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晟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6:56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

1963年2月,张首晟生于上海。

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15岁的张首晟直接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79年(大二),作为交流学生被送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深造。

1980年,赴柏林自由大学就读硕士。

1983年,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科研经历

1987年,进入加州大学的SantaBarbara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9年底,结束博士后研究,与妻子余晓帆一起到了SanJose的IBM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993年,被评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1995年,年仅32岁的张首晟被聘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1996年,被斯坦福大学评为终身教授。

201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创业经历

1998年,张首晟投资了Vmware。

1999年,张首晟联合硅谷企业家们共同创办了华源科技协会,并在他家后院开了首次会议。现在华源已成为硅谷最大的华人科技创业社团,会员多为中美之间的技术领导者、投资者和企业家,福布斯40名40岁以下CEO榜单中也屡屡出现会员的身影。此外,他在斯坦福大学任创业导师,帮助多位学生创办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的投资了VMware(NYSE:VMW)。5年后,VMWare被EMC收购,后来又在纽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已达440亿美元。这笔投资给张首晟带来了上百倍的回报。

2013年张首晟教授与他斯坦福的学生谷安佳博士联合创立丹华资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专注于投资美国最具颠覆性的创新科技及商业模式,连接美国的创新与中国市场。“丹”既代表斯坦福(又译为史丹福),又有“赤子丹心”之意,“华”取自中华。

丹华资本规模已经达到9000万美元,并且已经投资了12家公司。

曾任丹华资本创始董事长。

2018年12月6日,华张首晟的家人发布声明,确认张首晟于12月1日因抑郁症意外去世。

人物逝世

2018年12月1日(当地时间),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包括对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的研究。

社会活动

2018年10月24日,张首晟出席在香港中环举行的“建银国际前沿信息科技与投资研讨会暨香港管理学院影响力大师讲堂第一讲”,当时他分享了对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领域的看法。

2018年11月,张首晟在美洲工程师学会上发表了公开演讲。

主要成就

学术贡献

张首晟的代表性工作为高温超导的SO(5) 理论、4维量子霍尔效应、室温无耗散自旋流等等,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里有较大的影响,迄今为止,他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在Phys. Rev. Lett. 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论文被他人引用15000 多次。

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06年提出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Quantum Spin Hall Effect),将其基于芯片业未来提出的新构想——通过控制电子的自旋运动来降低能耗——在理论上完成了预言。2007年,这一理论预言被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证实。同年,张首晟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这项研究计划获得美国能源部与国家科学基金会基金支持,因为是华人,张首晟也多了与亚洲的联系。他透露,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是新科技研究发向,未来将有机会与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地区的学术机构合作发展。

概括:

1、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拓扑绝缘体;

2、2006年理论预言“量子自旋霍尔效应”;2007年与德国科学家合作,进行实验验证研究,被评委2007年十大科学进展(Science杂志);

3、2008年理论预言“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4、2013年与中国科学家合作,进行实验验证研究。

2009年,他与中科院物理所方忠等合作,预言了三种拓扑绝缘体材料(Bi2Se3、Bi2Te3和Sb2Te3),这是材料物理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与清华大学薛其坤等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的紧密合作,制备出高质量的材料,在拓扑绝缘体基本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并于2013年在反常霍尔效应被发现130多年后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物理学界重大科学突破之一。

2017年7月21日凌晨,张首晟及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的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Majorana费米子的存在。

这一发现,验证了由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Ettore Majorana在80年前提出的预测——存在一类没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时也证明了存在一种比量子还小的单位,这将对现在的量子理论带来巨大的改变。

张首晟将这一新发现称为“天使粒子”。普通群众可能暂时难以理解这一发现,但是对基础物理界来说,这或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人才培养

张首晟自从2009年加入清华大学以后,他用每年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投入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他不但亲自指导本科生、研究生的科研,还开办各种强化课和讲座,全方位参与学校发展。

荣誉表彰

2017年12月21日,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2017年3月31日,2016-2017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获得者。

2016年12月13日,十大“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

2014年11月3日,因在拓扑绝缘体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两位科学家Kane和Mele一起分享了该年度富兰克林物理奖。

2013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3月,因在拓扑绝缘体方面的研究获得尤里基础物理学奖前沿奖。

2012年8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狄拉克奖”(国际理论物理学领域最高奖)。

2012年,荣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巴克利奖(OliverBuckley奖)

2011年9月,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11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院士。

2010年9月,因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理论预言和实验观测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欧洲物理学会颁发的欧洲物理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华人科学家。

2010年7月,荣获德国“古登堡研究奖”。

2009年,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1999年,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1993年,获IBM研究部杰出创新奖。

1992年,获全球华人物理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社会任职

2009年,张首晟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人物关系

张彝,张首晟的祖父。张彝,字则民,江苏高邮人。1906年考入复旦公学,是复旦建校后的第二届学生,1909年毕业,同时毕业的共16人。文凭上清晰地记录着张彝先生的国文、法文、伦理、化学、三角、体操等12门功课的毕业考试成绩,总平均分为80分8厘,在校三年他的总平均分达到77分7厘。监督(校长)高凤谦和教务长李登辉签发了该证书。

2004年冬,张首晟先生来复旦讲学时透露,伯父在清理祖父遗物时,发现了这张最早的复旦文凭,2005年时值复旦百年华诞,张首晟先生把珍藏的“宝物”捐献给了母校,已陈列于复旦大学校史陈列馆。

已婚。妻子余晓帆,二人育有一子一女。

人物评价

对他来说,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他的导师杨振宁先生评价)

张首晟在推动国内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科学院评)

轶事典故

天才神童

张首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天才”——初中还没毕业,就赶上恢复高考,父亲拿给他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读了一个暑假,“试了一下”,他就考上了。

在15岁那年,他“心安理得”地走进了复旦大学的课堂。16岁时,国家开始公派留学生出国,他被选中派去德国柏林大学;接着,他来到美国投到杨振宁的门下攻读物理学博士,32岁时,他被聘为斯坦福大学正教授,成为该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跳跃读书

张首晟由着“性子”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狂读书”。他说话常常被身边的人形容为“跳跃式”的,了解他读书方法的人对此就见怪不怪了。他在小学时基本上把“对自己人生影响较大”的书都读完了,但从来没有从头到尾读完过一本书。在他看来,读书是一个了解思维方式的过程,不是吸纳所有信息,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