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志(人类学家)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1:44

人物生平

1923~1927年就学于岭南大学,并主编《南大青年》、《南大思潮》和《南风》等刊物。1927年任中山大学助教。1928年受中山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指派,赴云南调查少数民族情况。以后杨成志深入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调查研究奴隶社会结构及彝族生活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特征,写出《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罗罗太上消灾经对译》等专著。这是中国较早的民族学田野考察著作。同年返校后,由中山大学派往法国留学,获巴黎人类学院高等文凭和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34年在伦敦参加首届国际人类学民族科学大会,并宣读了论文。

人物成就及荣誉

20世纪30~40年代,杨成志任中山大学教授及研究院秘书长、文科研究所所长、人类学部主任、人类学系主任等职。这期间,他还主编《民俗季刊》和《民族学刊》,发表了《广东人民与文化》、《人类科学论集》、《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海南岛苗黎调查》、《广西苗瑶侗壮访问记》等专著及调查报告。1944~1946年,选派赴美国,考察印第安人保留区,发表论文数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杨成志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后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兼文物室主任。培养了许多民族学研究人才。他曾参加《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图》、《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简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旧有政制概况》及《瑶族简史简志》的编写工作。曾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访问团广西分团(团长费孝通,副团长黄现璠)工作,任广西分团联络组组长;1956年参加“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组长莫矜,副组长黄现璠)工作,任瑶族分组组长。早年曾主编《民俗季刊》和“民族学刊”(《广东日报》副刊)。

相关事件

1928年7月12日派杨成志、容肇祖会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俄籍史学家史禄国教授夫妇,共四人,从广州出发,经香港、越南河内,再由滇越铁路到昆明。容、史氏夫妇到昆后先期回粤,杨独自留下,负起完成民族调杏一职责。杨成志先生先在昆明滞留了月余,曾对一些学生、士兵和犯人做了体质测量,访问了当地学者和外籍传教士;查阅云南史志文献,初步了解了云南的民族情况,并选定当年异常艰险的川滇交界处凉山地区的彝族作为调查对象。时年26岁的杨成志满怀一腔求知的热望,携带当时省政府主席龙云的介绍信,于9月1日向滇东北进发了。他行走近半月,沿着川滇古驿道经东川到达金沙江畔的巧家县城。由于这一带交通险阻,旧时匪盗众多,特别是凉山彝族奴隶主常有掠汉人为奴之陋俗等,当地人多次劝他放弃此行,但他的决心已下,不可动摇。他认为,外国人探险南北极尚能做得到,而凉山只在我国境内,眼下只隔一江之遥,山顶上彝民的茅屋已隐约可望,为什么不能渡江入山探险一番呢,他在熟悉彝情人士的帮助下,乘木拖船越过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抵达凉山脚下六城坝县佐驻地,因旅途劳累而病倒。在民族关系极为隔阂和紧张的时代,附近彝民听说省府派来专员调查,误认为是要征服凉山,第二天黄昏结集了约40多名彝民武装,围攻县佐驻地,后见汉人团兵来援,方退去。这期间,他结识了当地几位会操汉话的彝族朋友,诚恳地向他们求教学习彝语和彝文,通过观察当地汉彝贸易集市黄草坪的赶场活动,使得他和彝民之间获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后经多番联络交际,才得到当地彝族中颇有声望的首领禄呷呷的准许进入调查。10月,他由彝民朋友带路,拜访了禄呷呷,向他赠送了礼物,禄首领宰牛置酒款待。他尊重彝族的风俗习惯,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娱乐,彼此结下了真挚的友谊,这使他的田野考察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在凉山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先后调查了诸路磨开、斯古、沙木箐和跑马坪等地,行程约500余公里,经过了200多个村庄,搜集了不少20年代末彝族社会组织和文化民俗等资料及彝文经卷。他深感彝民豪爽朴质、热情好客,重感情亦重友谊,并非外间所传的那般野蛮。经他建议,在诸路磨开和斯古两地,开办了两间小学,请了两位首领的“师爷”(汉人)任教师。结束调查离开凉山时,他同禄呷呷等人合影留念,依依话别,禄首领赠他一当地狮子狗,解他旅途寂寞,他还邀请了几位彝民朋友渡江同来巧家县城观光,以开眼界。在巧家停留的五个月中,努力研习彝语彝文,于1929年5月转回昆明。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