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5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11年10月22日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为神童,9岁时举行第一场钢琴独奏会。

职业经历

1821年李斯特到维也纳随萨列里与车尔尼学习。后来在欧洲开展钢琴巡演,其中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伦敦演出(受到英王乔治四世接见)。

1827年,李斯特的父亲逝世。

1828年,李斯特在巴黎定居,在住处教授音乐。在巴黎期间,李斯特结识了柏辽兹和肖邦,并与众多文学界、绘画界名流交往。1830年,李斯特出席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1年帕格尼尼来到巴黎演出,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

1833年,李斯特在瑞士期间创作了钢琴曲集《旅行岁月:“瑞士”》。

1837-1847年间,李斯特在欧洲各国开展钢琴巡演,包括匈牙利、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俄国、土耳其等。所到之处无不风靡,观众为之疯狂,德国诗人海涅把这种盛况称为“李斯特狂热”(Lisztomania)。

1847年2月,李斯特到基辅演出。

1847年9月,35岁的李斯特在俄国做了谢幕表演,宣布从此退出音乐会舞台,不再开展收费演出。

这十年间,李斯特创新了钢琴演奏技法,并创作了《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

1848-1859年,李斯特任魏玛宫廷乐长,在此十年中指挥演出大量作品,特别是柏辽兹和瓦格纳的作品,使魏玛一跃而为显赫的音乐中心。1850年指挥《罗恩格林》的首演。

这十年也是李斯特自己的创作丰收的年代:作有《浮士德》和《但丁》2首交响曲、12首交响诗和其他许多作品。1852年,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社会经历

1865年,李斯特加入圣方济修会,并接受低品神职而成为李斯特神父。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宗教音乐,包括《圣伊丽莎白轶事》和《基督》。

1869年起,李斯特往返于罗马、魏玛和布达佩斯三地之间,其风流韵事仍为全欧洲的话柄。最后5年致力于教学工作,门生中有西洛蒂、拉蒙德和魏因加特纳等人;同时,创作进入重要的新阶段,每首作品的和声都有重要创新,如《愁云》和《死神恰尔达什》,预示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1886年,李斯特75岁生日巡回演出,重访巴黎和伦敦。

人物逝世

1886年7月31日在德国拜罗伊特因肺炎发作,在女婿瓦格纳家中去世。

主要作品

音乐作品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演奏作品

⒈卡拉扬(Karajan)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交响诗,包括《前奏曲》、《玛捷帕》、《塔索的悲伤与胜利》和《第二号梅菲斯特圆舞曲》、《匈牙利民歌幻想曲》、第二号和第五号《匈牙利狂想曲》,DG,CD编号415967-2(两张)或447415-2,包括《前奏曲》、《马捷帕》、《第四号匈牙利狂想曲》和斯梅塔那的《沃尔塔瓦》,企鹅评价三星。

⒉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坦莱沃德(Tanglewood)节日合唱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演唱的《浮士德交响曲》,DG,CD编号447449-20企鹅评价三星。

⒊里赫特(Richter)演奏,康德拉辛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两首钢琴协奏曲,Philips,CD编号446200-2,企鹅评价三星。

⒋贝尔曼(Berman)演奏的《旅行岁月》全集,DG,CD编号437206-2(3张)。

⒌博列特(Bolet)演奏的《12首超技练习曲》,Decca,CD编号414601-2。企鹅评价三星保留一星。

⒍齐夫拉(Cziffra)演奏的15首《匈牙利狂想曲》和《西班牙狂想曲》,EMI,CZSS69003-2(两张),企鹅评价三星。

⒎普列特涅夫演奏的《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沉思的人》、《第十五号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奏鸣曲》。Melodiya,CD编号MCD172o

⒏齐伯尔斯坦(Zilberstein)演奏的《两首叙事曲》、《两首传奇》、《6首安慰曲》、改编自巴赫的《幻想曲与赋格》、《即兴曲》与《国舞曲》,DG,CD编号447755-2。

⒐格斯特指挥约翰学院合唱团(Atkinson,Tinkler,Royall,Kendall,Suart演唱,Cleobury管风琴)的《合唱弥撒》,Decca,CD编号430364-2(与德沃夏克的《D大调弥撒》同为一张)。

⒑菲舍尔·迪斯考演唱,巴伦博伊姆伴奏的歌曲集,DG,CD编号447508-2(3张)。

个人生活

1833年,李斯特在Le Vayer侯爵夫人的沙龙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1835年俩人私奔到瑞士,生子女三人。1844年俩人关系终止。1847年2月,李斯特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1848年,李斯特与卡洛琳公主在魏玛重聚,俩人在阿尔滕堡(Altenburg)同居。1860-1861年,李斯特随卡洛琳公主到罗马,俩人的婚礼因受到教会和沙皇的阻挠而破灭。这之后的李斯特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迷茫。

