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伟(创业者)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3:49

人物经历

创业历程

稚气未脱却已为家庭分忧

潘文伟在广州日报报网直播室谈创业心路历程2007年19岁的苗族小伙潘文伟以雷山县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广东省中山大学。潘文伟出生在雷山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里并不宽裕。9月临近开学的时候,他谢绝了父母送他到广州上学的好意。因为他知道,如果父母送他一趟,来回的花销,对当时的家庭来说,将是很大的一笔数目。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怀揣着200元钱和南下广州的火车票,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只身一人来到了中山大学。 开学不久,潘文伟就到学院的学工办当起了辅导员的助理,在这里,他每个月可以拿到400块钱左右的工资。因为做得很出色,一个月后,他被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学工办录用,在中山大学学工办,他开始接触学校里很多依靠自己能力,自食其力的同学,那时的他已经萌发了做一番事业的想法。

别人在游山玩水,我在珠三角逛工厂

潘文伟认为,有无经历挫折其实并非关键,关键在于有无做好充分准备。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纵使遭遇挫折,只要保持心态平和,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把握机遇并取得成功。在大一接下监控设备这一大项目时,他便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学会了不少关于项目竞标的商业技巧。这些技巧无疑为他拿下订单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潘文伟在大一时几乎走遍了珠三角——东莞、中山、佛山、深圳、惠州……当同龄人还在为旅游目的地发愁的时候,他已将目标锁定在“逛工厂”。

通过走访工厂,他增加了对社会与市场的认识。潘文伟至今也没有放弃这种做法。

一年级就掘得第一桶金

2008年1月,潘文伟在深圳认识了经销智能安全监控设备的小李。小李很喜欢谈企业,谈创业,而潘文伟对这些也是非常有兴趣,于是他们一拍即合,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潘文伟得知一名做地产生意的朋友小王在山西有几处大楼盘需要安装智能安全监控设备。潘文伟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他急忙同小李联系,两个人核算下来,如果能接下这笔业务,他们将会获得近百万元的收入。于是他们联系了小王,希望能接下这笔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潘文伟抓紧时间上门拜访了一些大型企业工程部的精英人士,学会了一些项目竞投的商业技巧。一个多月后,通过竞标,他和小李顺利拿下这个项目。

到2008年6月,凭借这个项目的顺利完成,入学不到一年的潘文伟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5万元。紧接着他又一鼓作气,接连承接了几个比较大的项目,这其中包括一家房地产外墙贴砖项目。潘文伟称,到2009年初,自己已拥有百万资产。

学习创业两不误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7级辅导员张丹丹老师介绍,对于潘文伟自主创业的做法和精神,学院党委非常支持,老师们认为,潘文伟是各方面进步都很大的一个学生。他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创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学院准备把他作为创业的典型在全院进行推广。张丹丹老师说,潘文伟在创业的同时,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年4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赢在中大”创业大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已经挺进十六强决赛圈。

投资拟发展网络新媒体

2008年8月,潘文伟开始接触文化产业和网络新媒体。他发现网络进入3G时代之后,网络新媒体前景一片大好。同时80后和90后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倘若把两个市场整合起来,必定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2009年3月,看到了国家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潘文伟决定在网络新媒体和文化产业上大干一场。于是他投资50万元,并着手筹建网络新媒体项目,在中山大学团委的帮助下,几经努力,潘文伟和他的项目团队成功进驻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产业孵化基地。目前进驻这个基地的,都是颇有成就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资产早已过亿。

目前他正紧锣密鼓筹建的项目,已经组建了一个15人的优秀团队,全部是80后和90后大学生,技术总监郭李鹏,是一个刚满19岁的大男孩,编辑江虹霖,年纪最小,只有18岁。

创业动力

“如果你了解父母的艰辛, 你的成长就会比较快。”

潘文伟潘文伟创业的念头萌发于高中。当时,文伟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完全靠在供电局上班的父亲的工资来维持。尽管如此,父母省吃俭用也要让文伟接受最好的教育。对此,他非常感激自己的父母。高考后,当其他人还沉湎在狂欢中时,潘文伟已经开始联合另外几位学习尖子开办暑期补课班,由此,他们赚到了几千块钱。这是他第一次尝到创业的甜头。

初入大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申请了勤工助学。一开始,他在学工办协助老师做贷款工作。没过多久,老师将表现突出的他推荐给了学校勤工助学中介机构——雁行社。2007年10月,潘文伟因获得仲明助学金而接触了富商杨国强,从其身上感受到创业的关键之一在于“胆识”。

