公主,嫁王偃。三女广德公主——四女宣城公主嫁周峤。五女新安公主嫁王景深。六女吴郡公主始安公主死后嫁褚湛之为继室。七女富阳公主嫁徐乔之。八女始安公主嫁褚湛之。九女刘惠媛义兴长公主。幼女刘欣男豫章长公主,先嫁徐乔,后嫁何瑀。

轶事典故

国号来源

刘裕家族世居彭城,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旧地,所以刘裕建国号为“宋”。

天子祥瑞

传说刘裕出生时,有神光照亮室内,当晚还降甘露。

刘裕曾到京口竹林寺,并独自躺卧在寺内讲堂内。一众僧人竟看见他上面有五色龙形物体出现,大感吃惊并告知刘裕,刘裕则十分高兴起说:“僧人是不会说谎的。”当时有传言,曲阿、丹徒有天子之气,而刘翘墓就在丹徒,刘裕与擅长占卜墓穴吉凶的孔恭路过时,佯装不知是何人之墓,向孔恭咨询此墓风水,孔恭认为“非常地也”,刘裕听后更为自负。

刘裕平日行走时,总觉得身边有两条小龙,连旁人也曾看见过,至刘裕名声渐高时,小龙也变大了。

恩怨分明

刘裕年轻时被士族刁逵认为是“轻狡薄行”之人。他曾欠下刁逵三万社钱,逾期仍无力偿还,被刁逵抓着。幸得素来对刘裕赏识有加的王谧替刘裕偿还欠款,刘裕才得释放;而当时刘裕既无名声亦贫贱,不被其他具名望人士看重,唯有王谧去与他结交。

王谧后在桓玄篡位时奉天子玉玺及册文给桓玄,并颇受礼侍。刘裕攻下建康后,王谧因在桓楚任高职,甚得宠待,故很不安心,最终出奔。然而刘裕没有向王谧问罪,并念及昔日恩情,请武陵王司马遵追还王谧,并让其官复原职。

而昔日为其债主的刁逵,在桓楚时任豫州刺史,并为桓玄收捕起义失败的诸葛长民。他在桓玄败后出奔,终被部下抓住,可是刁氏一族接着却遭诛杀,只有刁聘获赦。不久后,刁聘因谋反而被诛,令刁氏族灭。

寄奴射蛇

传说刘裕一次去伐木砍柴,射伤了一条大蛇。翌日再去时却听见有杵臼捣药的声音,发现有几个小童正在制药。刘裕于是问他们为何要制药,小童则答:“我们的王被刘寄奴射伤,所以要制药医治。”刘裕追问:“你们的王既有神通,为何不杀了他?”小童却答:“刘寄奴是王者,不可以杀。”刘裕喝跑了小童,拿走他们的药。后来一次到下邳游玩,一个僧人向他说:“江南地区会有动乱,令此地安定的人就是你呀。”僧人又给了刘裕一些伤药,接着就失去了踪影。刘裕手部有伤患,一直都无法痊愈,但用了僧人的药一次后却痊愈了。刘裕于是视剩余的的伤药及当日在小童那里的药为珍宝,每次受了伤,用那些药都能医好。

不擅文才

刘裕不善文采,所以刘毅曾在宴会中特地赋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特意展示其文学造诣胜过刘裕。刘裕书法亦差,曾被刘穆之规劝,并在其指示下改写大字。元人陶宗仪所撰《书史会要》称其“书法雄逸”。

不信神祇

刘裕不信神祇,登位后更曾下诏将“淫祠”拆毁,只有先贤以及以有勋德的人的庙祠才得豁免。刘裕去世前患病,群臣上请刘裕祈求神祇庇佑,但刘裕不接受,只派了侍中谢方明去太庙告知祖先。

