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

联合创作 · 2023-12-27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廿三日(12月10日),苏颂在福建同安县芦山堂(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城关)出生。

庆历二年(1042年),苏颂考中进士,被授为宿州观察推官。次年任江宁知县。为政有法,深得朝臣称许。

在任南京(应天府)留守推官时,苏颂受到南京留守欧阳修的倚重,欧阳修将政务委托给他办理。而闲居睢阳的前宰相杜衍也非常器重他,对其悉心传授平生经历。三年任满,正赶上父亲苏绅病逝。苏颂将父亲葬于京口,并从此移居润州丹阳。

历官中外

苏颂于皇祐五年(1053年)被召入朝中,试馆阁校勘,开始了校正和整理古籍的生涯。不久迁大理寺丞。

至和元年(1054年),任同知太常礼院。嘉祐二年(1057年),改任集贤校理、校正医书官。嘉祐四年(1059年),兼任殿试复考官,次年调太常博士,仍兼校正医书官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出知颍州。

嘉祐八年(1063年),召为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时仁宗逝世,修建陵墓,主管部门向各郡征收一时难得的物资。苏颂对他们说:“遗诏务从俭约,怎么可以强制下面交纳当地不出产的东西。”不久升为修起居注、知制诰。

治平二年(1065年),迁三司度支判官。

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苏颂任辽朝使臣的伴送使。当苏颂一行行至恩州时,突遇驿馆起火。由于他遇事镇定,举措得当,没有发生混乱,辽朝使者也没有受到大的惊扰,因此很得英宗的赞赏。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苏颂任知制诰。同年任贺辽太后生辰使,出使辽朝。途中写下前《使辽诗》30首,主要记述他的所见所闻及抒发对老友的怀念之情。

熙宁二年(1069年),拜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同知审刑院。又任辽朝贺生辰伴使。

熙宁三年(1070年),权同知贡举,因拒绝草诏李定为监察御史里行而被神宗撤职,这是他第二次在朝廷任职。

苏颂在朝廷任职期间,校正编撰古籍,由此广泛接触有关文献资料,为他成为一个渊博的学者创造了条件。

在“李定匿丧事件”中,苏颂三次拒绝草拟任命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的诏书,神宗震怒,将苏颂撤职。但苏颂几次拒绝草诏,都有自己的理由:第一是破格提拔李定违背以前的法令,而官吏的任命必须依法而行。第二是李定不够破格提拔的标准,他“素无声称”,不能因偶有奏对称心,就破格提拔。第三是先做一般提拔,放在皇帝身边考察,果有奇谋硕画,再破格提拔也不迟。苏颂的这些意见是十分诚恳的。

熙宁四年(1071年),苏颂出知婺州。熙宁六年(1073年),转知亳州。熙宁八年(1075年),再知应天府。

在淮南转运使任内,苏颂见到因饥荒造成哀鸿遍野,灾民嗷嗷待哺的惨景,于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救济:“臣窃闻近日甚有近北灾伤人民流移往邻路州逐熟……今并淮诸郡,虽稍登稔,若食口既多,必致物价腾踊。万一将来秋成失望,漂泊之民,未有归业之期。坐食贵谷,便见所失。彼时须烦县官赈救,为惠差迟,则其敝益甚矣。臣以为存恤之法,莫若先平物价,若物货之平,则莫若为粜给,使之常食贱价之物,则不觉转移流徙之为患也。”他不仅想到荒年中对灾民的赈济,而且想到赈救后物价如何保持平稳,流民如何归业安居等等。他想的是很周到和长远的。

当时各地争修寺院,神宗也滥赐匾额,极大地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苏颂又为百姓请命,请求“朝廷明立条约,今后不许特创寺院宫观”,对违法而建的寺院“并令州县检括指挥一切毁拆”。

苏颂关心民瘼,体恤百姓,深为神宗所知。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苏杭再次发生自然灾害。在选任地方长官时,神宗称“苏颂仁厚,必能拊安吴人”,命其知杭州。

熙宁十年(1077年),苏颂自杭州被召回,参与修撰《仁宗实录》《英宗实录》。八月,苏颂以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时任秘书监兼集贤院学士)身份再任贺辽主生辰使。返途中写下后《使辽诗》28首。不仅记述了辽朝隆重的接待,而且用大量篇幅描绘了在和睦友好相处下,辽朝人民悠闲、安逸的生活,歌颂和平睦邻政策的可贵与正确。

