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中
基本内容
王慎中(1509~1559) 明代诗人、散文家。字道思,号遵岩居士。晋江(今属福建)人。慎中是次子,所以人称王仲子。幼聪颖,4岁能诵诗,教以对语,应答如流。18岁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在任革除宿弊,堵塞侵耗。不久,改礼部祠祭司。他和当时的四方名士唐顺之、陈束、李开先等一起讲习,学业大进。后又任吏部验封司郎中、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河南参政等职。因触忤大学士夏言而落职。归家后,当地士子常来请教,门墙几不能容。 王慎中为文,初钩章棘句,吞剥秦汉散文,认为汉后散文无可取之处;后读欧阳修、曾巩等人的散文,大为钦佩。乃尽焚旧作,一意效仿。因反对拟古,主张学习唐宋散文,直书胸臆,与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成为明代文学中的一个流派,称唐宋派。王慎中卓然成家,与唐顺之齐名,被称为"王唐"。两人实际上是唐宋派首领。李贽评论王慎中文章说:"其为文也,恒以构意为难,每一篇,必先反复沉思。意定而辞立就。细观之,铺叙详明,部伍整密,语华赡而意深长。"散文代表作有《海上平寇记》、《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金溪游记》、《游清源山记》、《朱碧潭诗序》等。诗体初宗艳丽,归田以后,颓然自放。清代沈德潜称赞他的五言古诗说:"然五言古亦窥颜、谢堂庑,无一浅语、滑语"。诗歌代表作有《登金山口绝顶》、《游白鹿洞》、《游麻姑山》等。 诗文集有《遵岩集》、《玩芳堂摘稿》、《遵岩子》、《王参政集》、《王遵岩先生集选》、《王遵岩文选》等。 王慎中 (1509~1559年),字道思,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初号遵岩居士,更号南江。明·泉州晋江安海人,徙居泉州府城。生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卒于嘉靖三十八年 (1559年)病逝,年仅51岁。墓在南安三十四都竹洋乡。 王慎中是著名的古文学家,著有《遵岩集》二十五卷、《玩芳堂摘稿》等行世。 《明史?卷287?列传第175?文苑3?王慎中》全文 (括号内宋体字为站长所加注) 王慎中,字道思,(泉州)晋江人。四岁能诵诗。 (14岁起从理学家易时中学习。易时中是理学名师蔡清的高徒,在文坛上很有名气。他选授学生要求甚为严格,但对王慎中却非常器重。 嘉靖四年(1525年),王慎中17岁,即乡试中举。) 十八举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同年回乡完婚) (嘉靖六年[1527年],王慎中假满回京)授户部主事(监兑通州。任内改革陈规陋习,力除积弊,清理仓廪,查办税蠹。同时体察漕运士卒民夫的疾苦,特加优抚周恤,粮食在转运中霉烂,从不责怪运卒,及时处理,分与军士,因而得到人们的拥戴,称赞他办事“廉仁练达”。空闲时间认真读书作文)。 (嘉靖八年[1529年])寻改礼部祠祭司(世宗建四郊举行郊祀,王慎中制大祀诗八章,文声大振)。 时四方名士唐顺之、陈束、李开先、赵时春、任瀚、熊过、屠应埈、华察(华鸿山)、陆铨、江以达(江年波)、曾忭辈,咸在部曹。慎中与之讲习,学大进。(因文风相近,文学主张一致,自成一派,有“嘉靖八才子”之称。) (嘉靖十年[1531年],王慎中出任广东主考官。在主持乡试中,他所作的卷面评语,准确精练,文辞雅丽,人争传诵。他亲自拔取的榜首解元林大钦,第二年会试高中头名状元,由此博得“慧眼识英才”的美誉。) (嘉靖)十二年(1533年),(王慎中转主客司员外)诏简部郎为翰林,众首拟慎中。大学士张孚敬欲一见,辞不赴(曰:“吾宁失馆职,不敢失身。”)。 乃稍移吏部,为考功员外郎,进验封郎中。忌者谗之孚敬,因覆议真人张衍庆请封疏,(王慎中把原件封还,不肯执行)谪常州通判。 (在常州通判任上,他勤于职守,整饬吏治。江苏巡抚郭宗臬对王慎中的才学非常赏识,刚好江阴县出缺,就委他署理江阴。王慎中一到任,就察访民情,兴利除弊。江阴地方有不少豪强势族,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历任地方官员都不敢招惹他们。王慎中把一些罪恶昭彰的大恶霸拘捕归案,严加惩治,各地豪强闻风震慑,相戒敛迹。) 