崇尚节俭

在生活上,刘裕崇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宁州地方官曾经奉献琥珀枕,是无价之宝,他并未奉以为宝。在出征后秦时,有人说琥珀能够治疗伤口,他就命人将它砸碎,分给将领作为治伤药。平定关中后,他十分宠爱美女姚氏(后秦天王姚兴的侄女)。大臣谢晦劝谏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废政务,他当晚就将姚氏送出宫去。后来刘裕进封宋公,东西堂将要放置以金涂钉钉制的局脚床,但刘裕以节为由而改用铁钉钉制的直脚床。又一次广州进贡一匹筒细布,刘裕因其过于精巧瑰丽,制作必定扰民,故此下令弹劾献布那郡的太守,将布匹送还并下令禁止再制作这种布。刘裕因患有热病,常常要有冰冷的物件去降温,于是有人就献上石床。刘裕躺上冰冷的石床,感到十分舒服,但又感木床已经很耗人力,大石头要磨成床就更甚了,于是下令将石床砸毁。刘裕更加下令将自己昔日的农具收起,留给后人。其子宋文帝一次看见,得知内情后大感惭愧。而其孙孝武帝刘骏拆毁刘裕生前的卧室而廸玉烛殿,发现床头上有土帐,墙上挂着葛布制的灯笼及麻制蝇拂,袁顗称许刘裕有俭素之德,但刘骏只说:“老农有这些东西,已经过于富裕了。”

不忘发妻

臧爱亲是刘裕的结发妻子。她的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父亲臧俊是一个郡功曹。臧爱亲出嫁的时候,刘裕还是京口的一个布衣平民,不但穷苦潦倒,而且好斗性猛令乡人侧目。 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没有子嗣并不曾影响刘裕对结发妻子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但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义熙四年(408年)正月,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四十八岁。刘裕对患难发妻的早逝非常痛心,当他称帝之后,他追封已经辞世十二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至其死时都不再设皇后。刘裕逝世时,仍然不忘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妻子,临终时他留下遗诏,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于初宁陵。

首开恶例

在刘裕代晋建宋前,前代的禅位君主都得以保全性命。而至刘裕称帝后,晋恭帝司马德文被降为零陵王。仅在一年后,刘裕便派亲兵将其用棉被闷死。元人胡三省评道:“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此后相沿成习,禅位的君主都保不了性命。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刘宋末年,齐王萧道成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并且派部将王敬则率军进宫。刘准对王敬则说:“准备杀死我吗?”王敬则说:“只是让您到另外的宫殿中居住罢了。您家先前取代司马氏一家(指刘裕代晋建宋事)也是这样做的。”刘准明白已无存活的可能,便流泪说:“但愿我今后生生世世永远不再生在帝王家中!”萧道成称帝不久后,刘准便被杀害。

清人丁耀亢在《天史》中感慨:“刘裕以好杀开国,子孙相承八世而六主被弑,贻厥孙谋,宁无报乎!”

用人不专

刘裕从长安撤退时,把关中后事托付给王镇恶,这引起沈田子等南方将领的反对,他们暗中造谣说王镇恶要造反,并对刘裕说:“王镇恶家在关中,不足以保信。”但刘裕却说:“如今留你等文武将士,有精兵万人,他如果图谋不轨,正是自取灭亡。”私下又以三国时征蜀监军卫瓘平主帅钟会叛乱的先例暗示沈田子,埋下了沈田子杀王镇恶的隐患。宋人司马光认为,刘裕既然将关中交给王镇恶,却又留给沈田子暗示,“是斗之使为乱也” 。实际是自毁长城的言论,最终造成晋军内乱,使关中得而复失。

在对智囊谢晦的态度上,刘裕也颇有心计。他在临终前让谢晦成为顾命大臣,但又对太子说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既让他参与顾命又持怀疑态度,就给宋文帝刘义隆杀谢晦埋下伏笔。

包庇贪腐

刘裕的异母弟刘道怜在得势后“贪纵过甚,畜聚财货,常若不足”,在地方任职时,竟使得府库为之空虚。而灭后秦的主将王镇恶,大肆搜刮财物,劫掠奴仆,“不可胜计”。但刘裕对二人的行为知而不问。