元丰元年(1078年),苏颂权知开封府,以严法治理。但因不处置牵连祥符县令李纯的犯法僧人,遭御史舒亶以“故纵”罪弹劾,于次年贬为秘书监、知濠州。

元丰三年(1080年)至元丰四年(1081年),连知河阳军、沧州等地。

元丰四年(1081年),被召入朝,奉命判尚书吏部兼详定官制。任内建议创“四选法”。次年任辽贺正馆伴使。

元祐八年(1093年),再次外出知扬州。

元祐执政

宋哲宗元祐初年,拜刑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后调翰林学士承旨。

元祐五年(1090年),进位尚书左丞。

元祐七年(1092年)四月,苏颂升任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宰相。

苏颂为相期间,“奉行故事”,循规矩办事,以使百官守法遵职为要务。他选贤任能,并告诫边臣不要轻易开启战事。

辞官去世

元祐八年(1093年)三月,苏颂反对外调大臣贾易未果,而上章坚请辞位,被罢相任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六个月后出知扬州。次年转知河南府,苏颂推辞不就,哲宗不允。后因母亲陈太夫人去世,恳请南归,于是又授为知扬州。

绍圣二年(1095年),苏颂屡次上奏告老,被拜为中太一宫使之职,居于京口。

绍圣四年(1097年),苏颂再次请辞,才得以太子少师职致仕。

绍圣绍述期间,已辞相的苏颂因一直以来不立党援、以礼自持的表现得到了哲宗庇护,又因闽籍关系免于变法派排轧,与其他元祐时期反变法派大臣的悲惨命运有了鲜明的对比。

宋徽宗即位后,进拜苏颂为太子太保,增加食邑四百户,实封食邑一百户。累封为赵郡公。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庚辰日(1101年6月18日),苏颂自撰遗表,同日,在润州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徽宗闻讣讯,为其辍朝二日,追赠司空,并遣使抚恤其家,“葬事官给”。

崇宁元年(1102年)十一月丙申,葬于润州丹徒县义理乡乐安亭五州山的东北阜。

宋理宗时,追赐谥号为“正简”。

主要作品

苏颂著述颇丰,著有《鲁卫信录》、《苏颂集》72卷、《图经本草》1卷、《略集》、《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魏公题跋》、《苏侍郎集》、《魏公谈训》等。苏颂在文献学、诗歌、散文、史学等领域都是行家里手。《全宋诗》录有其诗。

主要成就

政治

苏颂步入仕途,从地方到中央,最后位及宰相,为官五十余年多年,政绩颇丰。知江宁县时,切实参与了庆历新政的实施,清查了富户漏税行为,核实丁产,编成户籍,按册课税,既增加了国库收入,又减轻了穷人的负担。任南京留守推官时,被留守欧阳修赞许为“处事精审”。

在任地方官时,苏颂尽其所能,为民造福。如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时,他“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以疏畿内积水”,兴修水利,保田防灾。知沧州时,黄河泛滥。他又上奏指出只修堤防不注意疏通海口的危险性,并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提出较好的解决办法:“臣窃见沧州东北有三堂泊,纵广百余里,下连海道,地名黑龙港……其西与御河破藏口及范桥镇相去不过三五十里,可以分引河流,东注泊内。既满溢则由黑龙港以入海,其势甚易。”在杭州任内,把凤凰山的泉水引入市区使用,造福百姓。

元丰四年(1081年),苏颂被召回吏部,详定官制,参加了官制改革。在革除宋代官、职和差遣的弊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宋代元丰以前,官用来定品阶俸禄;职为殿阁、文学之士及待制等,以示尊宠。唯差遣为实职,可行使权力。这样造成了官称与实职不符,机构混乱,冗员过多等弊病。苏颂在这方面提过许多有益意见。在《奏乞将常平仓等公事付逐路转运司其提举官改差充本司勾当公事》中,他提出把发放青苗钱的提举常平司归各路转运使管辖,这样,不致政出两门,使州县长官不知所从。这也是他为当时机构改革所提出的很好的建议。