稍迁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并在南京。 (清闲的衙门官,使王慎中更有充裕的时间钻研学问。在南京,他与王龙溪等文人学土研究著名理学家王阳明的学说,从原来“文必秦、汉”的尚古观念中解脱出来,趋向于唐、宋文风,推崇北宋文学家曾巩、欧阳修等。) 久之,(嘉靖十五年[1536年])擢山东提学佥事。(任内致力端正学风,革除陋习,制定新的规章条例。规定生员进谒只行常礼,免去一切繁文缛节。同时,重视人才的发掘、培养与提拔,如驰名文坛的“后七子”李攀龙、后来位居宰辅的殷土儋,都是由他一手提拔出来的,由此,山东士子对王慎中十分尊崇。) 改江西参议。(江西是著名学者王阳明讲学的地方。王慎中追寻王氏旧迹,经常往来于白鹿洞、鹅湖之间,与欧阳南野、邹守益、罗念庵、聂双江等学士交游讲学,阐发经学新义。) 进河南(布政司)参政。(时河南大饥,饿殍遍野)侍郎王杲奉命赈荒,以其事委慎中,还朝,荐慎中可重用。会(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慎中33岁) 大计(考核外任官员),吏部注慎中不及(考核未及时报吏部)。而大学士夏言先尝为礼部尚书,慎中其属吏也,与相忤,遂内批“不谨”,落其职。 (王慎中落职,朝野惊异,而他毫不介意。遂纵游淇水、太行、王屋、苏门、百泉、武当、衡山、武夷九曲等名山大川之间。得大自然之旨趣,文思为之一变,成为明代唐宋派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的文学主张,推崇唐宋散文。) 慎中为文,初主秦、汉,谓东京下无可取。已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详赡,卓然成家,与顺之齐名,天下称之曰王、唐,又曰晋江、毘陵。 家居,问业者踵至。(王慎中归家后,专事古文著作,对好学之士都勉励诱导,出入其门,交游、问学者很多,对泉州文风的影响特别大。 与俞大猷交谊颇深,互有诗文赠勉。俞的年龄大于王,却尊王为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g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大猷》]) 年五十一而终。 李攀龙、王世贞后起,力排之,卒不能掩。攀龙,慎中提学山东时所赏拔者也。 慎中初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
王慎中的文学贡献
自永乐以后,“ 台阁体”长期统治文坛,致内容贫乏,篇章冗赘,文风萎弱,给文学带来严重危机。 为了矫正这种流弊,弘治中,以 李梦阳、 何景明为首七人,结成一个文学集团,打起“复古”旗号,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风气所促,竟至于“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把秦汉的好文章拿来,刻意摹仿,从篇章结构到句法、词汇,完全着眼于形式的追求,即使损伤作品的内容也 在所不惜。在文学内容上没有提出任何主张。“ 前七子”鼓吹一阵之后,终因其弱点而消歇。 王慎中为文,早年受“前七子”复古主义的影响,标榜秦汉,“徒知掇摭割裂以为多闻, 模效依仿以为近古”(《遵岩集·再上顾未斋》)。 他在南京居官时,曾与 王畿讨论王阳明的学说,又天量阅读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二十八岁以后,始悟高谈秦汉、 鄙薄唐宋的非是,认可唐宋大家欧阳修、曾巩等的作文手法,不受古人形式羁绊,言能达意。认为“学问文章如宋诸名公,皆已原本六经,轶绝两汉”(《与 汪直斋书》);“学六经史籍最得旨趣根源者,莫如韩(韩愈)、欧(欧阳修)、曾(曾巩)、苏(苏轼)诸名家”(《寄道原弟书九》)。这就和李、王等盲目尊古、不读唐以后书的偏颇狭隘的论调不同。 他似乎看到 秦汉文和唐宋文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在唐宋文中,他特别推尊曾巩,认为 曾文“信乎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而不醇不该之蔽亦已少矣”(《曾南丰文粹序》)。 王慎中公开反对复古派的 文学理论,明确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倡导文崇唐宋,主张意定词立, 文从字顺。