释老情缘

刘裕常与名僧往来,曾令内外子侄皆师《成实论》大师僧导。到北伐关中时,又邀僧人慧严随行。此外,他与法和、道照等交结,情谊甚厚。

史籍记载

《宋书》卷1~卷3《南史》卷1

后世纪念

主词条:初宁陵初宁陵是宋武帝刘裕的陵墓,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的麒麟铺。初宁陵原有规模较大,内有寝殿和陵庙建筑,据《宋书》记载:“自元嘉以来,每正月舆驾必谒初宁陵。”但是陵园建筑多毁于兵火,陵冢已经被夷为平地。今仅存陵前神道两旁的天禄和麒麟石雕。天禄居东,已经残缺不全,目嗔口张,昂首宽胸,五爪抓地,双角已失,有须子和双翼,翼呈鳞羽和长翎状,卷曲如勾云纹,极富装饰意味。麒居西,四足已失,体态与天禄对称,仅头略向后仰,独角尖已残断,双翼的形状与天禄相似。两尊石雕造型凝重、古朴,与汉代石雕刻风格一脉相承。1988年,初宁陵石刻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争议

北伐动机针对刘裕北伐动机的争议,向来说法不一:《宋书》称其动机为“顿驾关中,经略赵、魏”,视此举动为“诛内清外,功格区宇”的恢复大业;以《魏书·岛夷传》为代表的观点,则认为刘裕北伐只是为篡位获取政治资本。北伐中辍、弃守关中的原因对刘裕停止北伐、匆忙回朝的原因,时人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胡夏政权的军师王买德在闻知刘裕撤退后,对胡夏君主赫连勃勃解释道,刘裕之所以急忙撤回,“正欲急成篡事耳”。而《晋书·郭澄之传》明确记载:“既克长安,(刘)裕意更欲西伐,集僚属议之,多不同。” 表明刘裕当时攻下长安后是想要继续西征的。且在刘裕称帝后,也曾计划出征北魏,但因突然逝世而未能实现。唐人李延寿的《南史》记载,刘裕攻下长安后想要继续北征,无奈朝中最重要的心腹刘穆之的突然离世,后方空虚且子嗣尚幼,为防有变,只得率领主力南返。司马光《资治通鉴》进一步认为,刘裕开始确实是想留在长安,经略西北,但他身边的文武将佐大多都有思归之心,加上刘穆之猝逝,使刘裕感到后方空虚,于是东还彭城。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则认为,刘裕北伐前的功绩和威望足以称帝,如果真的急于篡位,没必要再北伐。近现代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认为“裕之北伐,在廷之臣,无有为裕腹心者”,“要之江南半壁,依然在离心的倾向上进行。诸名族虽饱尝中原流离之苦,还未到反悔觉悟的地步”。江南士族习于偏安,不愿北归,难以与刘裕同心。除去攻下长安后,幕僚对于继续西征态度的不一外,刘裕迁都洛阳的提议,同样遭到幕僚的反对。以此可以看出,当时东晋国内对收复中原的议题并没有太大兴趣,对回归北方更是充满排斥。钱穆认为这才是刘裕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学者张敏、祝昊天认为:“对于刘裕而言,弃守关中的首要原因在于刘穆之猝然逝世导致京口集团内部发生力量变动。考虑到东晋的实力和战略全局,放弃关中是有利的战略选择。”