熙丰变法期间,苏颂在中央任职时,仔细研究新法内容,并积极提出建议,希望可以有针对性地施行。地方任职时,苏颂如践行庆历新政一般,虽然未表明态度,在行动上却是支持的。在因反对超擢李定一事被贬后,苏颂政治态度变得谨小慎微,为政越发老成,秉持中立。

苏颂在资历、能力、政绩、政治态度适应了“调停”变法派与反变法派的需求,最终在元祐时期成为宰相,走到了政治生涯。他为相时,严格执行典章制度,要求百官守法,忠于职守;量才用人,杜绝不正之路;防止边将邀功生事,其“弭兵息民”的主张影响了当时的政局。尤精于典故,朝廷每有新的典礼制作,必请苏颂审查。

水运仪象台

星图

苏颂为了能更直观地理解星宿的昏晓出没和中天,又提出设计一种人能进入浑天象内部来观察的仪器,即假天仪。具体设计仍由韩公廉推算完成。它是用竹木制成,形如球状竹笼,外面糊纸。按天上星宿的位置,在纸上开孔。人进入球内观看,外面的光从孔中射入,呈现出大小不同的亮点,好象夜空中的星星一般。人悬坐球内扳动枢轴,使球体转动,就可以更形象地看到星宿的出没运行。这架仪器是近代天文馆中星空演示的先驱。

苏颂在《新仪象法要》中还绘有多种星图,如“浑象紫微垣星图”、“浑象东北方中外官星图”、“浑象西南方中外官星图”、“浑象北极星图”、“浑象南极星图”、“四时昏晓加临中星图”、“春分昏中星图”、“春分晓中星图”、“夏至昏中星图”、“夏至晓中星图”、“秋分昏中星图”、“秋分晓中星图”、“冬至昏中星图”、“冬至晓中星图”等,计14幅。

这14幅星图中,最有价值的是前五幅。其中“浑象东北方中外官星图”是从角宿到壁宿的星官,“浑象西南方中外官星图”是从奎宿到轸宿的星官,“浑象紫微垣星图”,是以北斗七星为主的布列于浑象之北上规的183颗星,“浑象南极星图”和“浑象北极星图”则是以天球赤道为最外界大圆的南天星图和北天星图。苏颂为了星图绘制精确,采取了圆横结合的画法。横图分成两段:东北方中外官星图是从秋分到春分,西南方中外官星图是从春分到秋分。另外,在把球面上的星辰绘制到平面上时,苏颂发现了失真问题,于是他采用了把天球循赤道一分为二,再分别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画两个圆图的方法,从而减少了失真,这是星图绘制中的一项新成就。

苏颂星图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全天星图中保存在国内的最早星图。保存至今的唐代敦煌星图,在时间上比苏颂星图要早,但被斯坦因盗走,现存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但是,苏颂星图比敦煌星图更细致和更准确。如敦煌星图绘星1350颗,苏颂星图绘星1464颗;敦煌星图主要依据《礼记·月令》的资料,并非实测;而苏颂星图则是根据元丰年间的实测绘制;敦煌星图是从玄枵(子)开始,按十二次的顺序作不连续排列,中间夹以说明文字,有关分野问题也不科学,苏颂星图则从角宿开始,按二十八宿顺序,作连续排列,并完全去掉了有关分野等不科学成分。

就所列星的数目而言,苏颂星图的贡献也是值得称道的。如欧洲到14世纪文艺复兴以前,观测的星数是1022颗,要比苏颂星图少422颗,因此,西方的科技史家蒂勒、布朗和萨顿等甚至认为:“从中世纪直到14世纪末,除中国的星图以外,再也举不出别的星图了。”

文学

苏颂诗作颇多,仅收录在《苏魏公文集》中的诗歌就有587首,且多是律诗、绝句。长律多达1400字,可谓“律诗之最”。

苏颂的大部分诗作是奉和之作,其中有一些是与诗人欧阳修、苏轼的奉和诗篇。但也不乏名篇佳作。

《前后使辽诗》就是他的上乘之作,具有现实主义笔触和真挚情感。如《和土河馆遇小雪》“人看满路琼瑶迹,尽道光华使者行”,反映为使者送行的盛况和使者的高尚、复杂心理;《和就日馆》“戎疆迢递戴星行,朔骑奔驰束火迎”,“每念皇家承命重,愧无才誉副群情”,生动记述辽国使者迎接宋使的情形,反映诗人忧国忧民、惟恐任务完成不好的心情。此外,如描绘“青山如壁地如盘”的北国风光,“牧羊山下动成群”的劳动景象,“依稀村落见南风”的异国风情等。