创业感悟

“运气绝不是 守株待兔等来的。”

曾有人说,潘文伟的成功只不过是“运气好”。潘文伟笑了笑,反问道:“什么是运气呢?运气绝不是守株待兔等来的。”

潘文伟强调,交际能力与人脉相当重要。一谈人脉,或许不少人都以为,有一定条件与环境才能扩展人脉。今天,潘文伟的故事说明事实并非如此。他赚第一桶金时的合作对象是通过QQ认识的,而他的不少商业竞标技巧是从家教对象的家长那里学来的。逛工厂、参加会议也是他拓展人脉的一些途径。这么看来,人脉能否扩展,关键是看有无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而不仅仅是环境与条件。

潘文伟认为自己大胆敢做,沉得住气,这些性格都有利于创业。具体说来,面对机遇与抉择时,大胆、敢做的性格有利于拿定主意;而在遭遇挑战与困难时,能否沉得住气则显得异常重要。

社会活动

潘文伟从2008年5月开始至今一直在资助百色的两名高中生、乐昌的4名小学生……在汶川发生地震后,他立即向灾区捐了两千多块钱。潘文伟说,他现在有了一些能力,也很乐意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其实当时自己正在运作一个项目,手头都是非常紧的,可是他还是节衣缩食的去做了这几件事,在当时他都是不愿意告诉别人。 一个人要学会感恩。这两年在他创业过程中,中山大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以及他的家人、朋友都给了他很多关怀和帮助。有机会他一定会回去帮助家乡的大学生创业。“虽然我的能力有限。我也很愿意同大家分享这两年我创业这一路走来的经验和心得。”

主要作品

潘文伟不仅是一名学生“作家”--已经撰写了一本10余万字的校园青春小说《散了》(即将出版),同时他还是一位“网络红人”--他就是2008年,在腾讯Q吧“呼和浩特”获得了年度新锐写手金奖的“槿夏”。博客已经有超过20万的浏览量

人物观点

小时候在家,看到有老板开着车,你会很羡慕,这是最原始的崇拜。我并不聪明,就智商和情商来说,我的情商更高一些。有欣赏我的女生,我觉得一旦投入感情,就要是全心全意的,现在还没有达到条件,不会去做这件事情。在今年年底,我准备在读高中的母校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每年拿出10万元,这个事情会尽快落实。“不要轻易放弃学业。”针对部分在校大学生急于离开学校以专心创业的想法,潘文伟不以为然,并一再强调:“除非天时、地利、人和,不要轻易放弃学业。”在潘文伟看来,接受大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大学里不仅能学知识,还能重建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他自己一直坚持“把51%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把49%的精力放在创业上。”“珍惜在大学的生活吧,大学里的许多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潘文伟还发现,许多大学生并不了解社会与市场,却急着想创业。“这种浮躁的心态只能使他们知表面现象而不知本质。比如我问‘携程网为什么值几个亿?’,他们也许能说出个原因来,但却触及不到网站背后的实质情况。”怎样才算“了解社会”?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在潘文伟口中频频出现的“人脉”、“政策”等词或可作为破题点。读者不妨自加揣摩。潘文伟相当重视团队在创业中的作用。因为,在他看来,“相比于一支拥有一流创意和三流执行力的团队,投资者肯定更加青睐一支一流执行力的团队,哪怕它一时只有三流的创意。” 不过话说回来,潘文伟也觉得,并非每个人的性格都适合创业。

人物评价

在潘文伟所在院系的辅导员张丹丹老师眼中,他敢想敢做、成熟稳重,是一个懂得为人处世的人。而在作为同学兼合伙人的邹烽看来,潘文伟具有团队组织者的个人魅力,遇到重大事情时,能头脑清晰地作出判断。潘文伟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从潘文伟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能独立处事。潘文伟的成功想必与其父的教导不无关系。孔祥迪告和潘文伟是大学同班同学,对他的为人处事的方法、把握机会的能力、勇于尝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十分欣赏,加上自己也不甘于做个平庸的大学生,于是成了潘文伟的一个最佳搭档。潘文伟没有不良嗜好,不像有些同学那样经常玩游戏或者娱乐通宵熬夜。生活很有规律,在他的床头上贴满了许多小纸条,上面都是学科的内容要点和近期的工作计划,而且内容经常更新。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