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骥良(篆刻)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0:51

名片

中文名: 符骥良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江苏省江阴出生日期: 1926年3月逝世日期: 2011年11月职业: 金石篆刻,印泥制作主要成就: 国家级非遗鲁庵印泥传承人,美协海墨画会副会长,书协会员代表作品:《骥良印存》编校及钤拓《赵之谦印谱》、《黄牧甫印谱》、《吴昌硕印谱》、《鲁迅先生笔名印谱》、《君陶印存》

简介

符骥良,号雪之、白果、铣之,以“语石楼”、“白果厂”、“梵怡堂”颜其居。出生于江苏江阴,就读于南菁中学,1948年毕业于中国新闻专科学校。1956年入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得王福厂、张鲁庵之益尤多,任秘书长张鲁庵之助理,亦师亦友。雪之先生是位风雅之士,与翰墨金石结缘,以文会友,数十年转艺多师,苦学自研。身居闹市,耕耘不辍,埋首于斗室之中,有刀如笔,精于篆刻,尤擅刻铜、刻紫砂,其篆刻上及秦汉,下至明清当代诸家,而于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用力最勤。有笔如刀,擅长书法,篆书一如其印,尤擅隶书,笔势洒脱清隽,结体精密蕴秀。又以钤拓、印泥制作称誉于世,他先后著有《篆刻器用常识》、刻有《雪之印存》四卷,出版《骥良印存》,编校及钤拓《赵之谦印谱》、《鲁迅先生笔名印谱》、《潘伯鹰自用印谱》、《长征印谱》、《吴昌硕印谱》后,又为钱君陶钤拓了《黄牧甫印谱》、《君陶印存》、《长征印谱》、《西泠胜迹印谱》、《玄隐庐印录》、《钱刻朱屺瞻印存》、《无倦苦斋印存》等数百部印谱。并为《故宫藏宝录》、《上海博物馆藏宝录》、《南京博物馆藏宝录》等书写篆书部分,为《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文艺生活小百科》、《书法篆刻实用辞典》、《文艺鉴赏大成》、《国宝大观》等辞书担任编委及撰写有关项目。曾任上海市美协海墨画会副会长、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东方书画院画师、上海市纺织书画协会顾问、铜城书画研究院高级艺术顾问、上海炎黄书画会一级画师、静安书法协会顾问、香梅画苑特级画师。习得张鲁庵印泥技艺精髓与制作秘方,2008年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得鲁庵印泥衣钵

符骥良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担任 “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秘书长张鲁庵先生之助理,亦师亦友。张鲁庵名锡成,字咀英。浙江慈溪人,是印章、印谱收藏大家又是印泥制作大师,他收藏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名家印章1500余方,印谱490余部,有“海内第一家”之称。其研制的“鲁庵印泥”更名闻中外,其时,全国各地著名的书画家纷纷求索“鲁庵印泥”,鲁庵先生体弱多病,为应来求印泥者之需,嘱骥良先生握杵代劳,聆听探讨,故不知觉中尽得印泥制作之法,终得“鲁庵印泥”衣钵。鲁庵先生谢世后,骥良先生传承其精华而有所心得,也有所改进。很多书画家如张大千、吴湖帆、刘海粟、沙孟海、丰子恺、王福庵、陈巨来、启功、钱君陶、富华、唐云、程十发、朱屺瞻、来楚生、王个簃、白蕉、亚明、钱瘦铁、陆抑非、黄云、叶选平、沈鹏、苏渊雷等都转向符氏索求印泥。“文革”期间,张大千更是委托澳大利亚驻上海领事馆来求索印泥的,称其为“骥良印泥”;来楚生用了印泥后,赠其“骥良印泥”印章一方及书画折扇一柄;唐云赞符老所制印泥为“鲁庵后第一,近之漳州、西泠皆不及也。”高式熊还特意挥毫书写了《符制鲁庵印泥缘起》,将符骥良的印泥定名为“符制鲁庵印泥”(见扩展阅读链接1)。上海市博物馆复制宋、元时代的绢本著名书画,采购了多种印泥,可就是很难落印,经求助于他,他为之特制了四两。