他要求文章能“道其中之所欲言”,“卒归于自为其言”,“直抒胸臆,信手写出”,要有“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这就和以抄袭类比为能的拟古主义者有根本的区别。 为此,他乃尽弃旧作,完全以曾(曾巩)、欧(欧阳修)、王(王阳明)三家为宗。 《泉州府志》称:“慎中学博材俊,自视亦高,早第旋废,肆力文章, 追轨作者。”“每构一篇,反覆沉思,意定而辞立就,赡而有则,深而不凿,按之成队,诵之应声。” 受他影响的有唐顺之,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称王慎中之文“二百年来当为中兴,后有起者,或推尊北地 牛耳,相高终莫之及也。” 嘉靖年间,王慎中成了另开唐宋派风气的第一人。他与唐顺之倡导的反复古主义的古文运动,对“前七子”的复古主义 文学思潮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两人因而声名远播,天下并称为“王、唐”,又称“ 毗陵唐,晋江王”(唐顺之毗陵人),王、唐又与后起之第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开明代中叶以后文坛上反复古主义的先河,给明代文坛增加几分生气。王慎中与唐顺之、归有光并称明代三大散文家。 但即使理论上如此之正确有力,文章表现得 生意盎然,其主张仍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嘉靖中继起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 ”,就是这一流人物。他们变本加厉,又把复古运动 余波,搅起一阵浪花。而攻击王慎中之主张最力的,正是王慎中出任山东提学佥事时识拔的山东秀才李攀龙。 尚书 蒋德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蒋德璟》)《读遵岩先生集》(《 明文海·卷132·述》)评论得很明白。他说: “欧阳公(欧阳修) 识 苏子瞻,置第二,子瞻推重欧公不啻口。 吾乡王道思(王慎中)先生,识李于鳞(李攀龙)先生,置第一,而于鳞讥毁亦不啻口。论者以此定二人优劣,非也。使于鳞之文果胜道思,如子瞻出永叔一头地,即毁之于师见薄,而于文示公犹未为过。 今举世厌于鳞文,即元美(王世贞 )奉之最亲而晚年已有异议,大约如 《史》、 《汉》语,辅以赘牙而己,非真《史》、《汉》也。即元美戈猎五车,于今故亡所不综;辨史才高,而六经之学似亦惘惘。故学元美者,入门甚便,去古弥远。 道思先生尝云:学马(司马迁)莫如欧(欧阳修),学班(班固)莫如曾(曾巩),吾正是学马、班,岂学欧、曾哉。第其所学,非今人所谓学。今人何尝学马、班,止是每篇中抄得四五句《史》、《汉》,余皆举子对策与写柬寒温之套,而曰学马、班,亦可笑也。此语直为七子传神。 然元美渊富故不易及,亦自成其元美。故余尝私论:明文以金华( 宋濂)、北地(李梦阳)、晋江(王慎中)、太仓(王世贞)为 四大家。而为晋江者,非 沉酣经术,酿深力厚,独立间架,未易下手,政恐逗入第套、寒温蹊径耳。若于鳞不足论也!” 王慎中的诗 王慎中亦有不少诗作,尤擅五言诗体,诗风颇受 颜延之、 谢灵运的影响。但因文的成就,诗相对逊色。 《泉州府志》称王慎中的诗“ 诗格艳丽,虽寡 天造,极良人工。” 明末学者 钱谦益评其诗为“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 清·学者 朱彝尊《静志居 诗话》认为:“评明人诗者不及王道思,然道思五言,文理精密,足以嗣响颜(颜延之)、谢(谢灵运)。” 清代另一位评诗权威沈德潜,在 《明诗别裁集》中也说:“(王慎中)五言古诗亦窥颜、谢堂庑,无一浅语滑语。” 中国科学院 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的 《中国文学史》也评论说, 前后七子的成就不高,大部分作品一般化,形式上的古色古香掩盖不了内容的苍白空虚。唐宋派对复古派的文风之弊深恶痛绝,批评十分尖锐 ,具有深刻的揭露意义。但是唐宋派仍摆脱不了道学思想的某些影响,当时的人对道学思想论调不感兴趣,因此战斗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又说,复古派大都有诗有文,而唐宋派偏重教文,在诗的方面无所建树,所以始终未能形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反对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