外交

苏颂一生两次出使辽朝,每次往返时间多达四个多月;三次任接待辽使的伴使(陪同团团长)。

苏颂首次使辽,是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第二次使辽,为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八月。他在两次使辽、三次伴使的与辽国打交道期间,十分注意搜集整理辽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军事设施、山川地理、风土民情、外交礼仪等情况,及时向朝廷提供。

苏颂十分注意辽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军事设施、山川地理、风俗民情、外交礼仪等,并向朝廷反映了辽的实际情况。他认为:“彼讲和日久,颇窃中国典章礼义,以维持其政,上下相安,未有离贰之意”,但也必须注意其“叛服不常”。并根据宋、辽两国的实际,提出与辽朝和睦修好的外交政策,深得朝廷赞许,坚定了宋朝对辽推行友好政策的信心。

元丰四年(1081年)八月,神宗命他编写一本与辽朝往来有关各种礼仪和文件程式的书籍。元丰六年(1083年)此书编成,神宗亲自赐名《鲁卫信录》,其中保存了大量宋辽间的交往史料。

藏书

苏颂于皇祐五年(1053年)被召试馆阁校勘,又调为集贤校理。他在馆阁任职长达九年,因整理藏书成就显著,不久授秘书监之职,统管国家三馆秘阁图籍之事。苏颂家藏书多达数万卷,其中许多是连秘阁都没有藏本的,但他还从秘阁传抄书籍每日两千言,并亲加校雠。苏颂致仕后,时任丹徒县尉的叶梦得闻名而来,借其藏本回家传抄。

宋神宗曾仰慕其藏书之富,问道:“卿家必有异书,何以父子皆以博学知名?”他回答:“吾收书数万卷,自小官时得之甚艰,又皆亲校手题,使门阅不坠,则此文当益广”。曾作有《书帙铭》,告诫子孙要“唯苏氏世,宦学以儒。何以遗后,其在此书。非学何立,非书何习。终以不倦,圣贤可及”。其孙苏象先著有《谭训》,记苏颂藏书事迹甚详。

药物

嘉祐二年(1057年),苏颂与掌禹锡、林亿等一起编写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简称《嘉祐本草》)。为了改变本草书中混乱和错讹状况,他建议:“诸路州县应将产药去处,并令识别人仔细辨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等堪入药用者,逐件画图,并一一开说著花、结果、收采时月及所用功效。其番夷所采药,即令询问榷场、市舶、商客,亦依此供析,并取逐味各一二两或一二枚,封角,因入京人差赍送当所投纳,以昭凭证。画成本草图,并别撰图经,所冀与今本草并行,使后人用药知所依据。”

朝廷采纳了苏颂的建议,并委任他编撰《图经本草》。《图经本草》的标本、药图和说明文字来自四面八方,“今天下所上,绘事千名……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为整理这堆积如山、其乱如麻的原始材料,他提出了六项原则。苏颂的前三项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研究明白;后三项原则是实事求是,既不轻易舍弃来自基层的资料,也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两说并存或存疑待考。这也是他的工作能取得重大成就并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在嘉祐六年(1061年),苏颂编撰完成了《图经本草》21卷。

《图经本草》在药物学上有重大价值。唐《新修本草》的药图和《天宝单方药图》都已散佚殆尽,韩保升《蜀本草》的药图也已不存。《图经本草》在这种情况下诞生,其意义更加重大。它不仅对药性配方提供了依据,而且对历代本草的纠谬订讹作出了新贡献,特别是使过去无法辨认的药物可以确认无误。如牛膝,《神农本草经集注》说:“其茎有似牛膝,故以为名。乃云有雌雄,雄者茎紫色而节大为胜尔。”以此很难判断出是什么植物。《图经本草》则写得十分具体:“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又如牛膝状,以此名之。叶尖圆如匙,两两相对于节上,生花作穗,秋结实甚细。”我们可以根据匙形对生叶,细实穗状花,节部结牛膝三大特征,断定为苋科植物怀牛膝。

