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耽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9:17

人物生平

出仕为官

贾耽从小就喜欢读地理书籍,喜爱骑马射猎。步入中年以后,十分重视地理研究工作。“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观研考,垂三十年”。

天宝十年(751年),贾耽二十二岁时以两经登第,他自此走上仕途。

乾元元年(758年),授贝州临清(今河北清河)县尉。他上疏议论时政,被授为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县尉。处理日常政务中,表现出“器重识高,涵泳万顷”的良好素质,颇得太原尹王思礼赏识,授度支判官。后转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

上元二年(761年),被擢为检校缮部员外郎兼太原少尹、侍御史、北都副留守、检校礼部郎中。

大历八年(773年),迁汾州刺史。他在郡七年,政绩茂异。

助平叛乱

大历十四年(779年),提升为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负责接待入朝使者和出使归臣的工作。同年十一月五日,以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加朝议大夫,封广川男。时值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谋反,贾耽受命进屯谷城,攻取均州。他荣立军功,获加银青光禄大夫。

建中三年(782年)十一月,任检校工部尚书兼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东道(今河南、陕西、湖北、四川交界地区)节度观察使(山南东道节度使)。

建中四年(783年)四月,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出任淮西应援招讨使,贾耽与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李皋一同任应援招讨副使。

兴元元年(784年)三月,德宗逃至山南西道,贾耽派行军司马樊泽前往行在拜见德宗。樊泽返回后,贾耽正召集诸将举行宴会,突然有紧急文书传到,命樊泽接替贾耽任节度使,贾耽改任工部尚书。贾耽面不改色,将诏书藏在怀中。宴会结束后,他授诏书给樊泽,说:“朝廷下诏任命行军司马(樊泽)你为节度使,我马上就离任赶赴行在。”随即命令众将和僚佐拜见樊泽。牙将张献甫怒道:“行军司马是替尚书(贾耽)去问候皇上起居的,怎么竟敢自己图谋节度使的旌节,夺走尚书管辖的土地!他事奉于人不尽忠心,请将他杀了吧。”贾耽不从,当天便离开节镇,让张献甫跟随自己离任,军中于是安定。

贞元元年(785年),各地灾荒严重,德宗于二月命贾耽前往东都(洛阳)宣慰百姓。六月,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东都畿汝州都防御观察等使。因贾耽善于骑射,德宗下诏特许他在近郊狩猎。

贞元二年(786年)四月,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被部将陈仙奇毒死。朝廷论功,授贾耽的一个儿子为正员官。七月,加东都畿唐、汝、邓都防御观察使。同年九月十一日,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滑州刺史,充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义成军节度使)。淄青兵数千人从行营回来,经过滑州,贾耽的将佐们都说:“虽然李纳(平卢节度使)表面上遵奉朝廷的命令,骨子里却包藏着吞并土地的意图,请将他的人马安排在城外。”贾耽说:“我们与人家州道相邻,怎么能够让人家的将士住在野外呢!”他让淄青兵住在城中。贾耽时常带领一百人骑马到李纳的境内打猎,李纳听说后,很高兴。他佩服贾耽的襟怀,不敢侵犯义成军。

贞元九年(793年),贾耽以六十四岁高龄奉诣入觐。同年五月二十七日,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并加金紫光禄大夫。

屡乞骸骨

贞元十二年(796年),贾耽因健康原因,首次上表提出辞呈。表曰:“荏苒四年,昧于摄生,素有多病。眼有盲膜之疾,耳闻风雨之声。自赵憬云亡,卢迈染患,忽忽惊悸。旧疹顿加,尸素之中,视听不逮。……省躬量力,诚所不任。非求退让之名,实为官谤所迫。伏希圣鉴俯察恳诚,无任惶迫切之至。”但德宗未予恩准。次年,贾耽又以疾避相位,德宗仍未允。

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撰成《海内华夷图》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进献朝廷,获封魏国公。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即位,转任左仆射,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贾耽厌恶王叔文一党当权,便托称有病,不再出门,屡次请求退职。同年十月一日(10月26日),贾耽于长安(今西安)光福里的私宅中病逝,享年七十六岁。唐宪宗为其辍朝四日,册赠太傅,谥号“元靖”,赠绢一千匹、米粟一千石,葬于长安高阳原。

