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贻弓(导演)

联合创作 · 2023-12-28 04:04

人物生平

演艺经历

1957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大木匠》。

1960年,吴贻弓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并担任了上海海燕制片厂的助理导演。

1962年,担任剧情电影《李双双》的助理导演,该片根据李凖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

1963年,担任剧情电影《兄妹探宝》的助理导演。

1977年,开始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

1979年,担任剧情电影《于无声处》的助理导演。

1980年,独立执导剧情短片《我们的小花猫》;同年,执导剧情电影《巴山夜雨》,该片讲述“文革”中遭到迫害的诗人秋石在被押解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他凭借该片入围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该片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2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城南旧事》上映,他凭借该片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该片获得第2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1983年4月,当选为上海第6届政协委员。

1984年,担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任、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同年,执导由宋春丽、王之夏搭档主演的剧情电影《姐姐》。

1985年3月,担任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执导剧情电影《流亡大学》,该片由智一桐、祁明远合作主演。

1987年,担任上海电影局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少爷的磨难》上映,该片根据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一个中国绅士的磨难》改编。

1989年1月后,开始担任上海电影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

1990年,在家庭爱情剧《围城》中饰演陈道明的岳父周经理;同年,执导由夏宗佑、张文蓉、向梅等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月随人归》。

1993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阙里人家》上映,他凭借该片获得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最佳导演奖,该片获得第1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银鹿杯奖;同年,主导创办了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5年9月14日,担任制作人的剧情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上映,该片改编自李晓的小说《门规》。

1997年1月1日,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海之魂》上映。

1999年,担任神话动画电影《宝莲灯》的艺术指导,该片根据同名中国神话改编。

2001年,担任电视电影《第十三个名字》的编剧,该片由吴天戈执导。

2003年,吴贻弓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2012年4月8日,吴贻弓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6月16日,吴贻弓获得第15届上海电影节 “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2016年,吴贻弓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10届荣誉委员。

2022年1月5日,吴贻弓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

人物逝世

2019年9月14日7时32分,吴贻弓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0岁。

主要作品

电视剧作品

导演作品

名称:《海之魂》

时间:1997年

类型:电影


名称:《阙里人家》

时间:1992年

类型:电影


名称:《月随人归》

时间:1990年

类型:电影


名称:《少爷的磨难》

时间:1987年

类型:电影


名称:《流亡大学》

时间:1985年

类型:电影


名称:《姐姐》

时间:1984年

类型:电影


名称:《城南旧事》

时间:1982年

类型:电影


名称:《巴山夜雨》

时间:1980年

类型:电影


名称:《我们的小花猫》

时间:1980年

类型:电影


名称:《大木匠》

时间:1957年

类型:电影


助理导演

名称:《于无声处》

时间:1979年

类型:电影


名称:《兄妹探宝》

时间:1963年

类型:电影


名称:《李双双》

时间:1962年

类型:电影


编剧作品

名称:《第十三个名字》

时间:2001年

类型:电影


名称:《海之魂》

时间:1997年

类型:电影


名称:《大捷》

时间:1995年

类型:电影


名称:《月随人归》

时间:1990年

类型:电影


名称:《我们的小花猫》

时间:1980年

类型:电影


名称:《大木匠》

时间:1957年

类型:电影


监制作品

名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时间:1995年

类型:电影


艺术指导

名称:《宝莲灯》

时间:1999年

类型:电影


荣誉记录

人物评价

吴贻弓的电影实现了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度,电影文本中体现了广泛的经典审美经验,采用一种写意原则,多有一种古典诗词意境以及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和戏曲艺术的借鉴运用,还使用了游的原则、阴阳美学原则和以一当十原则。而且,在整体上表现了民族精神底蕴与民族风格,即中国知识分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中庸之道”哲学愈识和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傍依和追究。同时,吸收借鉴外来艺术,对纪实美学的合理运用、影像美学的有限采用以及对类型电影的多方努力,使电影建立起了一种现代感,具有某种程度的先锋倾向(《齐鲁艺苑》评)。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