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芬·铁伊
人物生平
英国推理女作家约瑟芬·铁伊(Josephine Tey,1896年7月25日-1952年2月13日),原名伊丽莎白·麦金托什(Elizabeth Mackintosh),出生于苏格兰西北部,别名戈登·达维奥特(Gordon Daviot),是活跃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推理小说最辉煌的女杰之一。伊丽莎白·麦金托什(Elizabeth Mackintosh)发表推理小说时使用约瑟芬·铁伊为笔名,在发表剧作品时使用戈登·达维奥特(Gordon Daviot),这也是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名字,达维奥特是麦金托什一家经常去度假的地方的名字。1896年7月25日,出生于苏格兰的英弗耐斯(Inverness),父亲是水果商柯林·霍恩·麦金托什,母亲是约瑟芬尼·霍恩·麦金,读当地的皇家学院。有两个姐姐,她自己终生未婚。约瑟芬·铁伊本名是由她母亲的名字和她英格兰的祖母的姓氏结合而成的。 约瑟芬·铁伊这个笔名最先用在1937年发表的她的第二部小说《一先令蜡烛》中。之后,她所有的推理小说都以这个笔名发表。据Mairi MacDonald说,年轻时代的铁伊活泼而快乐,不大把学习放在心上,却对体操很感兴趣。在她的同窗中,她被叫做Bessie MacK。她经常跑到梳洗室去,毫无理由的躲在一排旧的平行栏杆上,她喜欢翻筋斗或是以很专业的态度表演各种各样的杂技动作,以此来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欢乐。铁伊从英弗耐斯皇家学院毕业后,在1915-1918年间于伯明翰的安斯特伊体育(phycial)训练学院就读。课程包括医学,指压疗法,物理理论,体操和舞蹈。在那个时代,对于年轻小姐们来说,这是很流行的课程。毕业之后,铁伊先后在利物浦附近和坦布里奇·威尔斯的体育训练学院中任教,直到1926年,她的母亲去世,铁伊回到家乡照顾她已经残疾的父亲。她把这段在学校就读与任教的经历写进了1946年的小说《萍小姐的主意》,一个发生在一家虚构的莱伊斯体育训练学院中的故事。铁伊创作推理小说的时间正是推理小说史上的第二黄金时期,她与阿加莎·克莉丝蒂、桃乐赛·榭尔丝同为第二黄金时期英国三大推理女作家。铁伊一生创作了八本推理小说,她的作品迷人之处也正是她与阿加莎·克莉丝蒂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她的写作没有推理公式可循,每一部小说都有其各自独特的风貌。铁伊的作品量虽不多,却每一本都是水平以上,引人入胜,是推理史上极少数一生没有任何失败作品的大师。其成名作为《时间的女儿》,郑重且重新的描绘了一段英国人深信不疑的史实,给了人们新的苍穹感。这本书在MWA票选的史上百大推理小说中名列第四,可见这部作品深受美国推理作家的喜爱和肯定,而在英国推理小说家的心中,它更是史上推理小说之最。有意思的是这位以“量少质精”理念支撑写作的约瑟芬·铁伊,在《时间的女儿》书中藉男主角大发牢骚:「今天的作家写的都是他们的读者希望他们写的。人们的兴趣不再是书的本身,只因为它是新的。他们已经很清楚这会是本什么样的书了。」换句话说,约瑟芬·铁伊其实已经预见流行的、偶像的商业市场操作,这或许也是由于约瑟芬·铁伊的自觉,使他不流于通俗!铁伊文学生涯的的第一个巨大成功发生在1932年,那一年她的剧作《波尔多的理查德》由Sir John Gielgud执导并主演,这部作品引起了全国性的反响,并且帮助Sir John Gielgud巩固了他的地位。从此以后,二人成为了朋友,而且Sir John Gielgud写的一些回忆录成为研究铁伊生平的重要的资料来源。尽管铁伊写了数目可观的剧本,但没有哪个在受欢迎程度上可以和她的第一个成功之作相提并论,有一种说法是在铁伊的心目中,推理小说的重量无法和戏剧相比,这种说法建立在Sir John Gielgud的评论之上,按爵士的说法,铁伊把推理小说当作每年要做的针线活。这种说法掩盖了铁伊小说的高质量,其中最优秀的六部都是在她的晚年完成,同时,它也忽视了铁伊对戏剧的矛盾心态。很多在铁伊小说中出现的戏剧界人物都被描写成不受人欢迎的角色,尤其是在《萍小姐的失踪》中出现的爱德华·艾德里安,他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公认的国宝级的舞台演员,被形容成“一副疲倦的神态”,看起来像只“正在蜕皮的鹰”,他喜欢在镜子里研究自己,他对体育训练学院一位教师——鲁克斯小姐的求婚遭到了拒绝,因为这位女士认为戏剧界的人都是“落伍的老保守”,并把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称为对一个好人的恶毒的毁谤,一场吵闹的政治宣传,一出愚蠢的戏剧。在铁伊最著名的推理小说《时间的女儿》中,她进一步论述了这个观点。我们得不到任何公开的信息来表明铁伊有过任何的罗曼史,尽管Sir John Gielgud曾暗示说她在一战期间经历过一次“失去亲人的哀痛”。铁伊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独立的女性。她们主动的避免婚姻。按弗吉尼亚·莫里斯和格兰特探长的话来说(后者曾在铁伊的多数作品中出现过),“一个成功的人总是从自身而不是从他人的身上寻求满足——包括婚姻。”而作者看起来也抱有同样的观点。铁伊爱好钓鱼,骑马,观赏乡间景色和电影。在她的作品中往往会出现关于钓鱼和骑马的情景。尽管有着苏格兰血统,铁伊更喜欢英格兰,她在1950年发表的推理小说《博来·法拉先生》就赞美了英格兰的乡间景色。铁伊把她的全部财产(总价值大概在26718英镑)和全部版权收入(大约50万英镑)都捐赠给了英格兰国家信托基金。有趣的是,《一先令蜡烛》的受害者,一位女演员,也把全部财产交给了同一个基金。1952年2月13日,铁伊在伦敦去世。很明显,铁伊事先以知道了她所患的致命疾病。却有意的对她的朋友们加以隐瞒。她的一些戏剧界的朋友参加了她的葬礼,其中就包括Sir John Gielgud。
