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科耶夫(外交家)
作品信息
者: [法] 多米尼克·奥弗莱 (Dominique Auffret)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哲学、国家与历史的终结 原作名: Alexandre Kojève: La philosophie, l'État, la fin de l'Histoire 译者: 张尧均 出版年: 2013-10 页数: 504 定价: 75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098250
内容简介
科耶夫到底是谁?他意味着一种分裂的、谨慎而隐秘的存在:他出席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同时保留着双重的精神归属。有关他的种种传闻,是真实的烟火还是海市蜃楼?他点燃了——或者说为别人点燃了——怎样的火? 多米尼克·奥弗莱的传记致力于重塑这一无与伦比的人物的命运与传说。我们从中既发现科耶夫逸文遗稿的回响,也听到他曾思考与经历过的时代的喧嚣。本书不同于一般传记惯用的单纯的历史编纂,也并非对主人公精神发展史的简单梳理,而是让科耶夫的思想与特定的时代、环境和事件穿插对接,进而对他的整个人生和思想历程予以重构,通过现象学令人缭乱的叙事,重新解读多重分裂的科耶夫,深刻揭示整整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作者简介
多米尼克·奥弗莱 (Dominique Auffret) 生于1958年,现于巴黎执教哲学。 译者简介 张尧均 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同济大学哲学系,译著另有《行为的结构》(合译)、《辩证法的历险》(合译)等。
目录
前言:名士无名001 告读者 030 I 1从童年到革命:1902—1920 036·古城 037·“尽可能地遥远” 039·“阿吉奴斯岛之战” 049·自我的偶然性 054·革命风暴:零下40度 066·对恐怖的体验 075·“自由地”放逐 2放逐 078·哀悼效应 084·“这些原则像一条红线贯穿了我的全部思想” 086·一个幻觉:笛卡尔与佛陀之间的对话 091·非实存 101·非实存的美学 110·综合艺术抑或建构主义艺术?从人民教育委员会到包豪斯 117·老海德堡 135·柏林-巴尔-巴比伦,“最受纳粹憎恨的城市” 143·反讽式的生存:浮士德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55·知识的生存成本 159·“选择的亲和性” 3巴黎:追寻绝对知识 163·奢华和安逸 168·“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中的矛盾 185·科耶夫的问题 188·“宗教大法官的寓言”,历史终结之迹象 208·物理学的非决定论与无对象的艺术:非实存原则的变化之源 225·毁灭与挑战。全球性的矛盾 II 41933—1939年的研讨班 238·新“果戈理” 245·对科瓦雷的恩情债 253·“言语” 256·承认之关乎人类起源的欲望满足: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释 268·研讨班人物群像 5战争 281·智慧者的奥德赛之旅 283·必然性:出于冒死战斗的新博弈,1939—1945年 289·《法权现象学》,1943年 299·拉丁帝国的理想理念。面临德国新威胁而构想的一种特定欧洲理念 307·哲人与君主 6隐秘的科耶夫:历史的终结与政治,1945—1968 310·对安妮·穆沙的访谈 317·隐秘的科耶夫之一:历史的终结与回归动物性 317·“右翼的马克思主义者” 325·战后“落后国家”关于发展的意识形态 330·关于国际投资银行的理念 333·50年代初对贸易自由化与单一市场的贡献 335·对原材料价格理论的贡献 336·关于舒曼计划的策略1950年5月16日 340·1953年欧洲经合组织的欧洲试验。谋略家科耶夫 345·隐秘的科耶夫之二:对历史终结的反思:回归动物性抑或重获否定性? 345·概念与时间,或从科耶夫与施特劳斯的争论看智慧者与君主的关系 351·1946—1958年的第四共和国: 否定性的丧失或大众消费。智慧者的实用主义 354·在1958—1968年之间的第五共和国: 重获否定性或对日本式优雅的发现及其行动理论的结果 358·1958—1968年: 科耶夫的“戴高乐主义”与科耶夫在肯尼迪回合和联合国贸发会议中的行动 369·我的朋友奥里维耶·沃姆塞 III 7历史的终结与文化 374·生命 374·巴塔耶-科耶夫-格诺。“智慧或至尊性”,或两种笑声。科耶夫-拉康:被分析的分析师 398·智慧全书 398·科耶夫的知识体系纲要 427·游戏学校与革命游戏。1968年5月 440·智慧者之死 441·对雷蒙·巴尔的访谈,1989年3月 附录:年谱 450 参考文献 473 致谢 484 译名对照表 485 译后记 49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