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斯特林(普利兹克奖得主)
生平介绍
英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因他的非传统设计和摆脱国际式的功能主义的运动而闻名。斯特林出生在格拉斯哥、在利物浦接受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军,曾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1945~1950年在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学习。1949年曾作为交换生赴美,50年代初期在伦敦开业,1956~1963年与詹姆斯·高恩合伙,两人合作设计了汉姆居民楼,这座建筑被认为是新野兽派的代表作品。1959年,斯特林为莱斯特大学设计了工程楼,在这座大楼中,他非常注意对交通线的组织。1971年起与威尔福德(Michael Wilford)一起工作。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是低房规划。他以一种被认为是新粗野主义的风格进行设计。他用这一风格设计的三大工程,特别是列斯特(Leicester)大学工程系馆(1959~1963)引起国际重视。到70年代后期,斯特林的建筑风格已发展为所谓「高科技」。他的伦敦南门住宅项目(1972~1977)包括颜色明亮的塑料墙。他对德国斯图加特新州立美术馆(1977~1984)的设计是古典主义与几何抽象的后现代派的结合体,这一设计被许多人认为是他最大的成就。在他设计的其他著名的建筑物中,有福格博物馆(Fogg Museum,1979~1984)和阿瑟‧萨克勒博物馆(Arthur M. Sackler Museum,1985),(Arthur M. Sackler Museum,1985),两者都在哈佛大学内。1981年,斯特林获普里茨克(Pritzker)建筑奖。
代表作品
建筑界就像一座良莠不齐的大花园,既有枝头的花繁叶茂,也有树下的黯淡凋零。而建筑师就像是枝头的花朵,靠着不同的味道,吸引着来这座花园里参观的人们。而这位出于在苏格兰的建筑大师 —詹姆斯斯特林虽然离开了我们数十年了,但从他作品里所迸发出的特殊魄力,仍然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无论是在打开电脑浏览互联网还是走进建筑学院的图书馆,关于詹姆斯·斯特林的书籍和资料远不如像库哈斯的《S,M,L,XL》那样随处可见,建筑院校的学生们也很少有人像讨论王澍或者伊东丰雄那样,对他们的建筑作品和思想争论不休。也许一提起苏格兰,人们想起的更多的是吹着风笛、穿着短裙的苏格兰人民,回味悠长的威士忌,或者更多的电影迷会想到梅尔吉布森所导演的《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带领着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暴政的历史。而格拉斯哥,这座苏格兰最大的城市,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滋孕这年轻的斯特林,使得年轻的斯特林便散发出优雅、浪漫的绅士气质。和无数青年一样,斯特林揣着梦想和憧憬来到了这所拥有世界上最悠久建筑学办学历史的学校—利物浦大学。 这所培养出了马克思维尔,董建华等众多名流政要的学府跟谢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六所大学并称为:红砖大学,是全英国乃至全世界顶级的高等院校。而利物浦大学的建筑学院的师生更是迸发着无尽的活力,对欧洲建筑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便会知道,上世纪60年代“阿基格拉姆”似的建筑思潮在建筑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这种建筑思潮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拥挤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而利物浦大学的建筑学院就是该思潮的重要阵地,至今在其建筑教室和展厅里,可以见到规模宏大的数字化模型,反应出了师生对参数化建筑生命发展种种可能性的探索和猜想。即使是计算机技术尚未起步的半个世纪以前,高技派和典雅派的建筑设计思想仍然在斯特林的作品中迸发出了强大的活力。这看来也许是矛盾的, 因为要在历史积淀如此厚重的环境中来放手探索一种也许只存在想象之中的建筑模式,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因为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要在古未之间寻找一个巧妙的平衡;在跟环境的对接方面,斯特林牢牢抓住了利物浦大学和利物浦这座城市历史的经典象征 — 红砖,并以此作为建筑外立面和主要体块的基调,而再次基础上进行了高技派建筑的典型手法进行表达;而建筑的平面则可以看出斯特林受到了北欧强调地域化和人情化建筑大师 — 阿尔瓦阿尔托(该建筑师的设计取向已经在玛利亚别墅和赫尔辛基国会大厦中充分阐明)的影响,将原本较生硬的几何化建筑体块融合、穿插,而创造出灵活有机而又能看出其几何构架的平面形式,在此阶段的建筑探索中,斯特林已经在建筑的平面和立体构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探索,而从中所萌发出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倾向,为他生平中最重要的建筑实践 — 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设计创造了基础和方向。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的设计实践是在后现代主义在美国甚嚣尘上的90年代之前,詹姆斯·斯特林通过不断建筑实践探索和个人审美取向的选择,使后现代主义的痕迹已经在他的观念和手法中突显无疑。在美术馆的实践中,建筑主入口处倾斜的坡道无疑成为了设计突破传统的一个亮点,看似无道理的坡道将原本可以通过台阶实现的路径进行打散、重组,使得空间的感知从单一的、清晰的轴线对称关系改变为一种矛盾和复杂的对话,通过坡道进入建筑以后,室内的空间感受更是使得每一位游客加强了建筑师在空间设计取向上的认识,大厅的公共休闲空间通过两条不同曲率的“S”线创造出一个典型的双曲面,使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也能与室外空间的设计取向取得统一。这与美国后现代主义大师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所倡导的建筑就应该避免单一的平面和空间关系,而应该是一个情感、尺度、和斗争的集成,使得不同的内容能够在这强大的载体— 建筑中得以充分体现不谋而合。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的落成,使得该建筑成为后现代建筑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后现代建筑中的 volume、color、paradox 在其中已经充分体现,大大提高了斯特林作为设计师在业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也使得斯特林成为继菲利普·约翰逊和路易斯·巴拉甘之后第三位荣膺此奖项的建筑师。后记:虽然斯特林为我们留下的建筑作品并不算多, 而且我们也只能从他现存的作品中去探究他在设计中构思和灵感的蛛丝马迹,但他在设计中对空间、形体客体以及感知,反馈主体之间的把握是十分恰当得体的,不少参观过斯图加特美术馆的人都会由衷的感叹,在其中参观漫步,就像是是欣赏由建筑师为你撰写的建筑诗篇,而这样的诗篇所叙述的每一页轻重缓急正是我们想要听到的一样。这,也许就是对“建筑师凝固的音乐”最好的解释吧。
重要作品
莱斯特大学工程楼 (1959)Olivetti培训中心,Haslemere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 (1968)莱斯大学扩建,美国休斯顿康乃尔大学表演艺术中心Clore Galleryexpansion,泰特艺廊,伦敦Arthur M. Sackler 博物馆哈佛大学Fogg 博物馆加建新斯图加特州立绘画馆,德国斯图加特(1977-83)
其它作品
Poultry路1号,伦敦 (1998)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莱斯特大学(英格兰)结构:大型桁架等时间:1959年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剑桥大学图书馆学术厅:结构:玻璃钢框、混凝土砖与覆面时间:1968年(有300读者阅览室; 其他住宿、讨论会和休息室等)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erling)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结构:覆面石时间:1977to1983年风格: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