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史

联合创作 · 2023-12-27 09:17

个人生平

乐史第二次进士及第后,历任著作佐郎、陵州(治今四川仁寿县)知州、著作郎、太常博士、舒州(治今安徽潜山县)知州、水部员外郎、黄州(治今湖北黄州市)知州、职务员外郎、商州(治今陕西商县)知州等职。乐史自幼聪慧好学,记忆超人。他三岁识字,五岁背唐诗,六岁时,凡《四书》、《五经》一教便会。《论语》、《孟子》过目不忘。到了十六岁,便赴县城北朝天门内(今造纸厂地址)的东林寺修业,在此六年,足不出户,潜心攻读,博览强记,广涉经史。老师说他将来定是个才子。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屡试不第。南唐保大十年(952),割据南方的南唐后主李煜即位,首次开科取士,以乔匡舜为知贡举,23岁的乐史再次参加角逐。乐史赶考之日,传说在其故宅——崇仁县城北耆邓家塘(遗址在今江重机床厂内)的池中有一巨蟒突现,双目炯炯,全身灿然如金,雷雨大作,化龙腾云直上。数日后,报来了乐史在此次科考中,名列榜首(该科共取进士5名),实即头名状元的喜报。乐史成为抚州“开山状元”之后,人们把宅前的那个水池,称为“化龙池”。乐史学识渊博,从政之余,勤于著述,前后著书20 余种,共1018卷。《杨太真外传》、《绿珠传》等都是古代小说的优秀篇章,历经千年而不失其光彩,广泛流传至今。

情倾故里

乐史及弟后,一直在异地为官,但他对故乡情深意浓,且乐善好施。他的故里三山乡,丘陵起伏,是水源枯缺之地。每到旱年,农田欠收,许多村民饥不饱腹。于是,乐史便在七都黄田镇(今三山乡流坊村)创建义庄一所,置田五百亩,用以资助救济族众中因不能婚娶、治病、丧葬之人,该义庄名为乐家庄。乐史还在故乡施田修寺,先后在其读书处:崇仁县巴山镇朝天门内重建了“东林寺”(宋嘉佑八年——1063),寺内建有“化龙池”,并有罗汉松高数丈,相传为乐史所植(现尚存)。在故里三山乡创建寺庙5处,其中“上林寺”、“上乘寺”规模较大,据传寺僧达100余人,香火旺盛,朝拜者甚多,闻名附近各县(现于1996年重建,1997年年底竣工。2004年县政府以01号文件,把“上林寺”列入县级宗教活动场所”。)

敕葬原籍

乐史为官清廉耿直,体恤民情。还在他任地方官时,便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感人情怀。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淳化四年(993),乐史曾有机会巡抚江浙,当他看到连年遭灾,人民生活凄苦时,毅然免去了一部分赋税,并“释逋负六万缗,赈饥民十五万”,受到当地灾民的热烈赞扬。宋真宗景德三年(1007)十月十九日午时,享年78岁的乐史于西京病逝,宋真宗悼之,赐钱10万敕葬原籍青云乡六都官山村的凤凰窠,并以子贵赠兵部侍郎,诏前后所著书一千余卷收藏龙图阁。凤凰窠位于今崇仁县三山乡张家村委会辖官山村村前岗阜,距县城9.6公里,冢高1.4米,直径7.7米,砖石墓室。该墓背靠岗脊,面对小涧、农田,左右皆系荒丘,面侧有清墓两座。现宋碑已失,清道光十九年(1839)以青石板镌刻楷书重立,文曰:“敕葬始祖宋兵部侍郎乐公讳史号月池先生墓”。此墓至今保存完好。1987年12月28日由江西省政府下文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乐氏家谱“乐史传”记载:乐史娶夫人有二:一刘氏,乐黄裳等之母,因“相夫有道,训子有方”被皇帝于大宋景德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敕封为彭城县君。刘氏生于公元928年11月初3日午时,殁于公元972年9月12日巳时;二周氏,为乐黄目等之母,封河南县君,生于954年5月初5日午时,殁于1021年正月22日辰时,俱葬于“上乘寺”左山袁家排(原青云乡七都,今崇仁县巴山镇永胜村委会袁家村左山)。

后裔迁陡

乐史长子黄裳,居武昌。卒,赠礼部尚书,葬于今崇仁县许坊乡黄坊村西北1.5公里处的锅形山。次子黄中,原居于崇仁县北,后迁戴家井(今县城宝水大街)。三子黄目,居崇邑北市玉清观化龙池(为乐史读书之地)。此地“清泉一川荥流,巴峰临其前,罗浮绕其后,溪、壑兼存相融”。黄日后在外为官,居淮安,迁临阴,年迈后改仕归崇。卒后尊其嘱葬崇仁六都。四子黄庭,世居崇仁黄田镇霍源,生五子:长子少一公,次子少二公,迁居崇仁冷水坑龙口庄。三子少四公,迁居东乡县高坪;四子少五公,迁崇仁黍山马口(今桃源乡马口乐家村),幼子少六公,迁居崇仁三十一都潭溪里(今白路乡乐家洲村)。少六公之孙又迁居临川西解渡(今临川区上顿渡),繁衍发展,建立乐家村。据乐史族谱记载:崇仁县三山乡上乐村、中乐村、下乐村村民和湖北省武穴市、应山县、黄石市大冶市、阳新县、咸宁市通山县、陕西省安康市、西安市、旬阳县、柞水县、平利县、河南省息县等鄂东南乐氏七户及外迁各房后人、江西省宜黄县、东乡县乐氏后人大多为乐史后裔。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