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
人物经历
民国三十年一月三十日(1941.1.30),出生于辽宁新民。
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同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赵忠贤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接触到世界超导研究的最前沿。
1974年2月至1975年9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等实验室进修。
1976年,从事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
1977年,在《物理》杂志上撰文阐述自己的看法,支持对国际广泛认同的麦克米兰极限提出挑战的那一派观点。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材料实验室副主任。
1984年11月,赴美国依阿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6年3月,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温带超导联合研究组负责人之一。
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7年初,与同事们一起独立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
1988年,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1989年,当选为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
1991年后,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物理研究所超导实验室主任、所长;同年赵忠贤回到母校中国科技大学,为青年大学生作了一场题为《超导技术研究和我们的使命》的学术报告。
1994年-2000年,赵忠贤院士一直担任数学物理学部的主任和常委委员。
2004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咨询评议委员会,赵忠贤院士当选为首届主任。
2015年6月,赵忠贤院士荣获2015年马蒂亚斯奖。
2017年1月,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赵忠贤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12月21日,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方向&科技成果奖励
教学思想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科技部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委员、陈嘉庚国际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人物评价
赵老师始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引领着中国超导研究的方向,他对工作的执著和刻苦也一直影响着年轻一辈,他在67岁时还和年轻人一起在实验室熬通宵。(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兴江评)
他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