为编写《图经本草》而进行的全国性普查,其另一重要意义是扩大了药源。如菟丝过去从朝鲜进口,现知冤句(山东荷泽)也产此药。奚毒原知只有河南嵩山少室出产,而从提供分析的样品中知道四川也有,等等。

《图经本草》在生物学上也有较大贡献。如它对动植物形态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述:乌贼鱼,“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只一骨,厚三四分,似小舟,轻虚而白。又有两须如带,可以自缆,故别名缆鱼。”真切地反映了头足纲乌贼科动物的特点。

《图经本草》在矿物学与冶金技术方面也有一定贡献。如它记载了丹砂、空青、曾青等105种矿物药。丹砂条的描述说:“丹砂生符陵山谷。今出辰州、宜州、阶州,而辰州者最胜,谓之辰砂。生深山石崖间,土人采之,穴地数十尺,始见其苗,乃白石耳,谓之朱砂床。砂生石上,其块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石榴子……又似云母片可析者,真辰砂也,无石者弥佳。过此皆淘土石中得之,非生于石床者。”这里不仅说明了丹砂这种矿物药的产地和特点,而且简要介绍了丹砂矿的开采过程。

《图经本草》中关于冶金技术也有许多记载,如关于钢铁冶炼的工艺过程:“初炼去矿,用以铸泻器物者,为生铁;再三销拍,可做鍱者,为鑐铁,亦为之熟铁;以生柔相杂和,用以做刀剑锋刃者,为钢铁。”这简要描述了宋代三种钢铁的冶炼方法及其不同功用。又如对炼银的方法记述说:“银在矿中与铜相杂,土人采得,以铅再三煎炼方成。”对灰吹法炼银的工艺说:“其初采矿时,银铜相杂,先以铅同煎炼,银随铅出。又采山木叶烧灰,开地作炉,填灰其中,谓之灰池。置铅银于灰上,更加火大煅,铅渗灰下,银住灰上,罢火,候冷出银。”这是关于灰吹法炼银的最早最详尽的记载。《图经本草》是当时最新最全的药物志和药物图谱,明人李时珍推崇它“考证详明,颇有发挥”。

人物关系

亲属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曾祖父——追赠司空。曾祖母张氏封代国太夫人。祖父——官至左屯卫将军,追赠太师、福国公。祖母刘氏封随国太夫人。翁氏封徐国太夫人。父亲苏绅以文学知名,官至集贤殿修撰。追赠太师、魏国公。母亲陈氏封魏国太夫人。——原配凌氏屯田郎中吴景阳之女,封吴国夫人。继室辛氏驾部员外郎辛有则之女,封韩国夫人。子辈儿子苏熹官至朝奉郎。苏嘉官至朝奉郎。苏駉官至朝散郎。苏诒官至承议郎。苏京官至奉议郎。苏携官至通直郎。女儿——嫁左朝议大夫李孝鼎。——嫁朝散郎刘管。——嫁襄州录事参军贾收。表格参考资料:《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苏丞相颂墓志铭》师友姓名交往事迹苏洵与苏颂“常讲宗盟之好”,苏洵去世后,苏颂有挽诗二首。苏轼二人于熙宁初年同朝共事,在地方任职时亦有诗文唱和。元祐年间,往来频繁。苏轼被贬惠州,路经扬州,与州守苏颂最后一次会面。苏颂逝世后,已经病入膏肓的苏轼作《荐苏子容功德疏》,总结二人的关系。苏辙苏辙与苏颂的交往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有关。元祐时期,二人交往更为密切。欧阳修任南京留守时是苏颂的上司,极为赏识苏颂,对其政治态度、仕途多有影响。杜衍闲居南京时与苏颂有往来,对苏颂的政治态度、仕途多有影响。表格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研究精神

苏颂在天文仪器、本草医药、机械图纸、星图绘制方面,都能站在时代的前列,这有诸多原因。例如他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组织集体攻关;善于发现人才,并大胆地提拔任用人才;勤于实验,设计多种方案,反复进行实验;勇于实践,大胆地进行全国性药物普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时研究不通的问题,宁可存疑,决不附会。而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他在科学上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