人物评价

《牛津音乐大词典》评说根据所有可靠记载,李斯特即使不是最伟大的、也堪称是顶尖的钢琴家之一。其创作当时未受人赏识。然而当代已被公认为上乘之作,不仅因作品本身的价值,也因它们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以及后世作曲家们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钢琴曲独树一帜,交响诗则开拓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交响曲光彩逼人、想像丰富,宗教作品动人心弦且具前瞻性,歌曲也格调甚高。李斯特一直是音乐界一位浪漫的谜一样人物,是天才而不乏狡黠机智,是炫技家同时也具表演天份。为人慷慨,提携同僚兴后进。魏玛时期对瓦格纳的支持,以及后来对勃拉姆斯和舒曼的大力提倡,导致十九世纪音乐的派系分裂,对艺术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保罗·亨利·朗(美国音乐学者)评说在近代音乐史上,李斯特占着独特的地位。很多我们在和声、配器和形式结构方面的成就都是从他那好学深思的精神中发源的。对于一切有价值的事业他都慷慨地予以支持,即使他的艺术爱好和他的被保护人的爱好不相符合时,也不例外。他的灿烂的演奏家生活,他的浪漫主义的恋爱故事,他的宗教信仰,他的光彩夺目的文字著作,这一切都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人格,使人们不论在他的为人方面和作为一个艺术家方面,都很难作出明确的描绘。他的生活的悲剧,他之所以没有能够成为十九世纪音乐的救星,从而也没有能够成为近代音乐的救星——以他的巨大的天才和无比的独创精神而论,他是有这种资格的——是因为他一直没有丢下早期背上的包袱。那时他是钢琴巨匠,非凡的钢琴演奏家,文明世界的听众拜倒在他的脚下。但是实际上,是他成了听众的奴隶。瓦格纳曾说:“如果他不是一个名人,或者不如这样说,如果人们不是让他出了名,他可能而且应该是一个自由的艺术家,一个小小的神,而不至于沦为最愚蠢的人们——专捧技巧的听众的奴隶。这些听众不惜任何代价地向他索取惊人的表演和愚蠢的把戏,他给了他们想要的。”李斯特早期的一些钢琴改编曲只是为了显示近代的钢琴可以和管弦乐队相匹敌,这是浪漫主义者追求诸艺术的联合的一个典型的标志,但听众和评论家把这些作品当作了李斯特的创作想像力的典型产物。这是一个悲剧,因为正是它们受到的欢迎助长了李斯特内在浮夸的倾向。技巧优秀的艺术家和他的乐器之间的神秘关系,是浪漫主义的又一特点。李斯特把钢琴看作他自身存在的一部分,这位青年浪漫主义者发誓说“只有在我做到我一切可能做到的,得到一切我可能得到的以后,我才放弃对于钢琴演奏发展的钻研。”曾有过这样的时刻,他感觉到“也许我是上了那把我紧紧捆在钢琴上的神秘力量的当了。”可是,这时刻的到来好像太迟了。由于旅行过多,受到平均化的影响,导致他在旋律上的折衷性质和演奏炫技巨匠的夸张辞令、反复、惊叹、呼喊。作为世界音乐的保护人,他不得不拼命工作。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教师、哲学家、音乐学院院长以及僧侣等多种活动,所有这一切都妨碍了他的艺术达到成熟所需要的平静。因此,他的作品参差不齐,伟大的作品很容易为许多应时之作所掩盖。但是,即使在其最薄弱的篇页里,他也能用少量的笔触勾画出一个情景或一种性格。这种非凡的才能令人迷惑,而在表情的丰富和基本音乐品质的创新方面,他很少失手。他可以变得嘈杂、浮夸,甚至濒于粗俗,但本质上永远具有“音乐性”。在李斯特的花园中,我们看到许多高贵的植物,残酷的环境阻碍了它们,使它们未能百花怒放;然而,其中有许多尽管没有开花,却没有一株不是深深扎下了根的。保罗·朗多尔米(法国音乐学者)评说人们对于李斯特的作品,兴趣不断增长。我们看到这个大胆的革新者,在十九世纪的音乐史上,取得了日益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当然也有缺点,人们可以批评他有时应用了平庸的主题,同时在发展上也是松懈空洞。然而,即使在他最不平衡的作品中,人们总可以发现充满火样的热情、活力和大量细腻的创新手法,或是表现于和声上,或是在配器上,甚至是在旋律上。这些特点都直接影响了瓦格纳,并且或多或少地更远的人物:俄罗斯印象派们和德彪西。但李斯特令人联想到的主要是瓦格纳。人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斯特的发明在先,瓦格纳就没有任何的创造。瓦格纳的全部风格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已具雏形。但是李斯特所具备的是过多的即兴创作能力,而只有瓦格纳那样天才的力量和意志,才能用这些尚未使用过的音乐语言素材,谱写出完善的篇章,他那经过深思熟虑的严密的构思,为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

