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萨顿

联合创作 · 2023-12-27

经历

1877年4月5日生于美国 堪萨斯市1896年萨顿入 堪萨斯大学准备学习工程。因其弟死于伤寒转学生物学大学毕业后,他进入 哥伦比亚大学 动物学系,在著名 生物学家 威尔逊指导下攻读研究生1902年发表了一篇对遗传学极为重要的论文。他证明 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指出染色体极可能就是孟德尔在其工作中假设的 遗传因子(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才两年)1903年,他在另一篇论文中坚持认为:染色体带有基因;每一个性细胞只具有每一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具有哪一个是随机决定的。将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1907年在哥伦比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16年11月10日卒于 堪萨斯州 堪萨斯城,死于阑尾破裂

发现

1902年春,年仅25岁的萨顿便推论染色体是遗传的基本物质,在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少直接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相关。19和20世纪交替之际,染色体的行为和其在遗传中的重要性是一个“热门话题”。包括萨顿导师威尔逊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德国 细胞学家 T·博韦里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将染色体和遗传联系起来。萨顿也通过在威尔逊实验室中的独立研究,获得了与博韦里相同的结论。威尔逊后来承认,当萨顿首次向他解释新发现的理论时,他“那时没有完全理解该观念或明白其全部的份量”。萨顿观察的对象是 蝗虫细胞。1902年在《 生物学通报》上发表的文章中,他首次详细地图示了蝗虫具有成对确定的、可识别、又彼此不同的 同源染色体。文章末尾提出假说,认为染色体携带遗传单位,而遗传单位在性细胞的染色体分裂时的行为就是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物质基础。在1903年的《遗传中的染色体》一文中,萨顿对其过去假说的重要性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获得的结论是染色体含有基因,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是随机的。萨顿的工作为染色体遗传学说奠定了基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