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泉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9:16

人物生平

1891年4月9日(光绪十七年),王竹泉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陈屯村。父亲王大楷是富农。王竹泉在家乡私塾发蒙。14岁入交河县高等小学,一学期后即考入河间县中学。20岁中学毕业,出远门求学深造。先考入了南京铁路专门学校,后转学考入天津高等工业专门学校。1913年(民国二年),王竹泉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1916年毕业,担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1917年(民国六年),王竹泉首先发现大同煤田是一个含有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两组含煤地层并存的煤田,从而扩大了大同煤田的煤炭储量。王竹泉调查大同煤田时,在口泉鹅毛口一带采到石炭二叠纪化石,从而证实大同煤田为石炭二叠纪与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并存。同时指出在大青山,呼和浩特一带只有侏罗纪煤系,而雁门关以南只有石炭二叠纪煤系而无侏罗纪煤系。认为大同煤田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与塞外侏罗纪煤田之过渡区,这个判断与现探明的煤田分布情况大致相当。1922年(民国十一年),王竹泉根据在山西保德县红层下部所采集的化石,指出在上石炭统上部还发育有二叠纪地层。这一结论纠正了前人(李希霍芬、葛利普)原来确定的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的结论,为山西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1925年(民国十四年),王竹泉根据多年在山西野外调查的结果,编出了中国第一张山西省地质构造纲要图,并发表《山西地质构造纲要》论文,这是中国将构造地质列为专著文章发表的首篇。在当时引起了地质工作者对构造地质研究的兴趣。1926年(民国十五年),王竹泉发表了《中国地质图(太原—榆林幅)说明书》,他是中国编制1:100万区域地质图最早者之一。为编此图,王竹泉曾先后在野外调查达5年之久,编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及河南一部分的太原-榆林幅(1:100万)地质图及其说明书。这篇地质说明书全文分地层、火成岩、构造地质、地文、经济地质5部分共7万多字,并附有1/100万区域地质图及全区地层对比图、剖面图、构造地质图等数十幅图件。1929年(民国十八年),王竹泉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念研究生。1930年(民国十九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转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作研究生。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王竹泉与潘钟祥,应国防设计委员会(即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的前身)之请,前往陕北勘探油田,后联名发表了“陕北油田地质”一文。他们将从前认为是下侏罗统下部含煤地层的时代更正为三叠纪。并指出,陕北油层大致可以分为3组:即中、上三叠统的延长组(4个油层)和永平组(2个油层);下侏罗统的肤施组(3个油层)。1956年 王竹泉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当选全国煤矿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特邀代表,以及主席团执行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地质矿产组组员。同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王竹泉发表了《中国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古地理之新解释及其对预测新煤田之意义》论文。根据大量的勘探资料,对中国北方主要含煤地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1962年,陈毅副总理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宴请著名科学家,号召向科学进军。王竹泉应邀参加了宴会,会后写出《总结我国各时代煤田分布规律》的科研规划。并于1964年完成了《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课题。此项研究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5年7月24日,王竹泉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荣誉表彰

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社会任职

1916年-1921年,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1922年-1929年,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1931年-1946年,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1932年-1937年,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1950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50年-1952年,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组专门委员1952年-1958年,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处主任工程师,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总工程师1958年-1964年,任煤炭工业部地质司总工程师1966年-1975年,任煤炭工业部基建办公室地质总工程师

人物评价

王竹泉对待青年总是谆谆教导,平易近人,从未发过脾气,丝毫没有教授、总工程师的架子。(光明网李忠利评)

后世纪念

1991年,中国煤田地质局、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煤炭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王竹泉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并出版《王竹泉论文选集》和《王竹泉纪念文集》。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