社会影响

1、李斯特创建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2、李斯特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3、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4、李斯特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5、在晚期作品中,李斯特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音音阶等,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派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6、作为魏玛乐派的带头人,李斯特和柏辽兹、瓦格纳等倡导标题音乐,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掀起了新的艺术潮流。[11]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11]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这种辉煌浪漫、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晚年的李斯特,开始收敛了他的炫目的技巧,尤其在他的晚年小品中,看似简单的音符,内中却暗藏了深不可测的玄机。

轶事典故

1. 总是与女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李斯特,以“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为目标,勤学苦练,最终登上了“钢琴之王”的宝座。天生的美貌加上优雅的风度,尤其令女听众着魔。李斯特一生经历过几次恋爱,最为轰动的是他和玛丽·达古伯爵夫人以及和卡罗琳·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的恋爱。而最为人们谈论的是李斯特决定与卡洛琳结婚的事情。李斯特,他爱上了卡洛琳,是沙皇时期声名显赫的德裔公爵维特根斯坦的夫人。这位夫人比李斯特小8岁。1847年,这一年,李斯特 36岁,到俄罗斯举办他的独奏音乐会,照例赢得掌声和女人的青眼,照例举办义演来捐助当地的慈善事业。在这次俄罗斯的义演中,居然有人花了贵宾席票价一百倍的一千卢布的价钱买了一张票。这消息让李斯特有些吃惊。这个人就是卡洛琳夫人。他们就这样认识了,李斯特对她一见钟情。为什么?就因为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张义演的门票?显然不会这样简单。而这位家中光奴隶就有三万的贵夫人,为什么宁可被沙皇开除国籍、剥夺一切财产,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至死也要嫁给李斯特?李斯特和卡洛琳的爱情历经周折,一直耗到李斯特50岁生日时,本来已经被教皇允许和卡洛琳结婚了,却由于宗教和沙皇的原因还是没有结成婚。漫长等待中的煎熬,一直熬到了李斯特的晚年,一直熬到了1886年,李斯特75岁,他们还是没能结成婚。这样的煎熬,让李斯特皈依了宗教,将这一分蚀骨的痛苦在宗教中抚平、碾碎,却依然没有放弃卡洛琳。李斯特死后不到半年,卡洛琳也病逝罗马,和李斯特共赴生死。李斯特说过:“我所有的欢乐都得自她。我所有的痛苦也总能在她那儿找到慰藉。”“无论我做了什么有益的事,都必须归功于我如此热望能用妻子这个甜蜜名字称呼她的卡洛琳·维特根斯坦公爵夫人。”2. 李斯特一生中的第一个真正的挫折来自他的初恋。他很不幸地爱上了他的钢琴学生--一个贵族的女儿,当时他俩都是十六岁。就在他们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之中时,那位贵族父亲粗暴地、干脆利落地终止了他们的交往。年轻的李斯特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位早已赫赫有名的音乐天才,从不认为自己有不及他人之处,而此时他却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个贫民出身的艺人而已,那道无形的阶级鸿沟无情地将他关在了幸福的大门外。少年李斯特在剧烈痛苦之中,做出了他的决定:献身于宗教。因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人人平等。他的母亲反对这个决定(父亲刚刚去世不久),理由是他的性格不适合做一个神职人员。但是李斯特很坚决,一时间他放弃了钢琴,整日埋头于《圣经》,或是狂热地在教堂祈祷,他在音乐界的销声匿迹使得一些人以为他突然去世了,甚至一本正经地在报纸上发了讣告。转机是由几个朋友带来的,他们拖他去听音乐会,又带他去巴黎著名的艺术沙龙里听名人讲演,这些方法的确有效,慢慢地,他内心深处郁积的痛苦不再那么沉重了。3. 这是发生在德国一个小城市里的故事:有一位姑娘要开音乐会,她在海报上说自己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学生。不料,就在音乐会的前一天,李斯特突然出现于姑娘面前。姑娘吓得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好半天才抽泣着诉说了自己艰苦的孤儿身世,冒称李斯特的学生完全是为了生计。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请求宽恕。“噢!原来是这样。”李斯特把姑娘扶起来,和蔼地对她说,“让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可以补救的办法。”姑娘看李斯特这么和蔼可亲,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李斯特要她把晚间演奏的曲子弹一遍给他听,并且边听边给以指点。末了,李斯特爽快地说:“好了,晚上你大胆地上台演奏吧,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为了证明这一点,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增加一个节目,是由你的老师——我,为我的学生演奏的。”第二天,音乐会如期举行。临近结束的时候,听众突然欢呼起来,原来,弹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李斯特。4. 1831年,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李斯特已是名声沸扬的音乐家,而肖邦则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那时候,在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前面,当灯一熄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琴声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观众看到舞台上坐着肖邦,大为惊愕。人们既为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钢琴演奏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艺术新秀的行为表示钦佩。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