苏颂对研制工作是慎之又慎的。他认为,有了书,做了模型还不一定可靠,还必须做实际的天文观测,“差官实验,如候天有准”,才能进一步向前推进,以免浪费国家资财。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韩公廉的设计“候天有准”,于是在元祐三年五月造成小木样呈进皇帝,并赴都堂呈验。宋哲宗指派翰林学士许将等进行试验和鉴定。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许将向朝廷报告,“详定元祐浑天仪象所先被旨制造水浑木样,如实验候天不差,即别造铜器。今臣等昼夜校验,与天道已参合不差。”这时苏颂才开始正式用铜制造新仪。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工作,终于制成了有世界性贡献的水运仪象台。

苏颂领导科技工作的一大特点是能深入钻研业务,力求精通他主管的工作。嘉祐初年领导编写医书时,他研读了从《内经》到《外台秘要》的历代医药著作,并亲自校订了《神农本草经》等多种典籍,使自己通晓了本草医药知识。他领导研制水运仪象台期间,对两汉、南北朝、唐、宋各代的天文著作和仪器也作了研读与考察。他还勤于向自己的下属学习,如向韩公廉请教历算,与局生亲量圭尺,和学生躬察漏仪。由此,他从一个对天文仪器、机械设计、本草医药知之不多的外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

孝悌知礼

他侍奉祖母、母亲,供养姑姐妹及外族数十人,并及时给他们婚嫁。妻儿有时衣食不继,但大家相处融洽,亲密无间。宰相富弼称他为“古君子”。

不受苞苴

苏颂平生荐举了许多人才,但他从不收受“苞苴”(赠礼),据他回忆,只有朝奉郎孟安序每年都会带一罐双井水给他。

老成先见

宋哲宗时,边臣禀奏:“得到情报说阿里骨已经死了,还不知道要立何人为国君。契丹官员赵纯忠为人谨慎诚实,值得信任。希望乘他们局势未定之际,派遣数千名精兵,拥戴纯忠进入契丹,立为国君。”朝臣大都同意,只有苏颂说:“真相如何还不知道,如今要越过国境去立契丹君主,倘使他们拒绝不肯接纳,不会损害我国的威严吗?应该慢慢地观察事态的演变,等到定局之后再去安抚他们不迟。”结果阿里骨果然没有死。

苏颂在执政时,见哲宗年纪小,每逢大臣有事上奏,都取决于宣仁太后。偶尔哲宗有话要说,有时没有人加以应对,只有苏颂在奏报太后后,必定再禀告哲宗;哲宗凡有要事宣读,苏颂必定告诉诸大臣,让他们俯首听命。后来哲宗亲政,元祐旧臣都遭贬职,御史周秩想一并弹劾苏颂,哲宗说:“苏颂素明君臣之义,不要轻率议论这位国家的元老。”

史籍记载

《苏丞相颂墓志铭》《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东都事略·卷八十七下》《宋史·卷三百四十·列传第九十九》《八闽通志·卷八十三》《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二》

人物纪念

故居

主词条:苏颂故居

苏颂故居“芦山堂”,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城区西北隅葫芦山南麓,占地1700平方米,苏颂高祖定居于此,“芦山”也就成为入闽苏氏的“雅号”,迄今迁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苏氏后裔,皆源于此。

现存的“芦山堂”,在民国元年(1912年)时重建,为三进双护厝府第式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故居内现有苏颂坐式塑像、苏氏族谱以及苏氏后裔八大名人画像。新建有苏颂科技馆,馆中陈列了他在各方面的功绩,还有苏颂首创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模型。

祠堂

苏颂祠堂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孔庙西南侧,始建于南宋,系朱熹任同安主簿时所建的。今仍保存清代以前所立的苏颂神位碑及嘉庆年间重修碑记。

公园

主词条:苏颂公园

苏颂公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文体中心旁,占地220亩。苏颂公园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大型的天文仪器,由宋朝天文学家苏颂等人创建。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

