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知謇(唐朝将领)
史籍记载
新唐书
张知謇,子匪躬,幽州方城人,徙家岐。兄弟五人,知玄、知晦、知泰、知默,皆明经高第,晓吏治,清介有守,公卿争为引重。调露时,知謇监察御史里行,知默左台侍御史。知謇历十一州刺史,所莅有威严,武后降玺书存问。万岁通天中,自德州刺史入计,后奇其貌,诏工图之,称其兄弟容而才,谓之两绝。又门皆列戟,白雀巢其廷,后数宠赐。知泰历益州长史、中台左丞、兵部侍郎,封陈留县公。
中宗在房州,禁察苛严。知謇与董玄质、崔敬嗣继为刺史,供儗保戴不少弛。帝复位,拜知謇左卫将军,加云麾将军,封范阳郡公;知泰御史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渔阳郡公。伯仲华首同贵,时以为荣。知泰忤武三思,故出为并州刺史、天兵军使。终魏州刺史,谥曰定。知謇历东都副留守、左右羽林大将军、同华州刺史,大理卿致仕。年八十,开元时卒。
知謇敏且亮,恶请谒求进,士或不才冒位,视之若仇。每敕子孙"经不明不得举",家法可称云。
武后革命,知泰奏置东都诸关十七所,讥敛出入。百姓惊骇,樵米踊贵,卒罢不用,议者羞薄之。
知默与监察御史王守慎、来俊臣、周兴掌诏狱,数陷大臣。守慎虽其甥,恶鞫引之暴,不得去,请度为浮屠,后许之。而知默卒陷酷吏,子孙禁锢,为张氏羞。
知玄子景升,知泰子景佚,开元中皆显官。
原文翻译
张知謇,子匪躬,幽州方城人(一作蒲州河东)人,迁居岐。兄弟五人,张知玄、张知晦、张知泰、张知默都考中明经科,并通晓吏治,清正自守,公卿争相引用并重用他们。调露年间,张知謇任监察御史里行,张知默任左台侍御史。张知謇历任十一州刺史,所到之处执政威严,武则天降下诏书慰问。万岁通天年间,张知泰任洛州司马,张知默任秋官郎中。张知謇自德州刺史入京听候考核,武后惊奇他的相貌,下诏画工画下他的像,称赞他们兄弟有容貌有才华,称为两绝。他们家门排列戟棨,白雀在庭中筑巢,武后多次宠赐。张知泰历任益州长史、中台左丞、兵部侍郎,封陈留县公。唐中宗李显在房州,监察极严。张知謇与董玄质、崔敬嗣相继任房州刺史,供应保卫尊奉都毫不懈怠。神龙元年(705年)中宗重新做皇帝,拜授张知謇左卫将军,加云麾将军,封范阳郡公;张知泰御史台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渔阳郡公。兄弟们到老年均一同显贵,当时人以为荣耀。张知泰触犯武三思,所以出任并州刺史、天兵军使。官至魏州刺史,景龙二年(708年)去世,谥号定。张知謇历任东都副留守、左右羽林大将军、同州、华州刺史,以大理卿退休。终年八十岁,开元年间去世。张知謇聪敏而且正直,厌恶以请求谒告的方式求取官位之人,士人中有无才而窃居禄位者,视之如同仇敌。常常教诲子孙:“不精通经书不得参加科举”。家法值得称道。武后改唐为周,张知泰奏请设置东都诸关十七所,查问征敛过往行人。百姓惊骇,柴米价格暴涨,终于停止不用,议论的人羞辱鄙视他。张知默和监察御史王守慎、来俊臣、周兴掌管诏狱,多次陷害大臣。王守慎虽然是他的外甥,厌恶他审讯的残暴,但不能离职,请求剃度为僧人,武后同意。而张知默最终陷于酷吏之手,子孙都被禁锢,是张氏家族的羞耻。张知玄儿子张景升,张知泰儿子张景佚,开元年间都任高官,家门排列戟棨。
人物争议
籍贯争议
据《新唐书》记载,张知謇兄弟五人原籍幽州方城县,但方城县在唐朝其实不曾存在过,方城县应为《新唐书》作者的习惯性认知,实际上应为固安县。
亲属成员
兄弟:张知玄张知晦张知泰,官至右御史大夫、银青光禄大夫,封渔阳郡公,谥曰定。张知默,酷吏,官至刑部侍郎。族子:张景升张景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