大中二年(848年)七月十一日,贾耽与李岘等共三十七人得以绘像凌烟阁。

主要成就

贾耽是继裴秀之后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对后世制图影响深远。贾耽在书籍中的地理记述是中国对外宣示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贾耽生活在唐王朝由繁荣昌盛的顶峰走向跌坡的转折时期。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长期在地方和中央任重要职务,目睹了国势衰落边疆多事的情景,深表忧虑。常说“率土山川,不忘寝寐”,盼望早日收复失地,恢复领土完整,怀抱强烈的爱国热忱。贾耽一生为官四十七年,其中居相位十三年,事务繁忙,政绩茂异。与此同时,他根据国家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结合政治、军事研究地理,考察地理。贾耽研究并绘制地图的目的很明确,是要像西汉萧何那样搜集秦国地图帮助刘邦夺天下,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用米堆积立体地理模型供军事行动之用。他羡慕前哲,绘制地图,要为唐朝的政治、军事服务。贾耽年轻时正值“安史之乱”,政治不稳定,人民赋税很重,生活困难,国力衰弱,没有足够的力量确保边疆安全,河西陇右(今河西走廊)一带被吐蕃所占。“职方失其图记,境土难以区分”、“剑南西山三州七关军镇监牧三百所丧失,河西陇右州郡悉陷吐蕃。国家守于内地,旧时镇戍,不可复知”。贾耽对此深为焦虑,决心绘制陇右沦陷区的地图,以备政治军事所需。为此,一方面他采掇舆议,进行广泛的调查采访,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收集“绝域之比邻,异蕃之习俗,梯山献琛之路,乘舶来朝之人,咸究竟其源流,访求其居处。之行贾,戎貊之遗老,莫不听其言而掇其要;闾阎之琐语,风瑶之小说,亦收其是而芟其伪”。另一方面,“寻研史牒”,经常查阅中央和地方保存的旧有图籍。对“九州之夷险,百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究源流”。从而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积累起丰富的地理知识。贾耽对裴秀的“制图六体”非常推崇,认为“六体则为图之新意”,要“夙尝师范”,加以学习和借鉴。贞元十四年(798年),贾耽果真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已佚),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由于贾耽对搜集到的地理资料作了慎重的取舍,所以,“岐路之侦候交通,军镇之备御冲要,莫不匠意就实,依稀象真,”内容较为翔实。他在献图的表文中写道:“诸州诸军,须论里数人额;诸山诸水,须言首尾源流。图上不可备书,凭据必资记注”。就是说,图中难以用符号表示的地理内容,如政区面积、户口人数、山川源流等,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 《吐蕃黄河录》。图和说明一并奏之朝廷,希望作为收复失地,用兵经略的参考。德宗皇帝览后称善,特赐厩马一匹,银二百匹,银盘银瓶各一,以示奖励。贾耽一生喜爱地理,尤勤于搜集地理方面的资料。从兴元元年(784年)至贞元十七年(801年),他经过17年的充分准备,终于绘成名闻迩遐的《海内华夷图》,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献给朝廷。他在表文中简要记述了绘图的目的、经过、内容及用途:“臣闻地以博厚载物,万国棋布;海以委输环外,百蛮绣错。中夏则五服、九州,殊俗则七戎、六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昔毋丘出师,东铭不耐;甘英奉使,西抵条支(今伊朗、伊拉克境);奄蔡(今咸海、里海北)乃大泽无涯,宾(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则悬度作险。或道里回远,或名号改移,古来通儒,罕遍详究。臣弱冠之岁,好闻方言,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观研考,垂三十年。……去兴元元年,伏奉进止,令臣修撰国图。旋即充使魏州、汴州,出镇东洛、东郡,间以众务,不遂专门,绩用尚亏,忧愧弥切。近乃力竭衰病,思殚所闻见,丛于丹青。谨令工人画‘海内华夷图’一轴,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别章甫在衽,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绘。宇宙虽广,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览之咸在目。”《海内华夷图》的幅面大,载负量亦丰:①由于贾耽采取“多闻阙疑,讵敢编次”的严肃态度,图中内容当是翔实可信。除绘有国内及毗邻边疆地区的山川、政区形势而外,对域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名称、方位、山川等内容,亦有适量的记载,称它是小范围的亚洲形势图,并不言过其实。②有统一的比例尺。图中采用一寸折地百里(相当于1:1800000)的比例尺绘制而成。图形轮廓比较准确。③图中的地名古今并注,“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题以朱,今古殊文”,开我国以两种颜色标注地名的先河。此法一直为后世的历史沿革地图所沿用。《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形式上是“海内华夷图”的文字说明,但其图、说各自独立成篇,视它为总地志性质的地理著述亦不为过。“中国以《禹贡》为首,外夷以《班史》(即班固《汉书·地理志》)发源,郡县记其增减,蕃落叙其衰盛”,“凡诸疏舛,悉从厘正”。如“前地理书以黔州属西阳,今则改入巴郡;前西戎志以安国为安息,今则改入康居”,可见他对历代地理沿革,边防及城镇都会的变迁、各地人口增减的考订,大大超过前人。对当时政治地理、物产、经济状况的叙述,也比较完备。此书已初具方志规模,对后世地方志的编纂有深刻的影响。它以详于考订古今地理见长。原书佚。贾耽还著有《皇华四达记》十卷、《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六卷、《吐蕃黄河录》四卷。这些著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海内华夷图》在1137年时被缩成《华夷图》和《禹迹图》刻于石上,现保存在西安碑林。