人物评价

欧阳修:①才可适时,识能虑远。珪璋粹美,是为邦国之珍;文学纯深,当备朝廷之用。②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杜衍: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富弼:若吾子出处,可谓真古之君子矣。赵至忠:身虽夷人,然见义则服,平生诚服者,唯公与韩魏公(韩琦)耳。梁焘、刘安世:翰林学士承旨苏颂学问该博,练达典故,神宗朝任知制诰,以不草奸人李定为御史词落职归班,遂有重名。(《宋史全文》引)范祖禹:颂博文强识,详练国朝典故。(《宋史全文》引)苏轼:①温文而毅,直亮不回。(《苏颂刑部尚书》)②历錾四朝,允有一德。苏辙:①卿家世名臣,少小笃学,在昔图史,包括无遗,本朝典章,指陈可数。中以直道,废于一时。终守金石之姿,不为燥湿所变。白首在列,丹心甚明,进辖中台,断自吾意。勉服休命,勿为固辞。(《苏颂免尚书左丞不许不允诏二首》)②结发翰墨之场,白首忠信之节。议论如此,志意不衰。擢任柄臣,盖旌耆德。(《苏颂再免左丞不许不允诏二首》)赵佶:德备而学博,色温而气刚。时更五朝,躬蹈一节。被遇神考,则献纳论思之忠,润色讨论之美,密勿乎禁途。逮事泰陵,则阜安华夏之略,燮理阴阳之功。从容乎廊庙,闵劳以治官之事,裕处于居里之休。(《苏颂特赠司空制》)曾肇:是生仆射,为宋世臣。德以承家,学维发身。其学伊何,海涵山蓄。问无不酬,钟叩龟卜。其德维何,玉质金相。见于言行,规圆矩方。不竞不絿,则维其常。当义必争,君子之刚。身有诎信,色无欣戚。吾维党雠,人孰恶斁。晚跻鼎轴,师保东宫。五朝元老,勇退齐终。乐安之亭,栖魄于此。尚对前休,公多才子。(《苏丞相颂墓志铭》)苏象先:祖父生平节俭,尤爱惜楮墨,未尝妄费寸纸。每剪碎纸为签头,稍大者抄故事,令子孙辈写录。常云此陶侃竹头、木屑之意。(《魏公谭训》)邹浩:公学问渊博,无施不宜,其大者,固已发于朝廷,垂之典册,其小者,亦足以警动一时,诱掖后进。……公亦喜为讲道,或终日清谈,亹亹忘倦,客有退而记录其言至盈编帙者,平生于人无纤芥仇怨。(《故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王称:大防敦重,挚鲠直,颂德量,相母后于垂帘之日,不加敛而天下富,不言兵而天下服,使元佑之政,有嘉佑忠厚之风,可谓贤矣,方绍圣之际,公卿名大夫悉遭其诋毁,而独颂岿然不为谗邪所汚,盖所谓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者,其贤尤可尚也。(《东都事略》)王淮:立贤无方,汤之执中也。必曰闽有章子厚、吕惠卿,不有曾公亮、苏颂、蔡襄乎?(《宋史》引)朱熹:①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第一,始终不亏。②道德渊深,履行纯固。③熹少从先生长者游,闻其道故相苏公之为人,以为博洽古今,通知典故,伟然君子长者也。……如公学至矣,又能守之,终其身一不变,此士君子之所难,而学者所宜师也。(《八闽通志》引)④唯公始终一节,出入五朝,高风耸乎士林,盛烈铭于勋府。⑤是用肖德仪于庙院,建遗烈于学宫。脱脱:大防重厚,挚骨鲠,颂有德量。三人者,皆相于母后垂帘听政之秋,而能使元祐之治,比隆嘉祐,其功岂易致哉!……颂独岿然高年,未尝为奸邪所污,世称其明哲保身。然观其论知州张仲宣受金事,犯颜辨其情罪重轻,又陈刑不上大夫之义,卒免仲宣于黥。自是宋世命官犯赃抵死者,例不加刑,岂非所为多雅德君子之事,造物者自有以相之欤?(《宋史》)刘定之:①所尚于君子,其大端四者焉:言有章也,行有则也,孝于家也,忠于国也。②凡是四者,公皆有之,可谓君子也。纪昀等:史称颂天性仁厚,宇量恢廓,在哲宗时称为贤相。平生嗜学,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於图纬阴阳五行律吕星宫等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是其学本博洽,故发之於文,亦多清丽雄赡,卓然可为典则。……而颂文翰之美,单词只句,脍炙人口,即此亦可见其概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毕沅:颂器局闳远,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塞士。明于典故,朝廷有制作,必就而正焉。(《续资治通鉴》)苏万灵:其为伟然君子长者,以为世范,盖德泽之留贻至深远矣。李约瑟: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位突出的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卢嘉锡:探根源,究终始,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远权宠,荐贤能,从政持平持稳;集人才,讲科技,功颂千秋。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