人物评价

王谧:卿当为一代英雄。姚兴:刘裕拔起细微,能讨诛桓玄,兴复晋室,内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郡,不以成其美乎!司马休之:太尉臣裕威武明断,首建义旗,除荡元凶,皇居反正。布衣匹夫,匡复社稷,南剿卢循,北定广固,千载以来,功无与等。由是四海归美,朝野推崇。司马德文: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崔浩:①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②刘裕者,司马德文之曹操也。刘子业:渠大英雄,生擒数天子。沈约:至于宋祖受命,义越前模……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咸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逊,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采其名,高祖收其实矣。盛哉!李延寿:宋武地非齐、晋,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校之魏、晋,可谓收其实矣。裴子野:宋高祖武皇帝以盖代雄才,起匹夫而并六合,克国得隽,寄迹多於魏武,功施天下,盛德厚於晋宣,怀荒伐叛之劳,而夷边荡险之力。虞世南:宋祖以匹夫挺剑,首创大业,旬月之间,重安晋鼎,居半州之地,驱一郡之卒,斩谯纵於庸蜀,擒姚泓於崤函,克慕容超於青州,枭卢循於岭外,戎旗所指,无往不捷。观其豁达宏远,则汉高之风;制胜胸襟,则光武之匹。惜其祚短,志未可量也。朱敬则:刘裕天锡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汉之讴,未暇假从周之会。同盟二十七,愿从一百人。雷动朱方,风发竹里。龙骧虎步,独决神襟。长剑一呼,义声四合。荡亡楚已成之业,复遗晋久绝之基。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虽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网罗俊异,待物知人,动必应时,役无再举,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司马光:①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士,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②帝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内外奉禁,莫敢为侈靡。③高祖首唱大义,纠合同志,起于草莱之间,奋臂一呼,凶党瓦解。遂枭灵宝之首,奉迎乗舆,再造晋室,厥功已不细矣。既而治兵誓众,经营四方,扬旗东征,广固横溃,卷甲南趋,卢循殄灭,偏师西上,谯纵授首,锐卒北驱,姚泓面缚,遂汛扫伊、洛,修奉园陵,震惊旃裘之心,发舒华夏之气。南国之盛,未有过于斯时者也。苏辙: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何去非: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嗟夫!集大事者……宋武兼之矣。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叶适:魏晋以后,惟刘裕之取位或无愧,盖晋于桓玄篡后已亡,而裕非其叛臣也,但力尚不足自得,故必假晋为名尔取天下。刘裕习见百年经略中原旧事,勇智兼人,宇量宏绝。若使息图僭夺,专意经纶,其于恢复混一之功不难成矣。裕非无此资,故前取燕,后取秦,皆欲顿驾立足为远大之基。陶宗仪:帝英杰有大度。孙承恩:徒歩仗剑,荡残除凶。沉毅才略,一时之雄。震主功高,终膺宝历。清俭严正,可谓君德。李贽:①自是定乱代兴之君。②刘裕以谶故弑昌明,立恭帝。又遣傅亮讽帝禅位……夫裕之功德,巍巍四海,皈心久矣。晋氏衰弱已极,即以琅邪一区处之,如汉献故事,亦自无患,何必更使兵人逾垣而入弑之也……连弑二无罪之君,以自种毒,故裕子义符即位,未几复为傅亮所弑,子孙继立,自相屠夷,无遗孑者。王夫之:①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②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举晋人坐失之中原,责宋以不荡平,没其挞伐之功而黜之,亦大不平矣。③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爱新觉罗·弘历:①千里袭人,机事不密,敌人早为之备。缄书别函,至期开视,可谓有卓识。②国势之振,莫过于刘裕之时。裕不忠诚,为国而思簒盗,君子所为三叹也。夏曾佑:二十四史中,人主得国之正,功业之高,汉高而外,当推宋武,不得以混壹之异,而有所轩轾也。