主要作品
排队的人1929讲述伦敦沃芬顿剧院门口大排长龙。一名排队买票观赏歌舞剧的男子,被发现死在队伍中,背上还插着一把银亮而邪恶的匕首。奇怪的是,排在死者前的人居然都不知道死者何时遇害,死者身上也没有任何足以辨识身份的物件。“儒雅神探”梅兰特亲自出马侦破此案,一路势如破竹,嫌疑犯手到擒来。大功告成之际,探长的第六感却让他对案情产生了新的迷惑……一先令蜡烛1936清晨,一处旅游胜地的海滩上,横陈着一具女尸。当地警察查明死者身份为英国当红明星克雷小姐。是晨泳时不慎溺毙,还是遭遇谋杀?苏格兰场的探长格兰特前往探案,凭借其特有的智慧和耐心,从死者身前庞杂的社会关系中寻找线索,展开推理,逐渐拨开迷雾,使案情水落石出。萍小姐的主意1946研究心理学的露西·萍小姐,在一所女子学校的短暂访留期间,与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个女孩突如其来的“意外”死亡,打破了整个学校的宁静,而萍小姐不经意的发现,也让她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抉择: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可以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吗?……法兰柴思事件1948一位失踪近一月之久的16岁在校女生指称被法兰柴思大屋的主人——一对母女所诱拐并强迫她做女佣,进而被软禁在法兰柴思。但当警察带这个女孩来法兰柴思指认时,这母女声称她们既不认识,也从未见过这女孩,但她却能准确地说出房间的格局,摆设,甚至这对母女的日常用品。一个谎言贯穿故事始终,但最终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舆论杀人”的力量。一张俊美的脸1950长着一张俊美的脸的莱斯里·西尔突然出现在平静的英国小镇莎卡圣玛丽,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不同寻常的感觉,也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西尔的蓦然失踪更是引起轩然大波,就连老练的格兰特探长也如坠五里雾中,找不到案件的任何线索……时间的女儿1951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推理小说,甚至很“不像”一本推理小说。小说中所谓的案件是英国历史上一宗家喻户晓的故事:理查三世为了篡取王位,谋杀了囚禁在伦敦塔上的两个小王子。嫌犯的“罪行”令人发指,更令人深思。但是病床上的格兰特探长却根据他缜密的推理,一举推翻了流传四百年之久的历史定论,并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你听来,看来的那样!歌唱的沙1952一位年轻人醉死在火车上,同车的格兰特探长无意中捡到死者生前涂写在报纸角落的几行奇怪的诗句,多年办案所形成的直觉,以及对长相的特殊判断能力,使他确信这是一桩凶杀案。休假中的格兰特凭借一已之力展开一系列锲而不舍的调查。追查证据的历程异常辛苦,眼看着最后一丝线索都中断了的时候,凶手却自己招认了……博来·法拉先生1952 (最后一部作品)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流浪汉,意外地以一个失踪八年的继承人身份,介入一个富有家庭的财产纠纷中。从不情愿到好奇再到迷恋这个家庭的温暖,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原有身份,更在融入温馨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开始了神秘的调查……
作品特点
约瑟芬·铁伊特立独行,不以数量取胜,穷尽一生之力只写了八部推理小说,部部皆是精品佳作。她的小说立意奇特,充满人性的温暖,既有奇妙的悬念,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推理小说史上占领着一个特殊的重要位置。
人物评价
据约瑟芬·铁伊的一位出版代理说,铁伊的文学生涯从她能走路时起就开始了。他还说,写作是铁伊最大的乐趣。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期,铁伊在当地的报纸和英格兰评论上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诗歌,1929年,她的第一部小说《排队的人》以戈登·达维奥特的笔名发表了,据说,这部小说是在两个星期之中写就的,是为了参加一次由Methuen出版社赞助的写作比赛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