个人作品

贾耽工于书法,其正书师法虞世南,并通晓医术。著有《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陇右山南图》六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皇华四达记》十卷、《吐蕃黄河录》四卷、《三代地理志》六卷、《地理论》六卷、《唐七圣历》一卷、《备急单方》一卷、《医牛经》一卷、《地图》十卷及《百花谱》。《全唐诗》录其诗一首。《全唐文》录有其文四篇。

人物评价

常衮:燕赵环奇之士,儒雅之才,循良秉懿,冲用经远。著安边之上策,佐分阃之中权,行达理体,精详法度。论兵契要,先务於止戈;馈运惟艰,且闻於足食。累书嘉绩,备洽令猷,素推兼济之能,允叶至公之举。陆贽:豁达贞方,识通大体,明九域山川之要,究五方风俗之宜。恒因物情,以施教化,所莅之郡,蔼其休声。悦李广之风,人皆自便;怀羊祜之德,敌不敢侵。自诚而明,在久弥著,分我忧寄,实惟其人。董制军师,安集疲瘵,统御都邑,握持纪纲,懋昭厥猷,无替朕命。郑余庆:公玩习经籍,老而不倦,九流百氏,靡不该览,通夷裔之风俗,尽山川之险易,历代沿革之自,百王废置之由,关塞通塞之因,牧圉盛衰之异,道程疏密之准,要荒享献之数,聚米画沙,成於指掌,矧夫丹青神化,缣缃纂述。数十年来,西戎陷我河湟,其图籍志录,泯绝散落,非公强力精专,蹂(阙)贯穿,靡书不探,虽贱必访,则自(阙)龙而西,传疑唱谬,纷纷不巳,巳化为革昧,天意若曰降公之聪达精博,拯厥将坠欤?权德舆:①相国魏公,明诚助化育,奥学穷古今。百揆师长,十年枢衡。赞端拱无为之风,以宥天下,王佐盛业,论著形焉。……大凡类是者十有二条,制万方之枢键,出千古之耳目,故今之言地理者,称魏公焉。……亲百姓,抚四夷,真宰相之事也。②公忠正仁恕,极深研几,究今古於百氏,穷地域於九译。李肇:大历已后,专学者有蔡广成《周易》,强象《论语》,啖助、赵匡、陆质《春秋》,施士丐《毛诗》,刁彝、仲子陵、韦彤、裴茝讲《礼》,章廷珪、薛伯高、徐润并通经。其余地理则贾仆射,兵赋则杜太保,故事则苏冕、蒋乂,历算则董和,天文则徐泽,氏族则林宝。李德裕:天旨以贾耽有陈平镇抚之才,得充国(赵充国)通知之敏,其所述作,该明古今,乃诏太子詹事韦宗卿、秘书少监吕述往莅宾馆,以展私觌,稽合同异,覼缕阙遗,传胡貊兜离之音,载山川曲折之状,条贯周备,文理洽通。刘昫:①贾魏公以温克长者,致位丞相,拒献甫(张献甫)之请,畋李纳之郊,则器略可知矣!②元靖訏谟,真谓纯儒。手调鼎饪,心运地图。宋祁:耽、佑(杜佑)、楚(令狐楚)皆惇儒,大衣高冠,雍容庙堂,道古今,处成务,可也;以大节责之,盖〈石昬〉中而玉表欤!胡三省:即日离镇,既得“君命召,不伏驾”之义,亦所以遏乱原。以张献甫自随,则樊泽无所猜嫌,亦所以全献甫也。谢肇淛:沈约之识焦明罨盖也,斛斯徵之识<钅享>于也,刘杳之识挈囊也,傅弈之识金刚石也,欧献乘之识息壤也,贾耽之识虱瘕也,段成式之识报时铁也,留源之识冤气也。赵青黎:他如设宴受代,有若贾耽。……藩镇亦何负于朝廷。李慈铭:贾元靖之待樊泽,可谓大臣之度。不纳张献甫言,恐其为变,挈以从行,弭乱效节,公忠达权,可谓大臣之心。推诚李纳,馆其兵不疑,猎其境不惧,使自畏服,不敢有谋,可谓大臣之才。及正揆席,乃亦箝于叔文(王叔文),虽病诸心,不能有异,乞退不得,汨汨以终。呜呼,若二公(贾耽、高郢)者,皆一代之杰,而晚节少刷,名德遂减,史册蒙议,千载合然,可不戒哉!……而其始以贾高二公之宿德,郑文献杜文简之重望,同时在位,皆侥颜承顺,得非叔文之才,固有以异人,而其任八司马,所行多善政,诸公亦心服之耶!