章炳麟:晋之乱于五胡也,桓温、刘裕起而振之……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寄奴、元璋之绩,知其不远。梁启超: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北方贱种世世为中国患,而我与彼遇,劣败者九而优胜者不及一。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蔡东藩:①裕为莽懿流亚,有玄以促成之,玄何其愚,裕何其智耶!至于安帝返驾,封赏功臣,裕为功首,而再三退让,成功不居。②裕固一世之雄也,曹阿瞒后,舍裕其谁乎?③非刘裕不能破卢、徐,非刘裕不能平谯纵……锦函之授,远睹千里,裕诚一枭杰矣哉!至若杀刘毅,杀诸葛长民,一挥手而两首悬竿,何其敏且速也!④至若胁晋禅位……由渐而进,始则佯为逊让以欺人,继则实行篡弑以盗国,其心术之狡鸷,比操懿为尤甚,魏晋已导于前,裕乃起而踵于后,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固非偶然也。吕思勉:①宋武用兵,又极为严整。②宋武帝起自细微,内戡桓玄,平卢循,定谯纵;外则收复青、齐,清除关、洛,其才不可谓不雄。然猜忌亦特甚。③案宋武帝之兴,实能攘斥夷狄;即以君臣之义论,“布衣匹夫,匡复社稷”,其功亦为前古所未有。范文澜:刘裕所创的宋朝,皇帝独掌大权,主要辅佐,多选用寒门,原来的高门大族,只能做名大权小的官员,难得皇帝的信任。削弱士族的政治势力,实行皇帝专制的中央集权,宋朝国内的统一程度远非强藩割据的东晋朝所能比拟,政权大大增强了。当时鲜卑拓跋部落统一黄河流域,出现强大的魏国,如果没有统一的汉族政权,鲜卑人几次大举南侵,很有可能并吞长江流域,摧残发展中的经济和文化。所以,刘裕消灭纪纲不立、豪强横行的东晋朝,建立起比较有力的宋朝,对汉族历史是一个大的贡献。唐长孺:刘裕代晋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刘裕本人是寒门出身,他采取的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基础。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认为:刘裕不仅以武功显赫于当时,而且在一些政治措施上,他也很有建树。宋武帝刘裕是南朝众多帝王中在治理国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个。刘裕时期,是刘宋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南朝的兴盛时期。当代学者田余庆将刘裕视为门阀政治的掘墓人。阎步克:北府兵将领刘裕,以其赫赫功业代晋建宋,历史由此进入南朝。刘裕代晋的意义,不止是改朝换代而已,也标志着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局面结束。针对刘裕北伐动机的争议,《宋书》对刘裕北伐的动机的记载是“顿驾关中,经略赵、魏”。将刘裕北伐视为“诛内清外,功格区宇”的收复中原的大业来称赞。后世也有一些史家附会《魏书·岛夷传》的看法,认为刘裕北伐只为篡位获取政治资本。但《魏书》以北朝鲜卑族为正统,称刘裕等汉族帝王为岛夷,对南朝史实记载的真实性不足。且《晋书·郭澄之传》明确记载:“既克长安,(刘)裕意更欲西伐,集僚属议之,多不同。”表明刘裕当时攻下长安后是想要继续西征的。同时根据裴子野《宋略》记载:刘裕代晋称帝后曾计划在永初三年(422年)出征北魏,但是还未来得及出兵,就在五月病逝。关于刘裕北伐为篡位的说法,主要源自胡夏军师王买德的话,王买德认为刘裕急忙撤回,“正欲急成篡事耳”。但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刘裕北伐前的功绩和威望足以称帝,如果真的急于篡位,没必要再北伐。唐人李延寿的《南史》记载,刘裕攻下长安后想要继续北征,无奈朝中最重要的心腹刘穆之的突然离世,后方空虚且子嗣尚幼,为防有变,只得率领主力南返。司马光《资治通鉴》进一步认为,刘裕开始确实是想留在长安,经略西北,但他身边的文武将佐大多都有思归之心,加上刘穆之猝逝,使刘裕感到后方空虚,于是东还彭城。综合来看,刘裕北伐后秦只为篡位一说不尽合理。刘裕北伐后秦之前,已结束了东晋长期存在的以“荆扬之争”为核心的地方藩镇坐大割据的局面,其功绩已如日中天,不需为称帝而倾全国之力去灭后秦。钱穆在《国史大纲》就曾分析过刘裕北伐不能统一中国的原因:“裕之北伐,在廷之臣,无有为裕腹心者。裕所以不能从容据长安以经营北方者亦在是。要之江南半壁,依然在离心的倾向上进行。诸名族虽饱尝中原流离之苦,还未到反悔觉悟的地步。”江南士族早已习惯偏安,不愿北归,难以与刘裕同心。即使跟随刘裕北伐的文武群臣,也没有多少人有彻底收复北方的心思。除去攻下长安后,幕僚对于继续西征态度的不一外,刘裕迁都洛阳的提议,同样遭到幕僚的反对。以此可以看出,当时东晋国内对收复中原的议题并没有太大兴趣,对回归北方更是充满排斥。钱穆认为这才是刘裕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