鲁庵印泥特点

符制鲁庵印泥特点:1、具 有特定的原材料与配方2、具 有特定的制作工艺3、具 有清晰的传承谱系4、泥质纯净,富有弹性、色似红缎、状如面筋、细腻而粘稠度高,热天不烂、寒天不硬、历久弥新5、印色鲜艳雅丽、质薄匀净、止口清晰、立体感强、纵使历岁月沉积、色泽亦古朴典雅、永不褪色符制鲁庵印泥使用注意事项:瓷质泥缸,随用随盖,防止灰尘、水分侵入。使用前须将印章揩净,防止其他印泥混入。蘸泥手势轻盈如蜻蜓点水,并审视印面沾泥是否周到,垫硬卡纸一层钤盖。如一年以上不用,当用骨签翻拌调匀。符制 鲁庵印泥是印泥中的珍品,用其钤盖印文质感均匀洁净,着色力,遮盖力,黏结力强,在室内常温中使用,上石落印干净,钤盖得心应手,随时间愈久,印色色泽愈沉静古雅。用此印泥,即便细元朱文连钤数十方,印文不走样,特别是珍贵的篆刻名作在符制鲁庵印泥的衬托下才能完整地展现出来。原料朱砂原料蓖麻油原料艾绒

鲁庵印泥大事记

2006年前,上海市静安区文物史料部门与符骥良接触,了解到印泥大师张鲁庵的艺术成就,准备向上海市文化局展开项目推荐与申报工作。2006年,录制申报专题片,张鲁庵之子张永敏,张鲁庵之友高式熊,张鲁庵传人符骥良,悉数受邀接受采访。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特派手工技艺评审专家到沪,对上海鲁庵印泥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进行现场论证;同月,本项目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0月,制定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2011年“上海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五年保护规划纲要。2008年6月,上海鲁庵印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月,推荐符骥良为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符骥良挚友沈鹏题签《国宝鲁庵印泥》、《符制鲁庵印泥》。2009年2月,符骥良先生由其子符海贤先生、田非凡陪同,携带其亲手制作的国宝“鲁庵印泥”赴北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09年6月,命名符骥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撰《鲁庵印泥制作技艺》、邀请符骥良先生亲身拍摄《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专题片》。(视频见扩展阅读链接7)2011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代表性传承人符骥良先生谢世。其子符海贤整理父亲符骥良先生早年在杭州西泠印社传授印泥制作的讲座录音,捐于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并致力于系统性的传承与推广这项人类文明的特殊瑰宝。2012年5月,邀请上海中国画院与上海油画雕塑院创始人,86岁高龄的老画师富华先生作《鲁庵印泥与中国画》讲座,向市民推广普及鲁庵印泥知识。2012年7月,符海贤携其父早年制作的鲁庵印泥参加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上海朵云轩拍卖行承办的上海首届“非遗”精品拍卖会。估价数千元的三盒印泥最终以2万元、3万元和4.5万元成交,平均价值每克印泥达到300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为全场最大黑马。对此,“鲁庵印泥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馆副馆长蒋善勇毫不惊讶。他说,解放前鲁庵印泥就有“一两印泥一两金”的说法,符骥良制做的鲁庵印泥从不公开售卖,多用以高端书画家互相馈赠。(视频见扩展阅读链接3.4.5.)2012年9月,受邀参加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2012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积极推动鲁庵印泥的普及工作。2012年12月,西泠印社举办的2012年秋季拍卖会上,现当代篆刻名家、印泥制作大师符骥良手拓,符制鲁庵印泥钤印的一部《黄牧甫印谱》小册,以1万元底价起拍,最终成交价高达12万元。(见扩展阅读链接6.)2013年1月,国宝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传习所揭牌仪式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符海贤先生、第 四 代传人田非凡先生参加,并捐赠了沈鹏题签《国宝鲁庵印泥》书法原迹。2013年9月在静安区文化局和教育局推动下,国宝鲁庵印泥传习所和百年名校上海五四中学联姻,在校内设立了“鲁庵印泥传习工坊“,使非遗走进了校园。由符海贤亲自授课讲解。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