逸闻趣事

大冢寻粮

贾耽担任义成军节度使时,适逢天大旱。贾耽召见军中两位大将,对他们说:“现在正值荒年,劳烦二位去拯救百姓。”二位将军说:“只要是有利于军队和民众的事,万死不辞。”贾耽笑着说:“你们受点委屈走一次长路。明天,会有两个骑马的人,穿暗红色的衣服,骑的马迈蕃步披长鬃。他们经这市镇出城,你们要跟踪他们去。暗中观看确定他们消失的地方,我们的事情就成功了。”于是两人就带着干粮,穿上黑衣,去寻找那两个人,果然看见两个骑马穿红衣服的人,经过闹市到野外去了。那两人走了二百多里路,在一座大墓前一闪就消失了。两位将军垒起几块石头作为标记,连夜返回。贾耽闻讯后大喜,派出几百人,全都带着铁锹、箕畚,同两位将军一起前往挖掘古墓,获得陈粮数十万斛。人们怎么也猜测不出,贾耽是如何知道此处存粮的。

村叟寻牛

贾耽为相时,以忠直磊落态度辅佐皇上,凡有尚未萌发的灾福,定能根治消除。至于阴阳星相占卜之类,他也无不通晓。有个农民丢失了一头牛,到桑国师那里占卜,卦成之后,桑国师对他说:“你的牛,是贾相国偷了去放在巾帽盒里了。你只要等候上朝时突然到他面前将此事告诉他就行。”

这个老农就按国师的话去见相国。相国盘问他,便将算卦人的话告诉了他,相国在马上大笑,为他打开巾盒,取出式盘,在马鞍上运转给他看,过了一段时间,对丢牛的说:“我没偷你的牛,要想知道牛的去处,只要在安国观三门后面大槐树梢上的鹊窝去取就行。”老农径直来到三门,见槐树梢上果然有鹊巢。爬上去一看,毫无所获,便从树上下来。低头一看,丢失的那头牛正在树根下,用绳拴着吃草,草的旁边就是偷牛人的家。

家族成员

二十一世祖:贾诩,字文和,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七世祖:贾宪,字元楷,后周秘书监,因避葛荣之乱,迁居浮阳,隋开皇中改浮阳为清池(今河北沧县)。曾祖:贾远则,德州长河尉,其四弟贾季邻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乙亥科状元。祖父:贾知义,沁州沁源主簿,赠扬州大都督。祖母:崔氏,赠博陵郡太夫人。父亲:贾琰之,燕居不仕,赠尚书左仆射。母亲:鞠氏,赠齐国太夫人。妻室:苏氏( ?—780年),驾部郎中守忠之孙、珣之女。赠扶风郡夫人,先贾耽25年卒。儿子:贾畴,太常寺协律郎,早逝;贾疄,太子议郎;贾蹂:京兆府参军。(家族成员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顺宗实录》《左仆射贾耽神道碑》《赠太傅贾公墓志铭》《魏国公贞元十道录序》《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八十八》《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九十一》

后世纪念

贾耽墓据《太平寰宇记》载:“贾耽墓在县南二十里居安坊。”居安坊,位于潏河北,有大居安、小居安二村,均属郭杜镇。此处原有大墓7座,大居安村北门外3座,村西北角和东北角各1座,西门外1座;小居安村东北角1座。“文化大革命”期间平毁5座,现仅留大居安村北门外两座;距村较近的1座,仅留部分残迹,距村较远的1座,现存封土堆周40余米,高6米。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